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也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句话概括得很好:"德为才之帅"。这也突出了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些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欣 《天津教育》2012,(12):52-53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只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文化差异元素,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具备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收获  相似文献   

4.
<正>在综合性教育中,强调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赫尔巴特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那么,在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呢?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敏感、天真的学生,只有当教师真正以坦诚之心和勤恳的劳动感染他们时,他们才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育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的手段的目的."同其他学科一样,中学英语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英语教师就应该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教学育人.本文就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交流语言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流行,也成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更是中国各个学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所以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对英语词汇、语法等基础功能的学习,更是对英语语言中蕴含的文化思想的传播和交流。英语教师在进行英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性教育中,强调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赫尔巴特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那么,在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呢?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敏感、天真的学生,只有当教师真正以坦诚之心和勤恳的劳动感染他们时,他们才会回报给教师至真至纯的敬爱。  相似文献   

8.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加强和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英语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德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事事留心皆德育;在德育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自觉而巧妙地把德育内容融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陆品玉 《考试周刊》2013,(57):104-104
<正>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无学之德无根,无德之学无魂"。进行德育渗透,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1.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也指出:教学内容要渗透思想道德因素,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纳了任务型教学方式,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掌握基本语言技术和语言知识的同时,熏陶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如:在Unit17 You must be more careful(Book2B)中,主要学习以if,when,before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伟 《中学教学参考》2014,(21):118-118
<正>一、引言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和智育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部的《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辨别美丑是非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往往偏激,需要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德育方式是学校整个德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文章提出了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具体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各种压力;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德;因势利导,树立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思想品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是灵魂,居于首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通过六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独到的优势。现就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教师在教学生时不仅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那么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课堂中该如何渗透品德教育呢?如何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长大后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教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德育渗透于教学的重要性.那未,如何依据《职业指导》的教材,运用一定的方法融入道德、学习目的、理想等教育内容,使德育与智育水乳交融,融为一体呢?也就是说,如何在传授《职业指导》这门科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20.
<正>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的话揭示了学科教学和德育之间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科德育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通过实际考察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对学科德育的内涵还缺乏应有的理解,不能从语文教材中发掘有效的德育内容;实施过程中策略运用不当,存在着语文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