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最近,谈及中学语文教改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反映了不少问题,态度是诚恳的,反映的问题也是客观的。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有的教师标新立异,出现了一系列偏离语文教育功能目的的现象,走入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误区。有的片面强调语文的识字性,把语文课上成识字课;有的单独重视语文的文学性,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的思想性,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有的教师偏面强调语文的社会性,把语文课上成社会课,等等。然而,笔者认为,语文课既不是单纯的识字课、文学课,也非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教学内容"是个什么问题? 语文教育研究,有一些旁人看起来很奇怪的论题:比如"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语文教师有一个郁积于心而旁人却几乎没法理解的困惑:不知道教什么!正如一位语文教师所感叹的:"语文教师太难当',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一是无‘抓手'.  相似文献   

3.
一、新教改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将完整的课文肢解了;有人说传统的语文课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或是问题满天飞的“满堂问”,或是放羊式的“满堂讨论”。不介绍背景,不分析内容,不传授基础知识,语文到底该教什么?讲不行,问不行,讨论不行,语文到底该怎么教?很多语文教师很茫然,不知所从。很多语文教育专家、教师都提出过自己对语文课的看法,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一位教师推出一堂各方都认同的示范课。有人说语文课就是“导学课”,关键是把握好各种方式、方法的“度”。但这个“度”的标准是什么?应怎样把握?…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应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吴国森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弊端甚多,其症结何在?我以为在于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首要任务认识不清,没有将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一、语文课为什么强调语言文字训练?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所谓“语文”,叶圣陶...  相似文献   

5.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语文课程的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那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工具性是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语文的表达形式,尤其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弄清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不至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文学欣赏课或是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6.
李顺文 《辅导员》2009,(8):61-61
在课改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学忽略了人文教育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部分教师片面地强调其语言媒体的“工具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枯燥繁琐的语言课、语法课,语文教育没有充分给学生以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和创造的渴望,使语文学科的文学色彩逐步淡化,学生人文精神较为稀薄。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做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性质,而不把语文课上成阅读分析课、道德修养课、表演课、欣赏课或其他什么课。语文不是简单的学科,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它的内容是综合的。语文最终的价值文化取向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是就语文而学习语文。语文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具体到教学实践当中,始终抓住吟诵、阅读、积累三个环节,就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完小学语文,仍然普遍存在着开口辞不达意,下笔语病甚多的问题,其症结何在?我认为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还认识不清。我的观点是:语文课应该姓“语”,语文课应该上成语言训练课。一、语文课为什么要上成语言训练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来看。什么是“语文”?我国当代语言界的泰斗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中的“语”就是指语言,“文”就是指文字。这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做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性质,而不把语文课上成阅读分析课、道德修养课、表演课、欣赏课或其他什么课。语文不是简单的学科,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它的内容是综合的。语文最终的价值文化取向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学校的授课表上出现了与语文课并列的写字课、口语交际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等等。这可能是源于语文课和写作课分设的传统,也可能是因为这些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不单独设立课时不足以突出其地位,也许是为了彰显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然而,不论是什么原因、什么目的,所反映出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明确的,那就是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的独立性而忽视了知识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结果是造成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肢解,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有的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至于使说明文的教学丢失了语文味,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文教学的通病.怎么把握说明文的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让说明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呢?多年来,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有的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至于使说明文的教学丢失了语文味,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文教学的通病.怎么把握说明文的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让说明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呢?多年来,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3.
回想新课改的近十年,语文课堂变得异彩纷呈,但在这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许多教师因缺乏对语文课的应有认识,将语文课上成了泛泛而谈的“感悟课”,或是忘却文本的“品德课”,甚至被异化为音乐、美术等的“杂烩课”。  相似文献   

14.
李晓红 《成才之路》2010,(31):80-81
在目前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教师们依据个人对语文的理解和偏爱,有的将语文课上成语文知识课,有的上成文学课。有的上成写作课,有的上成思想教育课,更多的上成中考、高考语文应试课,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吴永胜 《家教世界》2013,(10):36-37
真正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语言训练的语文教学。表现在语文学科的定位与语言教学的到位。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抛弃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小学语文课不是语文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定位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如何围绕着语言的训练让学生在单位时间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效益。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离不开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备课两个方面。充分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地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庞杂,头绪纷繁。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其特性,从宏观上考虑教学原则。一、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之点就是它的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点必须首先明确。五十年代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文革”时期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除去少数别有用心者外,大多是由认识糊涂所致。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需要教师明确,也需要学生明确。只有让学生懂得学好语文这门工具课对于今后的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必须要有个性,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要求,也是最一般的要求。就语文学科本身来说,没有个性的语文课很难成为一堂好课,这是由语文教学的本质决定的。那么,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哲学家称之为"对话",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  相似文献   

18.
“语文”究竟是指的什么?“语文课”到底应当上成什么课?由于人们对上述两个问题在看法上存在分歧,导致教学思想上的混乱,同时也就带来教法和教材处理的混乱,因此,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看来决不是毫无价值的概念之争。不成问题,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而要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语文阅读贵在引导学生"品真"与"悟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诠释。《向生命鞠躬》是一篇关于"生命"话题的叙事散文,文中蚂蚱这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悲壮逃生的一幕却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它的倔强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呢?这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针对这一点,笔者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往往会将语文课上成单调的说教课或政治课,其实,这正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本应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课理应是生动有趣的课。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语文学科成了干瘪苍白的学科,语文课成为枯燥乏味的课。于是,学生、老师困惑,家长、社会不满,站在高层面的仁人志士则从宏观的高度对现行教育体制以及高考制度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甚至有人给中学语文教学扣上了“误尽苍生”的大帽子。还有不少人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学”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诸如此类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在没有更好的考试制度以前,语文教学的“可为”应该从语文教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