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比较不同肥胖判定指标检测青年大学生肥胖率的差异.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3.0)测定65名青年大学生人体成分,分别选择4种不同的指标包括BF%、BMI、WHR和OBD来评价男性、女性肥胖情况.结果:BF%、BMI、WHR和OBD 4个指标对男女生的体脂超标检出率有差异,其中男生之间的差异显著、女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BF%与OBD、BMI和WHR相互之间均高度相关,但4个指标与身体脂肪量以及BF%与其他3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大小有一定差异.结果表明:评判体脂和肥胖时应该首选能反映身体脂肪量及比例的BF%指标和反映身体内脂肪分布的WHR指标.至于BMI和OBD两个指标,由于不能精确区分是脂肪过量或肌肉发达引致的肥胖,以及可能检查不出"隐形肥胖"者,在评判青年人的身体成分与肥胖时要特别谨慎,最好能与其他指标共同使用.  相似文献   

2.
赵军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101-104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BMI的分型标准对352名浙江警察学院大学男生的部分身体机能及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我校大学男生BMI指数在18.5≤BMI≤25的比例占研究样本的90.6%,总体处于较佳水平;②身高和胸围对肺活量都有显著影响,身体质量以及身高对肺活量的影响呈正相关;③体重超重学生在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及腰臀脂肪比指标上与体重正常和处于过轻体重(低体重)的学生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篮球、手球、足球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大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与差异,为运动训练以及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对象均为篮球、足球、手球二级以上专业运动员,均为男性,身高、体重、年龄和运动年限无明显差异,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成分和肌肉力量测试及比较分析.结果:篮球组与手球组腹下脂肪比率、基础代谢、肥胖程度、BMI以及细胞液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篮球组与足球组之间下肢和腹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差异性(P<0.05),胸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手球运动员与足球运动员之间肥胖程度、BMI、细胞液和基础代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上下肢力量方面篮球运动员与手球和足球运动员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球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BMI、细胞量、蛋白质、无机盐、细胞液方面都明显高于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在力量方面比较占据优势;足球运动员身材相对较小,在体脂比率、BMI以及上下肢力量方面低于篮球和手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优秀女子健身运动员体成分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先进“Biospace”身体成份分析仪 ,通过对优秀女子健身运动员体成分特征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发现 :优秀女子健身运动员体脂及比率、体脂 /体重比值、肥胖度、腹部脂肪比率、总体液及比率、躯干体液及比率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蛋白质及比率、瘦体重及比率、无脂体重及比率、无机质含量及比率均高于正常人 ,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外液比值均高于正常人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细胞外液及比率低于正常人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对比,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文献质量,Review Manager 5.3软件meta分析。结果:1)内脏脂肪与脂代谢方面,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方面,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氨酰转移酶(GGT)在两种运动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对AST在“年龄<52岁”、“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干预周期≤12周”亚组中改善效果比抗阻运动好;对ALT的改善在“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亚组中效果更佳。结论: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比,对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均无差异,两种运动方式的干预效果相近;但不同亚组仍表现出差异,有氧运动组AST在低龄、高BMI、短干预周期和短干预频次组改善效果更佳,ALT在低龄、短干预周期组具有更好效果。提示患者应根据自身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自身运动情况等,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进行,而当患者需要改善AST与ALT时,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省3406名BMI处在同一等级男大学生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男生BMI等级分布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体型正常的比例在75%左右;相同BMI等级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独生男生在短距离、短时间、高强度快速爆发力项目略强于非独生男生,而在长距离的耐力跑等方面却明显落后于非独生男生,5项素质总体得分独生男生明显低于非独生男生;大学男生身体成分中,去脂体重与体脂率的不同是引起身体素质间差异的主要内在因素,即体脂率与脂肪含量成正比,与去脂体重及人体运动能力成反比;运动因素是引起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客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通市4所高校中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反映了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揭示了体质指数(BMI)值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曲线呈"细峰右尾"型,大部分分布在18.5~24的标准之间,但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2)BMI值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立定跳远呈显著性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大学生的肺功能及下肢的相对爆发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3)BMI值偏低对大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40名老年女性随机分成太极组和快走组,分别进行16周,5次/周,1小时/次的太极拳和快走锻炼,使用韩国Inbody-3.0身体成分分析仪在锻炼前、后进行测试,选取体重、WHR(腰臀比)、BMI(身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瘦体重7个指标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在体重、BMI、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体重指标中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WHR指标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快走组在体重、BMI、WHR和脂肪质量指标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体重指标锻炼前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6周的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均可以有效的减少体脂,降低体重;但太极拳锻炼可以更有效的增加肌肉重量和瘦体重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茜 《湖北体育科技》2016,(4):346-348,289
目的:探讨湖北省20-69岁成人超重/肥胖指标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析第3次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的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数据,计算BMI、WHR、WHt R的指标,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男女性WHR、WHt R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WC、BMI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WC、BMI在成年乙组达到峰值。WC、WHt R与BMI判定肥胖的一致性为中等(p值均<0.05,kappa值几乎均介于0.41-0.60之间),WHR与BMI判定肥胖的一致性为一般(p值均<0.05,kappa值几乎介于0.21-0.40之间)。单独使用BMI判定肥胖老年女性的漏诊率可能高达60%以上,老年男性40%以上。结论:BMI与WC或WHt R联合使用能够降低肥胖的漏诊率,尤见于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1.
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采用美国产身体成分分析仪310e对吉林省8名男子速滑运动员的瘦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身体水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等几项生理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长期速滑训练能有效减少体脂,瘦体重相对增大;BMI指数接近于正常人的标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偏低,有轻微的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机抽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共51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分为3组,前4名为第1组,5~8名为第2组,未进入前8名的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和赛前心理状态。结果:男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肌肉含量、去脂体重、WHR、BMI、肺活量、肺活量指数、握力、立定跳远、反应时和平衡性方面,第1组、第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握力指数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其他组(P<0.05);女运动员的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第2组在身高、脂肪比率、去脂体重和握力方面显著性高于第1组和对照组(P<0.05~0.01),坐位体前屈和反应时显著性低于第1组(P<0.05~0.01)。第1组运动员在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显著性均低于第2组和对照组(P<0.05~0.01),而自信心第1组、第2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男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是影响女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也是影响武术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状态自信心对比赛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男女共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8周的珍珠球锻炼,测量并比较锻炼第1周、第10周、第18周体重、BMI、肌肉重、脂肪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等8项体型指标。结果表明,通过18周的珍珠球锻炼,男女大学生各项体型指标都出现积极变化,说明珍珠球运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体型,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多,呈现健康体型。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物电阻抗法对成年人人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不同年龄组人体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生物电阻抗法根据人体体内各组织成分确定营养状况,优于其他常规测定方法。测试结果显示:中年组的人体细胞内、外液、蛋白质含量、肌肉量和骨矿物质量的平均值最大,与青年组和老年组都有显著性差异; 而男性中年组的脂肪量和脂肪率的平均值与老年组差别不大,女性中、老年组的脂肪量差别也不大,但脂肪率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组与青年组的脂肪量和脂肪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结合测量基本的人体参数计算腰臀比和体重指数,发现老年人脂肪量的增加主要在腰部堆积,增加了因肥胖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Huber提出的Fa=(1-a)F1-aF2正态分布族拟合,并采用位点分析和男、女生的比较分析,揭示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即上海市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曲线呈“细峰右尾”型,大部分分布在18.5—24的标准之间,但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致使出现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且男生的BMI值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分析其体重指数与体脂百分比的关系及对两种方法判定肥胖的比较。方法:测试95例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用皮褶厚度法计算其体脂百分比。结果:以BMI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3.3%,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54.3%;以体脂百分比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40.1%,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65.7%。结论:用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作为不同的诊断方法,肥胖检出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在判定超重与肥胖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重竞技小级别优秀运动员体成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黄立新  曾伟  蒋琳 《体育科技》2006,27(4):56-58
对广西重竞技小级别5个项目48名运动员进行体成份分析,结果发现:男子项目中,举重运动员的BMI、体脂百分比及腰臀比均明显高于古典跤、自由跤和拳击,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子项目中,BMI和腰臀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举重运动员应加强体成份控制,同时,有必要建立不同运动项目体成份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nthropological status of elite male and female speed skaters, who were members of the 1985–7 Canadian national teams. The data were compared to those for a control grou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subjects were 8 males and 6 females between 19 and 27 years of age. Nine breadth, 14 girth, 16 length and 15 skinfold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ompute parameters of body build and the composition; corrected diameters, masses, volumes and fat‐free volumes of the upper arm, forearm, thigh and calf. The speed skaters were found to be similar in body height and mass (males: 178 ± 7.6 cm and 75.5 ± 5.5 kg, females: 165.8 ± 3.8 cm and 62.3 ± 5.8 kg) to the student controls, but they had relatively and absolutely shorter legs and longer trunks. The speed skaters had a lower amount of body fat and higher FFM than their respective student controls and significantly greater relative (P ≤ 0.01) and absolute (P ≤ 0.05) total muscle mass. Analysis of composition within seg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al muscle mass is located entirely in the lower extremity. The volume and mass of the thigh was greater (P ≤ 0.01 for the males) than that of the respective controls while the estimated volume of fat was lower. The female speed skaters were found to have more fat on their thigh than either the male speed skaters or male controls. The corrected diameter and mass of the thigh were greater (with respect to the sex)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400 m sprinters, marathon runners, cross‐country skiers and figure skaters. The results of the initial assessment were compared to the two consecutive tests of the men's team (conducted 8 and 12 months later) and to one repeated test of the women's team (3 months later). Changes were recorded in skinfold measurements and the muscle component of the thigh.  相似文献   

19.
Body mass index is a common proxy for proportion of body fat. However, body mass index may not classify youth similarly across ages and ethnicities. We used sex- and ethnic-specifi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to determine how obesity classifications compared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based body fat percent. Male and female participants 9- to 18-years-old (n = 944; 487 female) were measured 1 to 13 times (1999–2012; 4,411 observations). Body mass index identified < 50% of those classified as obese from body fat percent. Specificity was 99.7%, and sensitivity was 35.8%. Using area under the curve and standard error values, body mass index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Male versus female at 10 years, Asian versus European female except at 13-, 15-, and 16-years-old, Asian female versus male except at 10- and 15-years-old, and for European male versus female, 9- to 11-years-old (p < .05). Our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that users of body mass index should use caution when comparing body mass index across age, sex, and ethn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