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全球化,交替传译成为国与国之间沟通的桥梁,交替传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交流效果。对于译员来说提高自己的交传能力是生存之道。根据吉尔的理论,短时记忆是关键,国内学者强调的训练方法是复述、影子练习。本文强调利用形象化来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本文研究它的应用环境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借鉴神经认知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交替传译过程中双语者解决语言冲突的实证研究的结果,探讨了双语转换模式中记忆系统和言语生成机制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交替传译的神经心理语言学理论并对口译人才培养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交替传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多让人深思,给人启发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对理论的推测和研究偏多,实证和案例研究较少。因此,通过搜集近十年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交替传译的研究的文章100多篇,对各篇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希望为今后的交替传译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4.
张雯雯 《考试周刊》2008,(7):190-191
笔者分析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各自的特点及区别.以及交替传译在同声传译培训中的作用及其优势,从理论及自身经验基础上反驳了同声传译培训不需要教授交替传译课程这一观点.并提出交替传译课程对同声传译培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巍 《海外英语》2016,(4):114-115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是口译的两大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发展,交替传译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与日俱增。交替传译具有即时性,要求译员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双语之间的转换。传统上经典的翻译学理论和技巧往往是以笔译文本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分析。但由于口译的即时性,译员的思考和反应时间极其有限,这就使得传统的翻译理论对于具体交替传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十分有限。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是在技巧层面,更多的是对交替传译经验的总结。而句子重构技巧又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在此予以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理论回顾和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文介绍了Daniel Gile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和口译忠实性研究,指出在保证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必要时应省略次要信息以降低译员总负荷,从而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如果不能省略原文的冗余信息可能会产生中式英语,阐明了汉英交替传译中贯彻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随后进行了一个实例分析,阐述了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可行性。信息选择策略是交替传译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策略,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导学生在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时,不应舍本逐末,而应抓住主要信息,适当省略和压缩次要信息,以降低任务总负荷,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新年讲话分析发现受训译员在汉莫交替传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特征,试图探讨汉英交替传译提高交替传译质量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分听辨、笔记、表达诸方面相关因素与口译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交替传译质量受到听辨能力、记笔记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武微 《华章》2013,(24)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信息传播的不断扩大,世界逐渐融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翻译是各种语言的沟通者,消除语言间的障碍,让人们能够顺利的交流。同时翻译是一项高超的技能,也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它有很多种类型,交替传译是其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很早就被很多国际会议所采用。本文主要探讨交替传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方式,其独特之处和相关翻译策略,以帮助从事交替传译的口译译员和口译爱好者从整体上把握交替传译,在实践中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交替传译教学实践和现场实验中发现,学生在交替传译时存在着两种心理模态——焦虑模态(AM)和兴奋模态(EM),这两种模态对交替传译的口译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对学生产生的焦虑模态进行焦虑关注和焦虑调解(AA),并对学生产生的兴奋模态进行兴奋关注和兴奋调节(EA),由此而产生的“AA+EA”策略对学生交传口译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认知科学认为人脑是个容量有限的信息处理渠道,同一时间不能处理太多的任务,否则处理的效果和质量就差。而同声传译的本质决定其必定是一项多任务同时处理的活动。Sperber和Wilson(1986)的关联理论认为,对话语的理解应依靠语境来寻求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求得语境效果。通常情况下,关联性强,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小,语境效果就好;关联性弱,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语境效果就差。根据这一理论,要提高同声传译的速度和质量,就在于译员要尽量建立或寻找和话语信息密切关联的语境假设。文章将就关联理论对提高同声传译的速度和质量的帮助与启示作一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黄珍珍 《学子》2014,(9):93-95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交替传译工作在所有领域都成了一个方便的交流工具。“交替传译亦称连续传译,是指口译员在讲话人讲完部分内容停下来后立刻将其翻译给听众、译完后讲话人再继续讲,译员再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故称交替传译。”(林郁如2006)。交替传译笔记符号在交替传译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交替传译工作在所有领域都成了一个方便的交流工具。"交替传译亦称连续传译,是指口译员在讲话人讲完部分内容停下来后立刻将其翻译给听众、译完后讲话人再继续讲,译员再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故称交替传译。"(林郁如2006)。交替传译笔记符号在交替传译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冯建中认为:"由于符号在声音、图形上方便快捷,在说出的词汇或表达的意思上容易产生联想,所以译员频繁使用符号。"然而,由于语速和记录速度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笔记的内容必须简洁、明了。同时,交替传译笔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序的重大差异对于汉英交替传译构成了一定的困难,汉语中的“纺锤”句式就是困难之一。然而。关于口译的书籍中对这类句式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方法鲜有描述。以吉尔的交替传译脑力分配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汉英交替传译中“纺锤”句式的笔记版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并最终提出了两种更为合理的笔记设计:“调整版”和“综合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有影响,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高组、低组与中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显著影响,二语水平较高者比二语水平较低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更高;二语水平与工作记忆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翻译的标准和技巧两方面对笔译和同声传译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认为笔译的理论成果能够对同声传译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推动同声传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复述练习(summarization)是交替传译的一项重要练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从语言中分离出意义、逻辑分析、理解以及清晰表述的能力.本文以口译释意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学生在源语复述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教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公共演讲和交替传译均为两种重要的交流形式。在口译的自我学习和口译教学当中,,公共演讲的很多技巧,诸如听众分析、场合分析、有效表达,均可应用于交替传译,从而提高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对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口译的两大基本形式之一的交替传译,则与同声传译一道撑起了口译的半壁江山。本文笔者将以交替传译为切入点,对交替传译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的交替传译中笔记和脑记的协调和平衡,目的在于寻求有效方式攻克口译过程中精力分配失衡这一口译难点,以此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揣摩和掌握脑记与笔记的协调性,从而不断提升口译质量和译员水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会议口译的一种主要形式,交替传译广泛用于各类国际会议。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从非流利性产出、错译和漏译三个方面对译员在交替传译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译员口译错误的根本原因以及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安德鲁·吉利斯的《交替传译笔记:速成课程》是关于交替传译笔记实践研究的实践性用书,以"结构是交替传译笔记的灵魂"为理念,就如何建立一套缜密、一致的交替传译笔记系统介绍了简单可行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