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冷漠感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抽样调查了10省22县(市)3 790名农村幼儿教师,分析了工作压力与工作冷漠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压力能够显著预测教师离职倾向;工作冷漠感在工作压力和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编制身份能够调节工作压力对离职倾向的直接预测作用与工作冷漠感的中介作用。为降低农村幼儿教师离职倾向,需综合施策:将教师工作量控制在合理水平,提高教师综合待遇,创设友好的人文环境,保证教师编制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模型,探讨了职业压力、绩效考核、工作满意度以及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关系。采用Amos21.0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职业压力和绩效考核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930和-0.077;工作满意度影响组织承诺的路径系数为0.895;组织承诺间接影响离职倾向的路径系数为-0.569;工作满意度是职业压力和绩效考核影响离职倾向的中介变量。据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为高校有效降低教师流失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及情绪耗竭与职业承诺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25名福建省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工作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离职倾向;(3)情绪耗竭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间存在中介效应;(4)职业承诺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间存在遮掩效应;(5)情绪耗竭—职业承诺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加强对教师的后勤保障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三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依据压力交互作用理论,结合939份问卷调查结果,从压力感和压力反应两个维度,把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划分为高压力感、高压力反应等四种类型,综合分析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对教师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力感对工作绩效的不同维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高压力反应对离职倾向则更具有预测力。这些结论不同于"高压力感造成了工作绩效下降和离职倾向升高"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保障是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然而当下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问题仍较为突出。为探明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对中国2 241位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考察了心理弹性和职业压力在社会支持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了编制身份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公办性质园中无编制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和民办性质园中无教师资格证的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较高;社会支持显著负向预测离职倾向,其中组织支持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弹性、职业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编制身份能够调节职业压力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因此,本研究建议,政府应加大投入,保障乡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促进同工同酬的落实,严格落实教师准入制度;幼儿园应为教师合理安排工作,提供多样、有效的培训,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以预防和缓解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6.
以301名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为被试样本,实证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离职倾向现状。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职业压力对离职倾向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压力的五个因子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角色职责、自身发展、学生因素、人际关系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倾向,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7所高校415名辅导员的幸福指数、工作状态和离职倾向进行问卷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指数与工作状态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的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指数、工作状态、离职倾向存在显著差异。社会信心、成长发展、自我价值、生活满意、积极情感是影响工作状态的基本因素;生活满意、家庭氛围、社会信心是影响离职倾向的主要因素。幸福指数还可以通过影响工作状态来间接影响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青年教师的离职率是衡量教师队伍稳定和组织认同的重要标志,关乎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未来。离职倾向是离职行为中最具有预测力的变项。通过对321份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实证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离职倾向现状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处于中等偏低程度;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相对组织支持感而言,对离职倾向更具预测力;组织支持感通过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和解决压力、困难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延长职业生涯、留在教学岗位并保持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为考察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学教师离职倾向量表》对42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关系密切,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得分较高,离职倾向得分较低;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重视心理弹性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提高教师的心理弹性,降低离职倾向,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维持教师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中离职倾向的产生是有着特定的影响因素的,因此团队管理者不但要明确不同的员工群体的离职倾向的影响原因,还要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管理者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还要建立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员工自身的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消解员工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9所民办高校320位教师进行调查,运用SPSS17.0和AMOS21.0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了工作幸福感与教师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规范承诺和工作幸福感其中一个维度工作成就感共同直接影响离职倾向;组织承诺不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工作幸福感各维度中,工作成就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最大,工作环境次之。  相似文献   

12.
建设稳定、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深化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六省份接受调查的幼儿教师中超过三分之一表现出离职倾向。离职倾向在地区、园所性质、性别、教龄、学历上存在群体差异。薪酬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不足是加大离职倾向的主要原因。破解幼儿园教师流失困局,要做好"守护者",重视教师隐性流失,关照高离职倾向教师群体;当好"助推器",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增强教师获得感;配好"减压阀",强化社会支持,多渠道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析职业适应期内大学生员工的离职原因,文章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工作三年内的本科、硕士、博士为研究对象,以心理视角为出发点,对其角色失调、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角色失调对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有显著影响,并从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个体心理资本作为离职倾向的抑制因素和情绪劳动的前因变量,来探讨心理资本对情绪劳动和离职倾向的直接效应以及情绪劳动对心理资本与离职倾向关系的中介效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各地企业销售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最后筛选出有效问卷共314份,主要研究工具为修订后的心理资本量表、情绪劳动量表以及离职倾向量表.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资本对情绪劳动中的表层扮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深层扮演和自然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对离职倾向的直接效应远大于情绪劳动对心理资本与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4所高校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是预测其离职倾向的显著变量,工作嵌入在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121份企业员工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公司人事制度和组织氛围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薪酬的公平性和福利的激励性对员工忠诚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完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系统的企业,员工容易与其建立长期的雇佣关系。组织氛围对员工离职倾向也有重要的影响。从事繁杂的工作,得不到领导认可和支持的员工会选择逃离企业。员工离职倾向与个人特征也密切相关,企业进行员工离职管理.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心理机制,本研究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情绪耗竭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对2608名幼儿园教师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离职倾向与自然行为、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表层表演、情绪耗竭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行为主要通过降低情绪耗竭或者提高职业幸福感,抑制离职倾向;表层表演对离职倾向有直接正向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情绪耗竭,促进离职倾向;深层表演可以通过促进职业幸福感,抑制离职倾向。说明幼儿教师情绪耗竭和职业幸福感在情绪劳动和离职倾向中起到中介作用。为降低幼儿教师离职倾向,幼儿园应充分保障工作资源,支持教师生存发展;积极接纳情绪冲突,引导教师内化法则;及时提供情绪疏导,提升教师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对216名职业探索期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感与离职倾向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男性较女性对物质激励违背更敏感;已婚者在“受尊重信任”“业绩被认可”“领导支持”方面的违背感较未婚者强烈;高学历者心理契约违背感较高,离职倾向却较弱;营销岗位员工对环境支持违背最敏感;与时间有关的特征变量(年龄、工龄)对职业探索期员工的离职倾向有明显影响,心理契约违背感与离职倾向较强烈者多为工作一至两年者。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到发展学前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教师资源不足,强调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流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流失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工资待遇及社会地位较低[1][2]等,内部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3][4][5][6]、职业倦怠[7]、职业认同感低[8][9]等。已有的关于教师职业认同与其离职倾向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感对其离职倾向有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其离职倾向之间是反相关,高职业认同感的教师的离职倾向低[10][11][12][13]。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和掌握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离职倾向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及自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形式,对运城市内30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社会支持与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对离职倾向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对离职倾向的间接影响是通过职业认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