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汉语常用语言单位"之所以"语法化的历程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上古汉语的"之所以"为跨层非短语结构,从上古一直到近代、现代,逐渐完成了作为连词语法化的历程,这在"NP之所以VP的原因"词组层面也得到体现."之所以"作为表果连词与"所以"、"其所以"同叉共存、同义竞争,同义竞争的优势使表果连词出现使用"之所以"的单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PP+而+VP"这一结构中",而"连接的是状语和中心语,现代汉语中的"而"一直被归为连词,但从语法作用上来看,连接状中结构的"而"已经虚化为相当于"地"的一个状语标记.在这一结构中",而"的性质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是状语和中心语结构关系的一种标记形式",而"已经从连词更进一步虚化为状中标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汉语动词"有"的词义发展和例释粤方言"有+VP"结构中时态助词的用法,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通过语言接触和语法化过程,提出现代汉语"有+VP"结构的出现表明了体标记"有"存在的可能性,并分析现代汉语"有+VP"结构出现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
结构助词“所”跟介词“以”紧密结合,组成一个固定结构,在古今汉语句法结构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意义和用法多而复杂,有些问题在汉语界仍有争议。就因果句中“所以”的语法功能而论,人们一般认为:文言文因果句中的“所以”只是一个名词性词组(结构),而不是因果连词,只表示原因而不表示结果;只有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才成为表示结果的因果连词。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完全符合古汉语的实际,否认了现代汉语因果连词“所以”的源和流。事实上先秦汉语因果句中除大量用“所以”为名词性词组表示原因的用法外,也出现  相似文献   

5.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比三类"谁让"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别于现有意义的特殊"让"字句—特殊"谁让+N+VP"句。文章立足现代汉语语料库,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来研究特殊"谁让+N+VP"句的语义特征,并对特殊"谁让+N+VP"句做了语义类型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类中,“尚且”是一个入句频率很高的连词,并且经常和连词“何况”配套使用构成“尚且A,何况B”结构的复句句式。其前分句主、谓语成分完备的主谓句,后分句是因前后主语的语义是否同指而表现出不同的省略情况;在语义理解上它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察了现代汉语"所以说"的结构形式。关系连词"所以"和言说义动词"说"的虚化是现代汉语"所以说"词汇化的前提。词汇化的"所以说"可以作为一个标记词,其辖域由涵盖句子延伸到涵盖话语。语义表达的主观性很强,它引导的内容总是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往往用于对话题的引入,具有衔接连贯、组织、强调话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莉 《现代语文》2014,(4):94-95
乔姆斯基(1995)提出,轻动词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具有不可解释的强特征,必须通过内层中心语的核查。本文以轻动词理论为基础,考察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生成。认为汉语重动句结构中存在一个轻动词,通过吸引内层中心语与之合并来清除不可解释的特征,且"VP"是一个嫁接语,将"VP"嫁接在"vP"上的过程就是动词复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若还"唐代开始发生语法化,由"假设连词+副词"演变为"假设连词+假设连词"。"若还"宋代完成词汇化,到了元明时期,"若还"发展为一个常用的假设连词。副词"还"用于未然语境是其演变为假设连词的主要原因,而与"若"的连用则加速了这一演变过程。"若还"清以后衰落,而假设连词"还"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11.
表原因的"以"字的用法,的确难倒了不少学生,更难倒了不少老师。本文从连词、介词的基本用法出发,以现行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的句子为例句,来辨析一下该词的词性。现代汉语中对连词的一般表述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它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现代汉语中对介词的一般表述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词,它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名词性结构)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定语(如在桌子上的书)或补语(如睡在地上)。也就是说,一个词若做连词讲,是能在语句中找到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可是"和"可"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对转折连词,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连词"可是"和"可"的解释皆为:表示转折;但是;可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石毓智认为"它们的用法基本一致,都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前后".  相似文献   

13.
"有+着"的说法,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欧化"用法,汉语是在"五四"以后才产生的;也有的虽未说是"欧化"句,但说是"五四"以后才产生的现代汉语用法.其实不然,在明代的戏曲和小说中就已有人运用;在清代的白话小说中更多见.  相似文献   

14.
陈珺 《天中学刊》2007,22(4):97-99
"所以"在上古时期是两个词:"以"是表示工具的介词,"所"是助词。"所以"发展到可以表示原因的时候,"以"的介词功能日渐弱化,与后面成分的联系变得松弛,而与"所"意义日渐凝固为表"原因"的意思。当"所以"出现在后续句而主语省略时,"所以"的作用就更加虚化了。等到"所以"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它就正式成为连词了。  相似文献   

15.
选择连词"其"和语气副词"其",是古代汉语中极易混淆的两种虚词用法,在某些具体文献用例中,"其"字到底用作选择连词还是语气副词往往难以识别.作者试从二者的源流关系和它们的现代汉语译文等角度,分析造成二者难以识别的原因,并由此探求在具体文献用例中怎样进行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中“N+之+VP”结构。是常见但复杂的一个结构。其之所以复杂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之”用法非常灵活。据我们分析,其中“之”,可作助词、副词、连词或代词四大类,又可细分为十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是时候"组合在元代出现,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存在多种形式,与动词性成分组合时,现代汉语中主要运用"VP是时候了"的形式,但近年来"是时候VP"开始出现,并明显占据优势,除了英语的影响之外,句子传递信息的原则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唐山方言中,"一个"除了作为数量短语之外,还可以用作连词,出现于推论因果句、说明因果句和转折句,起连接和强调作用.它与普通话连词"既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孙晶 《现代语文》2015,(2):65-66
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中"有+VP"结构的局限性及其呈现出的表示强调的语义特征,提出现代汉语"有+VP"结构中的"有"与完成体标记"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连动句"而""以""则"使用情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动句有使用连词和不使用连词两种情况,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中连词"而""以""则"为考察对象,进行了从分布到句法结构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而""以""则"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