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计算方法,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并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且对今后生态足迹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6,(4):56-59
为了评价商洛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商洛市2008—2012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了商洛市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商洛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但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增长幅度小于人均生态足迹。提出了保护有限耕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加强民众生态意识,增加生态承载力,提升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自从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如何有效地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旅游研究方法的难点。文章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足迹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在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071,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6867%;其次是餐饮,为7。4457%;再其次是住宿,为3.5442%。而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963256,生态占用指数为0.5226。旅游发展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压力在旅游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但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后文章指出了旅游生态足迹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缺陷和测度出现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文章以来阳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耒阳市2006年至20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耒阳市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其中化石能源用地、草地和建筑用地呈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研究认为,综合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农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是实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耒阳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承载力评价有利于厘清各地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约束,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使用传统生态足迹法测度出京津冀各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三维生态足迹法在时空上对各地区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各区域的承载优势、承载短板以及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基于实证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索推动京津冀承载力优势互补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和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合肥市2000-2009年间的人口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人口总量和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人口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通过比较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的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可得出该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在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福建省南平市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得到南平市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43320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0762 hm2/人,生态足迹呈现赤字,为0.02588 hm2/人.数据表明该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垦状态之下.文章针对改善南平市的生态承载力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生态足迹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水源地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能耗很大.由于人口众多,资源供给压力很大,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益又较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压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多.居民消费方式不合理以及资源利用效益低.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省1985—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85年的1.2287 hm2/人增加到2009年的2.7850 hm2/人,青海省生态足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能源资源消费量的增加;万元GDP/生态足迹大幅提高,生态足迹/万元GDP大幅降低,表明青海省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的三个趋势。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旅游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以及观光游览为基本要素构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选取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对武夷山2000-2004年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据上看,在研究区域尺度上,武夷山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总的生态赤字为46636.0906hm2;(2)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是旅游交通,尤其是航空旅行方式以及餐饮;其次是游客人次,旅游逗留天数及消费模式等。(3)2000-2004年间旅游生态赤字不断增大,5年间年均旅游生态足迹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7倍,武夷山如果维持现有游客需求的满足,将有约43%的资源供给来自区域以外,而目的地仅能提供57%左右的资源供给(忽略全球尺度的分割比例)。(4)武夷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年接待游客上限约为158万人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的定义提出了和谐旅游的概念体系。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和谐度评估中,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子模型进行了测算。以文峰山景区为例,计算分析了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6354hm^2/人,当地的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2127hm2/人.生态盈余为0.015773hm2/人。由此可知研究区域旅游生态足迹处在旅游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不高.旅游业处于和谐发展状态.说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Ecologicalfootprinttheoryisanewmethodtomeas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whichwasproposedbyCanadianecologistsWilliamandWackernagelin1990s[1].Sincethen,manyscholarshaveappliedittovariouscountriesorregions[2-8].Butintheirresearch,theyoftenconfrontaperplexity,thatis,themoredevelopedaregionis,themoreecologicalfootprintis,whilethelessdevelopedaregionis,thelessitsecologicalfootprintis,i.e.itsdevelopmentissustainable.Forexample,inRef.[8],undevelopedregionssuchasYunnanandTibetofChinahavee…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分析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文章应用该方法对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在1996-2003年间,每隔一年计算出甘肃省的生态足迹,以此来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人均需求足迹整体为上升趋势,人均供给足迹整体为下降趋势;生态冗余只有1996年为正,即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余4个年份均为负值,即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历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各组成土地类型中,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两个组成类型,其次是草地;在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的组成中,耕地和草地是最主要的两个组成类型.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测量可持续发展性的一种新工具.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方法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梅州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003年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327 6 hm2.cap-1,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707 6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为0.620 0 hm2.cap-1;(2)从生态足迹需求/供给状况看,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基本相持平的只有五华县,其中大埔、丰顺县出现了生态盈余,其余县(区)出现生态赤字,其中最大的是蕉岭县;(3)从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需求/供给和赤字结构状况看,生态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类产品的消费,林地类产品出现了一定的盈余.为此,提出了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能值理论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应用经过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铜川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铜川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08hm2,两者比较得出2008年铜川市人均生态赤字为0.48 hm2.通过对人均生态足迹构成的进一步分析得出,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所占的生物生态性土地面积最大,而林地和水域所占生物生态性土地面积最小.进而得出铜川市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发掘林地资源潜力,发展矿业城市特色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阐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资源消费现状进行了计算,得出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125hm2,生态承载力为0.4355 hm2,人均赤字为1.277 hm2,表明河南省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阀值。河南省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为1.221,万元GDP足迹为2.35 hm2,生态协调系数为1.216,适度人口2460.77万人等,也反映了河南省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