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揭示蚯蚓活动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对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未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12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24.53%,放线菌增加了39.46%,真菌增加了29.71%,总量增加了25.81%;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18.18%,放线菌增加了29.45%,真菌增加了16.24%,总量增加了21.14%.4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42.71%,放线菌增加了39.08%,真菌增加了36.92%,总量增加了42.53%;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33.69%,放线菌增加了22.29%,真菌增加了20.71%,总量增加了32.73%.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增幅均高于接种蚯蚓的露地土壤.其中4月时接种蚯蚓后的温室土壤的细菌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计数和MPN计数法测定了德州市五种土壤中多种生理类群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土壤中,原核微生物的数量最多.由于土壤偏碱性,放线菌的数量较多,其在建筑用地和5年柳林中的数量甚至超过细菌,真菌在各种土壤中都是最少.各种生理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较大,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和微嗜氮菌、厌氧固氮菌、磷细菌数量最多,是土壤中的主要功能群.通过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为发掘土壤微生物资源和定向控制土壤微生物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明胶对不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矿质N的影响.将0%,0.1%,0.2%,0.5%,1.0%,1.5%的明胶分别添加入土壤中,分别于第3,7,14,24,34,44,54,64天采取土样分析其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氮营养水平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明胶量的增加,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及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均增加,但随着时间增长,有恢复原有水平的趋势.以培养采样时间为横轴。各测量指标为纵轴得到的趋势曲线表明,数量的拐点:细菌在24天,真菌34天,园艺土放线菌44天、菜地土放线菌34天.前期显著增加了对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后期显著增加了放线菌数量;硝态氮的拐点:园艺土在54天,菜地土在44天;氨态氮的拐点随明胶浓度的不同表现不太一致,但都在第14天后恢复.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N营养水平的变化反映出:在控制范围内,明胶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及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白龟山水库周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其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经调查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有四大类: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其数量与类群主要集中在0~20 cm的表层土中,随着土层加深其数量明显减少.另外也与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法和化学分析法对山东沾化县冬枣栽培区不同质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沾化县冬枣栽培区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呈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2)该地区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3)砂质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数量高于黏质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4)黏质土壤中的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高于砂质土壤.(5)沾化县冬枣栽培区土壤中链霉菌类群丰富,可分为9个类群,白孢类群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小麦田秸秆直接还田后接种蚯蚓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比不接种蚯蚓0-20cm和20-40cm土壤容重芬莉降低14.6%和7%,总孔隙度增加6.8和3.4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9.1%和6.7%、18.3%和6.1%、8.8%4.0%、15.3%和10.1%;土壤中团粒结构提高了16.7和5.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提高4.2和2.7个百分点;土壤pH值无明显变化。总之,不论是小麦秸秆全部还田,还是还田后再接种蚯蚓,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而秸秆全部还田配合接种蚯蚓处理。对0-20cm土壤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云南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西双版纳香荚兰11个不同种植区土样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分析,分离出真菌优势种群14种、细菌31种、放线菌8种。细菌中芽胞杆菌占半数以上,放线菌中金色类群和白孢类群占优势。要从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对其病害进行调控,需要进一步摸清优势种群与病害的关系,并从中找出其有拮抗性的优势菌,分析研究诱发其有拮抗性的优势种群条件。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峨眉山珙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珙桐林珙桐根际和非根际两种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共得到细菌菌株85株,分属于9个属;放线菌菌株28株,分属于2个属;真菌菌株13株,分属于5个属.同一地区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珙桐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9.
对烟草根系施用5种配方肥料,并分别检测烟草移栽前、后20,40,60,120 d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等数量均比不添加有机肥的处理(N0处理)呈增加趋势;其中,50%无机氮+50%有机氮处理(N3处理)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真菌、细菌、霉菌数量分别达到2.46×10^5,2.96×10^8,2.95×10^4个/g .在烟草种植中,施用50%无机氮+50%有机氮的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烟草根际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     
近年来主要是由于抗菌素的筛选和发酵以及土壤微生物学的研究,大家对于放线菌都渐渐重视起来,因而微生物学中这一个比较新的部门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予简单介绍,以供参考。Ⅰ.放线菌在微生物界中的分类位置放线菌是介于细菌、真菌之间的一个微生物类群,由于其中比较高级的类型——放线菌属(Actinomyces)的菌落呈菌丝体状(由菌丝分枝而长成的丛团),又有气生菌丝体和分孢子,很象真菌,所以早先有许多真菌学家把它们放在真菌里面。近年来放线菌在微生物界中的位置才明确起来,它们和真菌的近似只是外貌上的,但本质上更接近细菌,以下几点可兹证明:  相似文献   

11.
杂草五爪金龙对其入侵地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爪金龙是粤东地区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其对入侵地土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明显的改造作用.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确定3个被五爪金龙重度入侵的生境作为采样地,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与分析五爪金龙对入侵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入侵地比较,杂草五爪金龙种群在粤东地区的入侵明显改变了入侵地的土壤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与功能,包括显著提高了入侵地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其提高幅度均在2倍以上;增加了真菌、自生固氮菌及氨氧化细菌的数量,降低了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其改变率均大于20%.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变化,因此,五爪金龙成功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钾肥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番茄土壤对照试验,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新型含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碳酶钾"能够提高番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灭菌茶园土壤施入混合菌肥,探讨茶叶专用菌肥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存活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肥细菌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5℃,pH4左右的酸性土壤石灰添加量为0.4-0.8%(约土壤pH6.6-7.3)为宜;制约菌肥放线菌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因素主要为土壤pH和含水量,以土壤pH6.6-7.3,含水量为15-20%为宜.土壤环境因素对菌肥真菌生长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pH、水分和温度,酸性土壤最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4.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991 —1992 年对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变化的研究。其结果为:从5 月到10 月份,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它们表现为:春季数量较少,进入雨季后,数量逐渐增加,八月份达最大值,秋季又逐渐减少。微生物的季节变化与植物生物量、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用根箱法分析了受萘污染的菖蒲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萘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可能起抑制作用,根系泌氧及短时期根系分泌物等可以减弱萘污染的影响,长时间后非根际的环境比根际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萘污染严重抑制土壤真菌的生长,植物根系的泌氧和根系分泌物极大地减弱萘污染对真菌的影响.菖蒲的存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项目“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的实施,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土壤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太行山采集了土壤样品,利用平板法进行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对分离纯化的细菌进行了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菌为假单孢杆菌。学生通过野外采集土样,实验室分离纯化的实验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传统方法,包括平板培养法、电镜方法和染色法等,对取自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的9个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石油污染的盐碱土中有丰富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资源,通过进一步的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大部分微生物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该实验研究丰富了耐盐微生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分离耐盐解烃微生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7种生境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分析表明: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其余5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及类群数以城市道路绿地最多,废弃荒地最少,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以河边人工灌丛沙地最高,菜地最低,这与河边人工灌丛沙地营养丰富,菜地施用化肥、农药有关.菜地与废弃荒地的相似性极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19.
土壤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变化与之密切相关,研究不同环境下土壤细菌特征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环境土壤细菌进行培养与分析,并研究了其土壤细菌菌落在不同温度、酸度及不同土层深度时细菌菌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以菜地里的土壤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为1.0× 108cfu/g,湖边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少,为6.67×107cfu/g.本培养实验表明,大多细菌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为pH≈7,土层深度为10cm,温度30℃~40℃的条件下.所以,适宜的环境及人为施肥与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南阳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阳烟区植烟土壤519个混合土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烟区土壤的pH值平均为7.23,有93.8%的土壤处在5.8~8.0之问;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86%,有79.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5%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082%,有效氮含量平均为57.7mg/kg,有76.3%的土壤有效氮在30~65mg/kg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平均为0.046%,有效磷平均为13.06mg/kg;土壤全钾含量平均为1.62%,有效钾为l57.09mg/kg,有85%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在l00mg/kg以上,根据南阳烟区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