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领域,"理解"功能理应成为比较教育研究功能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比较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理解"有着不同的功用表现;比较教育所要努力达成或实现的"理解"在不同参照系统中又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理解"作为比较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比较教育的国际性使命中必然会体现出独有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8,(3):106-112
2017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教育研究:目标、对象、方法及其特殊性"国际会议,探讨了国际教育学界在教育研究目标、对象及其方法的最新进展,揭示了教育研究尤其是中国教育研究的独特性,形成了四大共识:读懂时代精神,坚守教育研究的独立品性和学术使命;明确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开展教育研究的科际对话;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因研究对象复杂性而采取多样化整合方式;立足本国教育实践,提炼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中国教育研究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由于华人地区学生在多项大型国际数学教育比较测试以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异表现,自1990年开始,华人的数学学习逐步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于是,按照西方教育观念所得的“中国学习者悖论”随之而来.他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表面上不太有利的环境中学习的中国学生却一再在国际比较研究中取得比西方学生更好的成绩?为什么教学环境如此落后的大班讲授教学、教师中心、快节奏、勤考试、大量的练习却培养了表现优于西方同龄人的学生?这不仅使对此有兴趣的局外人士颇感疑惑,引起西方数学教育界的研究,同时也深深地困扰着我们自己.到底如…  相似文献   

4.
2013年3月25日,我怀着无比的好奇和憧憬来到济南参加"雷夫中国行国际教育对话——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现场会,期待着与"56号教室"教育奇迹的创造者"雷夫·艾思奎斯"的初次谋面,期待着揭开标准考试(SAT)中成绩一直位居前5%~10%的位置之谜. 见到雷夫本人,聆听着雷夫的"雷人雷语",一天的报告会在静默、在沉思、在掌声中不知不觉中溜走.雷夫这个名字不经意间在我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雷夫的"雷人雷语"就如一股强劲的"教育风暴"不断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沉浸在回忆中反思、比较、质疑、重构自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教师熟知的一位享誉世界的乌克兰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帕夫雷什中学》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喜爱的教育经典著作.2017年11月25日,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的2017年明远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在论坛中,来自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之女O?B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进行了一场高端对话,为教师们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副教授,担任对话现场翻译的是全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肖甦教授.  相似文献   

6.
正近十多年,儒家文化圈、华人世界在TIMSS、PISA等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正在成为一种"显学"越来越引起各国政要、学术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大陆数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华人世界的数学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与优势?我们能为世界数学教育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未来中国的数学课程向何处去?……经多方面协商,决定召开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分享发展中的华人数学教育成果,凝聚华人数学教育力量,商讨华人数学教育发展事宜,激发起世界性的关于数学教育的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教育学者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命"意味着职责、任务和责任,它是人或组织存在的目的、方向与责任,代表着人或组织事业的价值取向与定位,规定着人或者组织存在的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学者的使命是教育学者职业生活信念的体现和表达,教育学者对其使命的透彻意识直接关涉着其学术思考的品质及其价值的发挥.在当前,中国教育学者应肩负起推进中国本土原创教育理论的建构、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以及传播教育理论从而提升社会的教育智识等三重使命.要完成这些使命,中国教育学者必须保持和恪守"学者"的品格、良知与天职,扎根中国鲜活的教育实践,在守护自身立场的基础上与国外学术话语和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尽力将自己转变为公共知识分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2020年11月7日至8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届年会在重庆顺利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主办,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年会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变革"为主题,分别研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科新使命与发展前瞻、各国教育政策应对、教育实践创新、国际教育组织的教育主张与贡献、国际教育交流与跨境教育、全球教育治理体系重塑等重要议题,体现了全球疫情背景下我国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5日至26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和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世界教育信息》杂志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论坛吸引了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进程中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以及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教育工作者,中国商务部资助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硕士项目班17个国家的学员代表共530余人参加。论坛由主旨发言、高端对话、专题讨论等环节组成,在高端对话环节,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新育主持了主题为"中外合作办学与师生国际流动"的专场,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钟英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美国富布莱特学者赵中建,中国商务部资助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硕士班学员代表、毛里求斯福里斯特·赛德(ForestSide)中学副校长帕曼沙(ParmessaSoobeeraj)等嘉宾分别从校长、专家、学生等角度畅谈了对中外合作办学、师生国际流动的看法。本期第二届中国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论坛系列报道(五),特刊登该场高端对话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教育既是一门专业学科,又是一个学术领域。近10年来,儒家文化圈、华人世界在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PISA(国际学生评定项目)等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中的"突出表现"正成为一种"显学",越来越得到各国政要、学术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那么,什么是数学教育?当前数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如何,华人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是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一、从"数学"与"教育"到"数学教育"梁贯成,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际数学及科学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