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不仅培育了中国第一批海军人才及其他科技人才,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船政模式,其办学体制及措施与经验对当今的职业院校发展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期间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开中国近代“西文”教育之先河;1866年12月11日,奕沂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6月21日正式招生考试。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请创建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比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要早五个多月。福建船政学堂公开标榜“西艺”教育,开中国“西艺”教育之先河,西艺教育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从1861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和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前后只相距五年,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标志中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从“西文”教育跨人了“西艺”教育。  相似文献   

3.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国内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船政文化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现实困境切入,论述了船政文化特殊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①。如果这个论断成...  相似文献   

5.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实施西方科技教育、引用近代教育制度、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式学堂。它存在的四十余年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历史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非同期其他新式学堂所能比拟,这与其管理章程尤其是严格且颇具特色的考试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1):102-105
文章从福建船政学堂创办的目的、课程的设置及其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论述,充分肯定了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教育理念作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7.
《福建高教研究》2007,(2):F0003-F0003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校为创办于1866年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  相似文献   

8.
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教史上的地位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教育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1]如果这个论断成立,则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不是创办于北京或天津,而是创办于福建。历来中国教育史或中国高等教育史,对于中国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的考证,有几种论点:1.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置的新式学校,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2.创办于1895年的天津中西…  相似文献   

9.
福建船政学堂的外语教育模式卓有成效,无论从教材选编、师资建设,还是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福建船政学堂都有其非常特色,其办学成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对当今中国高职的ESP教学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福建船政由来及发展过程介绍,揭示出福建船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业的基地、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教育的起点。福建船政设立的意义在于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留给了后人无数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章程是保证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我国在大学章程的建设中存在着对大学章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章程没有个性特色、大学章程的实施缺乏监督、大学章程与外部环境冲突等问题,因此,要使大学章程发挥作用,保证学校健康发展,大学应提高对大学章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大学章程的实效性,突出大学章程的个性特色,体现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建立健全大学章程的监督机制,处理好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思维法治化是教育法治化的必要条件。法治思维要求有"良法"并能够依法治理,作为"良法"的大学章程是法治思维的必然结果。以法治思维把握大学章程,需要申明章程的合法性定位,包括功能定位、属性定位和自我定位。章程作为"良法"首先要求其内容具有正当性与合目的性,具有可靠的法律依据,合理规范内外部的权力与权利。章程的法律效力既来源于制定机构和程序,也来源于充分的协商民主,最终实现依法治校,按章办学。  相似文献   

13.
独占可因大规模经济效果、掌握天然资源而自然形成,也可因法律特别保护、政府授权、不公平竞争等人为因素而形成;独占的经济效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独占的法律规制分为独占状态规制、独占化规制、滥用独占地位规制;规定《反限制竞争法》保证独占规制制度的实施,但应处理好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给予大学章程一个合理的、明确的定位是制定大学章程的基础。本文从功能、目标及价值三个维度,对大学章程的定位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章程应具有维护大学组织理性的功能,表达大学组织“话语”的功能,记载与呈现大学历史的功能;大学章程的目标定位应强调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基本目标,以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效益为主要目标,以办学自主权的法律化为核心目标;大学章程的价值定位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章程的实施,是实现大学章程抽象的可能性与具体的现实性的中介,是大学章程公布后的实际贯彻、实行与运用。目标维度上,大学章程的实施能有效实现制定大学章程的目的,发挥大学章程的功效,促进大学章程价值的实现。路径维度上,完备大学内部规则体系,合理配置大学内部权力,实施权利救济和行为评价,培育理性章程意识,确立大学章程的权威使其获得实际遵从。保障维度上,财力支撑、政府倡导、法治观念为大学章程实施提供经济、政治与思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章程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内容及格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章程的内容是指高等学校章程所应记载的涉及高等学校设立和运行的重大事项。尽管《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学校章程应当记载的十件事项,但并未就其中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以及文本格式做必要说明。本文力图阐明高等学校章程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具体内容及文本格式。  相似文献   

17.
国外大学和我国近代大学一般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也都规定大学应具备章程。近年来,大学章程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人们对大学章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章程的历史、国外大学章程的特点及启示、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大学章程的内容、大学章程的修改、大学章程的性质与法律地位等。由于大学教育主体价值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相对滞后、法律界定不清晰等方面原因,导致以上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逐渐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强大学章程研究工作,制定大学章程的实施细则,制定完善的大学章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大学章程制定的依据可以概括为法律依据、国内实践依据、国际经验依据和校本依据四个方面。法律依据处于大学章程制定的统领地位。相对而言,校本依据是大学章程制定的立足点,它关系着大学章程制定的实效。而大学章程制定的客观性和前瞻性,则有赖于对国内实践依据和国际经验依据的把握。根据大学章程制定的依据,大学章程制定应注意章程的结构、内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章程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学章程建设中充分尊重和彰显学生主体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使然。目前我国内地大学章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法律保障的缺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利益相关方关系的界定不明晰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主体性缺乏充分的尊重,致使大学章程在制定及其内涵表达上存在缺陷。为推进大学章程建设走向完善,笔者从生成路径、框架体系、治理结构、制度要素等四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大学章程建设中尊重和彰显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