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释“相”》之“相”村野董秋成同志的《释“相”》(载《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9期)在大略地介绍了“相”的训诂情况后,着重分析了“相”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对初中语文教师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文章在谈到称代性(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相似文献   

2.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  相似文献   

3.
《陈涉起义》中有一句“苟富贵,无相忘”。苏教版《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注释的:“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注释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我认为这两种注释均不妥。原文语境是:“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苟”,倘若;“无”,通毋,不;“相”在这里不能解释为互相,“相”有指代人称的作用,相当于“之”,可译为“你们”,“相忘”即“忘相”;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用法,指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译为“七嘴…  相似文献   

4.
“相”与“见”在文言中用法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常用于动词之前,都具有指代作用。由于它们既具有指代性具有副词的语法特点,所以把它们归为指代性副词比较合适。“相”作为副词,其意义是“交互”“互相”,如“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小雅·斯干》。相好;互相爱好;相犹互相厌恶)。后来词义由表示彼此相互的关系发展为表示由一方发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方,即表  相似文献   

5.
我省一九八六年中考语文试题,从总体上说,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有所减少,而灵活运用的内容相应增加,体现了着重考查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特点,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所以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无庸讳言,命题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第五大题判断文言文译文的正误,有的似是而非。例如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试卷的译文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声相互听得到”。“相”字,有两个基本义项,一是“相互”、“交互”,如“相同”、“相反”、“相见以诚”、“相辅相成”。二是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相颂”、“相劝”(《辞海》“相”字条)。课本  相似文献   

6.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撕打咆哮。”而“厮打”则表示双方(有时也表多方)互相扭打,“厮”就是日,俩男子当街厮打互相的意思。请看下列新闻标题:情人厮打在情人节《合肥晚报》2005年2月15《合肥晚报》2002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是文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下面以“相”为例,谈谈它的用法。“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相知”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  相似文献   

8.
阅读文言文,有关度(表示长度)、量(表示体积)、衡(表示重量)的一些用语,时有所见;而今有不少成语,如“一发千钧”、“雷霆万钧”、“咫尺天涯”、“退避三舍”、“千钟万斛”、“锱铼必较”、“毫厘不爽”等也习用频频。为检阅方便,现例释如下:一、有关“度”的用语1.仞例: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释:仞——7尺或8尺。2.寻例: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 释:寻——8尺。3.常例:故上失寻常,下得寻常。(《韩非子·杨权》) 释:常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翻译文言文时,常因一词多义知识不丰富,构词规律未掌握,虚词用法不明确,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特殊的文言固定句式不熟悉而无法“对号入座”,准确译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症下药”,收到较好的效果。 同词进行比较,丰富异义知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同词异义的比较。即在同一篇课文或已学过的不同古文中,根据前后的语言环境和具体的语法结构,启发学生比较它的不同意义。如教《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对本文中和已学过的文言文出现的“相”字,一一进行比较: ①“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xiāng遣归”(《孔雀东南飞》)“相”: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这个及物动词又无宾语,“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便兼有代词的作用,作宾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有)》云:“子路率尔而对曰:‘……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对其中“方”字,古今注家们作有不同的诠释。笔者就自己读书所及,可将这些不同的训释分为四类:1. 以“义”释“方”。如,何晏《论语集解》:“方,义方也”。2. 以动词“向”释“方”。如,朱熹  相似文献   

11.
《释诂》《释言》《释训》的特殊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释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释;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释;以今字释古字;训释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事理和语法的角度论证《石钟山记》中“噌宏如钟鼓不绝”中“鼓”字为动词,“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中“浅深”为偏义复词。“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中的“相”字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不安抗辩权的设立与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合同法包括《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个合同法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只有《涉外经济合同法》中有关不安抗辩权的规定。该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应当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对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证据时,应当履行合同。当事人一方没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中止履行合同的,应当负违反合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的“相”字有一种特殊用法,即放在及物动词前作状语.不表示相互之间而只是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和行为,动词后面的宾语不再出现。吕叔湘先生早在40年代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指出“此类偏指用法先秦经籍不数数见,两汉渐多,魏晋以后滋盛。”吕先生把具有偏指用法的“相”字看作代词性副词(1942)。吕氏的看法得到了学界的认同。王力先生说:“在先秦时代,‘相’的基本意义是‘交互’,就词汇意义说,  相似文献   

15.
高一课本《师说》“君子不齿”中的“不齿”,注释为“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此有补充说明的必要。“齿”,《辞海》释:“④并列.《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孔颖达疏: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相次列亦名为齿.”《辞海》释“不齿”:“②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汉书·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论》:‘陈涉之位,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颜师古注‘齿,谓齐列如齿. ’《诗·鄘风·蝃(?)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危”《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不畏危”之“危”,《十一家注<孙子>》中有两种解释,一种释为“疑”,一种释为“危难”、“危亡”。近出诸注俱从后说,将此句翻译为“不怕危险”。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个是“危”字的解释问题,一个是“畏”字的有无问题。“危”,古洲“疑”。《吕氏春秋·明理》;“夫妻相冒,日以相危”,高诱注:“冒,嫉;危,疑;相嫉则相猜疑。”曹操、杜佑亦释此字为“疑”。杜佑曰:“危者,疑也”。“畏”字系衍文。它的出现,是因为后世注家释“危”为“危难”、“危亡”,又觉句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的“相”字有一种特殊用法 ,即放在及物动词前作状语 ,不表示相互之间而只是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和行为 ,动词后面的宾语不再出现。吕叔湘先生早在 4 0年代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指出“此类偏指用法先秦经籍不数数见 ,两汉渐多 ,魏晋以后滋盛。”吕先生把具有偏指用法的“相”字看作代词性副词 ( 1 94 2 )。吕氏的看法得到了学界的认同。王力先生说 :“在先秦时代 ,‘相’的基本意义是‘交互’ ,就词汇意义说 ,它是指施事者同时成为同一行为的受事者 ;就语法作用说 ,它修饰的必须是外动词 ,而且不能带宾语。但是 ,无论从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中,“相”的用法十分丰富。本文所讨论的“相3”,是“相”的一个常见用法,即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具有指代作用。本文认为,这个意义上的“相”是代词,而不是副词。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誓不相隔卿”中的“相”字的释义,笔者曾见到过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认为该句中的“相”字,表示偏指一方,可不译出;一种认为作副词用,引申为“互相”、’‘彼此”;而有的则干脆回避,未予提及。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抛“砖”引玉。按第一种用法,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有回五个“相”字也是“表示偏指一方”分别译为“我”、“你”,而惟独“誓不相隔卿”中的这个“相”字也是偏指一方,却不译出不能使人信服。第二种用法把该句中的“相”字归入副词类,解释为“互相”,显然是…  相似文献   

20.
高中第五册《过小孤山大孤山》一文的解释至少有一处不周全,一处不周密。如p193注释⑦:“[与江山相发挥]指楼观亭榭与山色相辉映,……”其中,江字未作诠释,此词宜作下面解释:“指楼观亭榭与水色山光相辉映……”又如该文p192注释⑤:“[烽燧(su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