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胶印主要用来印制彩色、巨幅、大量的印刷品,如宣传画、年画、儿童画册、杂志插图、书籍封面等。随着制版工艺的改进,有些国家已经用它来印报,印辞典,质量很理想。印书也早已开始,比如,一本书要缩小开本翻印时用胶印,有的书发行后遇到重版时,也只有依靠胶印最方便,现在我国已经陆续可以看到几种用胶印印出来的书,墨色比较丰实,清晰易读。那么,胶印是怎么回事呢? 通常,铅印是活字版排好后,在印刷机上印版是直接跟纸张接触的,而胶印的印版用的是仅半毫米厚的锌皮或铝板,印刷时,  相似文献   

2.
彩色印刷调幅调频挂网技术时代彩印技术中心李晓宁我们日常看到的普通彩色印刷品,是印刷机用青(C)、品(M)、黄(Y)、黑(K)四种透明油墨叠印而成,四色彩印最终是为了用四色叠印的方法再现彩色原稿。从原理上讲,用青、品、黄三种油墨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能在白...  相似文献   

3.
二、纸张与印刷的适应性纸张的使用要适应印刷要求。这个问题可从印机类型的调度选定和纸张质量的因材施用两个方面来谈。一般说来,凸版纸用于凸版印刷机,胶版纸,铜版纸用于胶印机,卷筒纸用于轮转印刷机,平板纸用于单张印刷机;大规格的纸张用于大规格全张印刷机。    相似文献   

4.
《电子出版》1999,(4):22-23
近期科技发展很多香港印刷商现已采用最现代化的设备,包括电脑排字系统、激光排字机、电子分色扫描器、电子编页系统、自动整理系统、六色或以上的自动印刷机及电脑印刷生产管理系统。用于连接排版、分色、编页及制版工序的桌面出版系统已甚为普遍。使用数码彩色图像制版,输人(扫描)及输出(图像调整)装置便可连接微型电脑,以配合优质分色设备的解像度。此外,广泛使用的多色及可转换的高速平张或轮转柯式印刷机,设有电脑辅助彩色控制系统,增加大量彩色印刷的准确度及一致性。有些公司已开始使用八色或以上的卷筒柯式印刷机。数码校…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印刷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印刷机的电脑数据化为印刷品的高质量、大量复制提供了保证。印刷机印刷速度的不断提高满足了社会对印刷品的大量需求。同时随着这些技术的进步,也对传统的印刷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高速印刷中,油墨就不能做到及时干燥,所以非常容易产生背面蹭脏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品质印品,由于大多选用吸墨性较差的涂料纸,背面蹭脏的问题尤为严重,不仅为第二面印刷带来了麻烦,而且影响了印刷墨层的平整性,引起印刷效果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6.
现代印刷机的特征是"三高四化",即:高速平稳、高效多色、高质灵活;数字网络化、操作与管理一体化、自动控制化、安全环保化.在平版印刷机中自动控制化包括:墨量调整、色彩管理、水墨平衡、套准调节、质量检测与控制、印版装卸、清洗橡皮布以及输纸、收纸机构的调整等大量的工作环节.触摸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印刷机的操作更加简便.这种自动控制化的印刷机不仅结束了多年来印刷质量仅凭人为经验确定的非标准化和非数据化的历史,提高了高质量印刷品的生产效率,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印刷机的数字化技术使得印刷机的印刷与印前、印后等全部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一起进入了基于网络通讯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新时代.这些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对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校对与编后印前质量保障环节   在传统的图书出版过程中,介于书稿的编辑加工之后和图书印刷之前这个阶段,有排版和校对活动。校对之所以需要,因为它在书稿转换成印刷书籍阶段中,处于最后一个保障着图书内容和编排形式质量的环节,这个环节我们称之为“编后印前质量保障环节”。   校对是在近代铅活字排版和机器印刷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图书出版生产力的发展,从编辑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校对从编辑活动中这种分离,对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这种作用仍然是巨大的。校对活动是对照原稿在校样上进行以“校异同…  相似文献   

8.
国宾 《电子出版》2003,(11):61-62
由于凹版轮轮转印刷机的诸多优点,已广泛用于食品、药品、服装、衣料、香烟等包装所使用的纸、玻璃纸、塑料薄膜、铝箔等的印刷上,近年来,印刷的多样化及印刷色高速化,特别是下道工序设备对尺寸精度的要求,以及为节约材料,提高成品率等。张力控制方法被广泛利用。当前国外对张力控制的利用上已趋于成熟,使用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9.
数字     
32%的印刷企业愿意投资数码印刷 《美国印刷人》杂志推出的“2009轮转胶印调查“对美国104家印刷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访企业认为数码印刷将对轮转胶印造成威胁,49%的企业认为威胁来自高速喷墨印刷机.26,5%的企业认为威胁来自双面单张纸印刷机.还有10.5%的企业未做回应。可见.印量下降,可变数据印刷灵活性的提高,高速喷墨印刷向书刊.报纸等领域的渗透让印刷企业备感压力。  相似文献   

10.
彩色印刷复制的目的是用网点来还原原稿的颜色,也就是说印刷复制品在视觉上应与原稿一致。由于原稿(如照片)的颜色深浅是由密度来表现,而印刷复制品的颜色深浅是由油墨的网点百分比来表现的,因此印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是:使印刷复制品尽量接近于原稿。近年来,我国进口了大批先进的印刷复制设备(如彩色桌面制版系统、海德堡四色胶印机),而印刷复制品却与原稿相差较大,印刷品的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也不较大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员往往凭经验行事,不按科学的方法去组织生产,靠经验来操纵先进的印刷复制设备是很难这到预期目的的…  相似文献   

11.
<正>印刷过程中上脏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印刷上脏与印版的质量、印刷机的状态、印刷工艺、承印物、油墨、润版液等因素有关,印刷上脏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造成浪费,降低用户的工作效率。尤其紫激光CTP版材适用的对象主要是报社,报纸的印刷出版对工作效率的要求是极高的,所以准确判断印刷上脏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或  相似文献   

12.
印刷产品的印后加工一般包括有诸如折页、裁切、线装、铁丝订、胶订、模切、烫金等各个工序。近些年来.印后加工市场上出现两个变化。一个变化是要适应高效、短版活的需求。现在有些胶印印刷机厂商正艰苦工作,使他们的印刷机能在5000印(有些情况下在2000印以下)仍能保证质量、经济地运行。显而易见.如果与之相关的印后加工系统仍然被设计成适于长版活.那么即使印刷机能很好地解决短版活的问题,整个印刷生产系统也不能被认为是个好系统。印刷质量无疑是重要的.但它只构成印刷品质量的一部分。如果印后加工很差.印刷品的质量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印后加工设备制造厂商正在努力开发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灵活处理不同活件的、包括配页与装订在内的各种印后加工装备。当然.这些印后加工装置大都是在数字条件下.由JDF自动驱动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印刷在现代的定义是大规模地对原稿的复制,即指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需任何压力与印版也能使油墨或其它粘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新技术(如静电复印、喷墨印刷等)。 近几年内,高科技对印刷出版领域的渗透表现在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刷和彩色打样3个方面,它们都被称为CTP技术,具体定义如下: 1. Copm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即脱机直接制版技术; 2 Copmuter To Press(计算机直接到印刷机),即在机直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印刷工业的发展,印刷机的印速在不断提高,而信息的更新速度也使得印刷品种类激增,印数却不断下降,增加了印刷过程中的相对损耗率和印刷成本,导致印刷的利润空间相应减少.在各种损耗中,纸张的损耗是相当大的.但很多企业认为纸张的成本较低,不可能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不十分重视.其实在纸张浪费的同时也伴随着其他原材料的浪费,如油墨、润版液的损耗,印版、机器的磨损等,最主要的是造成了生产时间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效率,延长了交货时间,严重时还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从整个印刷过程来看,纸张的损耗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造成纸张损耗的主要原因不外是:纸张的品质与印刷方式、印刷速度不匹配、印刷机自身的故障、印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印刷品的质量达不到客户的要求等原因.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一下降低纸张损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柔性版印刷工艺在快速地发展,这要归功于支持更高加网线数的新型感光树脂印版、能够实现完美套准的 CI 印刷机,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数码柔印系统。这些因素使得柔印的阶调再现质量更好,网点扩大率也减小了。在过去的40年中,柔性版印刷的发展经历了巨大变化:曾一度被认为是只适合于印刷塑料袋的简单工艺,如今在包装和标签印刷领域能够与胶印、凹印、凸版及网印相媲美抗衡。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柔性版印刷将占领欧洲包装印刷市场份额的38%,北美包装印刷市场份额的76%。届时,柔性版印刷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比例将达到39%,而胶印和凹印将分别下降至36%和15%。目前,采用套筒印刷系统和套筒自动更换系统、具有先进设计的大中型卷筒柔  相似文献   

16.
据台湾报纸报道,在台湾当局于去年开放大陆书籍在台湾出版前,台湾在过去数十年间,至少有50家以上的出版商半公开地进行大陆出版物的翻印和发行业务。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约有10000种以上的大陆图书,经翻印成繁体字后在台湾图书市场上出售。台湾翻印的大陆图书,内容多以文、史、哲方面的研究为主。来源则多以侨生、学者带人为多。台湾的排版印刷工厂,由于多年承印这些大陆图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将简体字转排成繁体字,技术上已相当娴  相似文献   

17.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当全新的Creo滚筒扫描仪已被精心地调整,其CYMK性能已达到极致;当技术高超的工程师利用最新的X-Rite色度计把显示器调节至最佳状态,再由网屏CTP制版机制作出高档的印版;当全新的海德堡DUO多色印刷机生产出精美的印刷品,此时得到的印刷品还仅仅只是一个半成品,还必须用优良的印后装饰设备对印刷品进行最后的装饰加工,才能称其为成品.所以,优质的精美的印刷产品应该是在良好的印前技术与印刷技术应用之后,运用适当的印后装饰技术进行加工后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是值得业内人士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报业印刷自动供纸创新技术的开发实践,分析阐述了报业企业在高速轮转印刷实现载重机器人自动输纸技术所需解决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具体介绍了报业印刷自动供纸系统设计的系统构架设计与实施路线;明确自动供纸系统工艺设计要着重考虑与实际生产需求和现实条件相匹配;提出自动输纸载重机器人集群控制技术的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方案;为实现报业印刷中完整新闻纸物流闭环处理智能控制提供了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六、十六世纪的书籍 1.技术上的提高早期印刷术的实验在16世纪达到了最高潮。书籍印刷格式在三大字体——黑体字、罗马字和斜体字的基础上趋向标准化。除了削除希腊文、希伯莱文、盎格鲁-撒克逊和其它一些外来文字之外,印刷活字设计上根本性的试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罗马字体得到了极其广泛的运用,到了1600年,英国除了圣经外,罗马字体几乎在所有书籍上都取代了最初的黑体活字。书名页上印有书名、作者的姓名、出版商、印刷商和书商的名字,以及出版的地点和时间等,这些印刷格式到1520年逐渐趋向统一。页码、编张号和印刷帖码等等,先是由阿诺德,尔后又经过荷奥农和科隆的约翰·考霍福等人的不断革新。15世纪70年代,终于取得一致,推广使用开来。木刻手工印刷机的构造,当时已达到很完善的程度,直到大约1800年斯坦霍普铁制印刷机①的出现,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京师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官营印刷机构,于1884年组建,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为京华印书局.据史料记载,当时改名时,商务印书馆将官书局的机器和印刷设备全部作价,连出版而未出售的木版印刷书籍和木版以及书局对外承印的印刷业务也全部接下来,对外的名称,既不能沿用"官书局",也不好用"商务",于是双方协议,起了京华印书局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