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前自己认真的钻研了教材,精心的编写了教案,课堂上也满腔热忱的投入教学,但课堂教学却未能如愿以偿的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原来在教学中我只做到“知己”(指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案的编写、自己的教学态度等),却未能做到“知彼”(指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学情等)。那如何才能做到“知彼”?下面笔者据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认识和发现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过程,即知己知彼的过程。不少教学问题来自于教师对己对人深深的误会,这些误会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而且使教师自寻烦恼.知己与知彼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知己以知彼为媒介,知彼以知己为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用文学评论术语“召唤结构”来表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新思考,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要预期性关注教学设计的读者——教师本人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情况;在确立“教学具有召唤性”的意识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细研文本,预埋“生成点”,留足“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4.
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形式。传统的线性教学,使人思想僵化,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非线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中,重建了语文教学的框架结构,使教学呈现出新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适时调整教学目标。非浅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追求答案的非标准化,关注教学评价的互补性,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使语文教学更开放。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教学,是基于生成性思维方式而衍生出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的教学形态。结合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来看,主要包括:关注语文教学的表现性;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课堂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关注师生互动的教学途径以及关注语文教学中的附加价值。综合来看,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升儿童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成性教学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杨秀 《学语文》2009,(1):52-5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举,用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由特级教师李仁甫提出并倡导的“语文性”学科理论和“生成语文”教学思想在中语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高校相关学者和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热议.纵观李仁甫老师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不难发现他在坚守语文学科的“语文性”与倡导大开大合的“生成语文”课堂范式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新岩 《成才之路》2009,(29):86-87
语文老师在上课中最害怕的一点是别人在评价课堂教学中冠之于“没有语文味儿”,这种担心,反映了他们已经从过去的关注突破和创新转向关注语文教学的本真。这说明,我们老师正在“让语文回到语文”中,明确了“语文教什么”的老问题,即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去教语文。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生、讲课三者之间关系不协调 ,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通过讲课达成一种交流 ,而只有一种单向的施给关系 ,语文这类本来很生动有趣味 ,很有人文氛围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教学艺术美更无从谈起了。钱梦龙先生从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三主”教学观 ,即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很有说服力。在此 ,笔者借钱老先生的话来发掘一下语文教学的内涵及教师主导作用的方方面面。1.语文教师须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修养。教师作为教人以知 ,授人以用者 ,首先自身应该有较全面的知与识 ,有较完善的人品修养…  相似文献   

11.
王君老师是当前"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正是因为对语文教师职业的知与爱,王君老师带领学生探秘语文世界,在教学的新与变中共享"青春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韩旭芳 《新疆教育》2011,(12):93-93
[摘要]授知与课堂之外,寓教于娱乐之中,再次体现了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王长书 《课外阅读》2010,(11):55-55,170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一问一答。他们永远是老师导演的“教案剧”中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呢?更不用说去激发创新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而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盛传已久案例: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匕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点评道:“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读完此例,我不禁沉思良久。这是一堂语文课中一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这位老师处理这一个细节的过程,值得深思!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只关注华而不实的教学思路,还是应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细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教”是为达到用不着“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使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呢?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元阅读”是“元认知”在阅读学习领域生成的一个新概念。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1976年提出的认知概念。阅读学习是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阅读学习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并促成元阅读能力的生成,在教学中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对老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变化,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关注学生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智对语文教学的生成,及时巧妙地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能提高学习效率,让知识的“生成”更有深度、更有智慧,在“生成”中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验学习的乐趣。当今的语文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课题,同...  相似文献   

18.
米兰·昆德拉有本经典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当下的高中理科班级语文教学也可以说是不能承受之轻。只是此“轻”非彼“轻”,在高中理科班级教学中,语文学科往往受到学生的轻视,源于学生的实用价值评判,源于其他学科老师的“谆谆教导”。中学语文被边缘化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化轻为重,寻找到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实现困...  相似文献   

19.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但关于语文教学的纷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所谓“文”、“道”之争,依然是焦点所在。有的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于此,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