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卫涛 《考试周刊》2010,(42):48-49
作为《圣经》的两大组成部分,《旧约》和《新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时代特征和地域背景的影响,两者在思想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旧约》的民族性与《新约》的普世性之间的区别。通过比较《旧约》和《新约》的思想差异,我们可以理清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脉络.把握基督教思想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在基督教《圣经》中,工作属于创世的原初秩序,工作是上帝对人类的一种恩赐和祝福,工作是合理占有财物的前提,工作是上帝赋予人的基本职责.《旧约》将财富视作上帝的祝福,而《新约》却提醒人们所有世俗的财富都是易逝与危险的,财富只在作为上帝的礼物而加以接受和管理时才是值得赞许的,但无论《旧约》还是《新约》都承认基本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圣经·新约》中有的希伯来人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旧约》中的族长、先知或名人;同时由于希腊化的影响和处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有的希伯来人同时具有希伯来名字和希腊或罗马(拉丁)名字。此外,《圣经·新约》中也有希腊和罗马人。因此,《圣经·新约》中就出现了希伯来语源、希腊语源和拉丁语源的人名。了解《圣经》中人名的文化含义及其对西方的影响,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之作,是我们了解基督教,了解上帝旨意的窗户。《旧约》原文以希伯来文为主写成,个别段落用的是亚兰文。《新约》原文是以希腊文写成的。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经》被翻译成许多文字,特别是英语成为国际语言后,《圣经》的英译本越来越多,这为基督教的传播,特别是在非英语国家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约》修辞批评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圣经文学研究的成就和特征。以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成就卓著,基督教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既存在尖锐张力又异中有同,二者均为有关辞令、雄辩、说服的艺术。《新约》修辞批评始于宗教改革时期,至20世纪中后期取得多项实绩,形成一些既定的运作规程。现代修辞理论对《新约》修辞批评的深化发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多雷(1832-1883)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画家。他生于斯特拉斯堡,自幼喜爱绘画。先以幽默画成名,后转向插图,大获成功。他为巴尔扎克的小说、但丁的《神曲》、拉封丹的寓言和《圣经》绘制了大量的插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是希伯来(犹太)民族与神定立的"约",犹太教奉为法典。《新约》是基督降世之后,与人重立的  相似文献   

7.
<正> “圣经”,即基督教的经典,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新约》是晚出的基督教本身的经典,约产生于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下半叶。共二十七卷,包括福音书——四部福音书分别以基督的四个门徒的名字(马太、马可、路加如约翰)标题,内容是关于基督的神话和基督教义;使徒书,它是  相似文献   

8.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弥尔顿的最伟大诗作。它的题材取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但并不是对这一经典的简单描摹和扩写,而是在英国清教影响下进行的阐释,充分体现出英国清教的教义和信条。  相似文献   

9.
《路得记》在《旧约圣经》中特色鲜明。它避开歌颂帝王英雄的论题而转至褒扬一位异族寡妇的忠贞品质。并且就其精短的篇幅亦与邻近的几本旧约书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路得记》却能在信徒与非信徒读者当中都广受欢迎,给人以深刻印象。究其原因,除了路得美好妇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之外,在整章书中或隐或显的重要因素———时间与人物对比,在树立《路得记》深刻形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创作深受犹太历史和《旧约》的影响,这是他的作品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旧约》原型角度入手,对小说《伙计》中莫里斯这一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进行探讨,以期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受难犹太文化母题的文化构因,并探究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对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龙作为人把握世界过程中想象出的一个特定客体,在不同时代不同诠释者的理解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礼记》中龙的内涵比较集中,多体现在君主出行及殡葬的应用上;《庄子》中龙的形象相对丰富,既有自然界的游龙、水中的蛟龙等,也体现在人的体态及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丽莉 《海外英语》2011,(7):347-348
英语习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探究其来源有助于深入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英语,更丰富地用英语来表情达意。《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新约里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寓意深刻的故事,构成了现代英语习语的一大来源。通过深入探讨学习这些比喻和故事,可以更好地帮助记忆,也可以更好地体会英语语言的迷人之处。  相似文献   

14.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运用的是《圣经》原型和典故,尤其是借用了《旧约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使小说从反面消解《圣经》的宗教外延,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及现代启示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旧约圣经》既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圣书,也是希伯来的大型学总集,人类传统化与道德理想的杰出载体,因而早已超越时代界限和地域界限,成为西方明的生动教材和重要资源。借鉴,弘扬《旧约》学所倡导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法新约》第二款的内容从近代国际法意义上宣告了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事实上,该款内容是中法交涉的重点并贯穿于中法交涉的始终。从1874年法越《和平同盟条约》所引起的中法首次交涉起,越南的藩属国地位即受到来自法国的威胁;1884年《中法简明条款》第四款事实上成为《中法新约》第二款的草案;此后中法之间经过对具体条文文字的反复的秘密交涉,《中法新约》第二款终于尘埃落定。这段历史为从近代国际法视角来解读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提供了充分的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73):21-22
《旧约圣经》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女性所占比重并不大,而有名有姓能给读者留下印象的女性更是少得可怜。可以说只有位居主体意识缺失和觉醒这两极的女性才能得到《旧约圣经》的着墨刻画,才能真正进入读者视野。对这些对比鲜明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使读者聆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男性中心主义支配的《旧约圣经》对女性的认可和钦佩,重构《创世记》中男女最初的平等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运用的是《圣经》原型和典故,尤其是借用了《旧约约&#183;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使小说从反面消解《圣经》的宗教外延,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及现代启示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语表达丰富、形象、贴近生活,在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圣经》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寓意深刻的典故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现代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从神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开始,记载了以色列的历史,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文笔优美的诗篇。通过深入探讨《圣经·旧约》中的各种故事,可以揭示现代英语中很多耳熟能详的习语的起源及涵义。  相似文献   

20.
《旧约》神话以神话的形式形象地记载了希伯莱民族的变迁.无论其内容还是 形式都带有浓重的古希伯莱民族的特色.把它与希腊神话比较,可以看出《旧约》神话中的神 是一切自然力量、社会力量的高度抽象化,是人的力量的异化,体现了《旧约》神话一神信仰 的宗教性。希伯莱人创造性地利用神话想象出自己的民族渊源,形成了其民族性、历史性的特 点,并显示了一定的神秘性,充分体现了希伯莱人无与伦比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