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2):56-56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中,给各类血管的定义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学生有了一个概念,毛细血管的两头一边连着最小的动脉,一边连着最小的静脉(最小的动脉→毛细血管→最小的静脉)。进入第五章的学习,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中,接触到肾单位的概念。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蟠曲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相似文献   

2.
1毛细血管只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吗?初中《生物》第二册第30页有:“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我觉得不太确切。对于体内大多数的毛细血管而言,它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是最小动脉(微动脉)和最小的静脉(微静脉)。但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曲折而成,然而在此血管球的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又如:肝血窦(分布在脾、肝和内分泌腺等器官中的毛细血管管腔扩大,称为血窦。)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是门静脉的分支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静脉,即两端…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理卫生》教材中讲到毛细血管,定义为: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怎样来理解这个定义的含义呢?本人在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物》第二册“淋巴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见图1),虽能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但未用文字在图中说明毛细血管动脉端和毛细血管静脉端;未用箭头标出毛细血管血流方向;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箭头标放位置也不够科学。因此,学生认图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图1进行改进为图2,教学效果较好。改动的理由如下:1.根据大多数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的原理,毛细血管应有动脉端与静脉端。2.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方向,一般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向毛细血管静脉端。3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原理。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的血液。毛…  相似文献   

5.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晓平译酉星校血管是血液的导管,通过遍及全身的血管网向各组织运送氧及养分,同时回收体内的废物。由心脏排出的血液经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终到达末稍的毛细血管,接着再向静脉系统移动,返回心脏循环一周。当血管老化或血管出现病变,经内科或外科治疗难...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激素调节”中 ,图Ⅳ—95中“内分泌腺”(图 1)的画法有些不妥的地方。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商讨。我们首先应明确两个概念 :( 1)内分泌腺———动物体内的一类没有导管的分泌腺 ,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 ,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 2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分析概念可以知道 ,插图中内分泌腺里的血管应为毛细血管。而该图却把毛细血管的上面一端画成了盲端 ,很明显这是不对的。因为在毛细血管中根本就没有盲端。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 ,从而不利于对内分…  相似文献   

7.
肺内的血管     
肺内具有两套血管系统。一套是肺循环血管系统。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后随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其分支与交气管树伴行,最后形成包绕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由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的氧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大,而二氧化碳的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小,所以氧进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出来,进入肺泡。毛细血管网再逐渐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肺静脉,回源至左心房。这套血管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作用。另一套血管系统属体循环的一部分,包括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及支气管静脉。支气管动脉起始子胸主动脉或助间动脉,而不是肺动脉,每肺一般有1~3条,较细。入肺后其分支也与支气管树伴行,沿途形成各级毛细血管网。其内流的是动脉血,所以营养着肺内的细  相似文献   

8.
肺内的血管     
肺内具有两套血管系统。一套是肺循环血管系统。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后随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其分支与支气管树伴行,最后形成包绕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由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的氧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六,而二氧化碳的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小,所以氧进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出来,进入肺泡。毛细血管网再逐渐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肺静脉,回源至左心房。这套血管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作用。另一套血管系统属体循环的一部分,包括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及支气管静脉。支气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物学中的《血管与心脏》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在讲清楚血管与心脏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只限于课堂讲授很难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实验观察,从直观活动的形象中,启发思考多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血管”一节的教学中,只限于教师语言讲授与挂图示范.学生很难理解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及与其功能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直接观察到活体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活动形象,  相似文献   

10.
郭道胜 《生物学教学》2009,34(12):57-57
输送血液进入一个器官的血管是动脉,血液从一器官中出来后,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但是.在学习“排泄系统中‘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时。许多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肾脏中有一个结构——“肾小球”,输送血液进入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入球小动脉”,血液从肾小球出来后的血管则称为“出球小动脉”。为什么在这里“进”“出”血液的血管都成了动脉?  相似文献   

11.
<正>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血液也总是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方向作单向循环流动。由于毛细血管结构上的特点,使它具有物质交换的功能。这样每当血液流过毛细血管网时,血液的成分也就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常是由含养料较多的动脉血变为含代谢终产物多的静脉血。但体内也有一些出入器官的血管例外,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生物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借助手势演示辅助生物教学,既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借助手势演示可形象地讲清一些结构 在讲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肾小体(肾小球)等知识时,可用手势演示如下:伸出手掌,前臂代表小动脉,叉开的五指,表示分支的细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网;如果伸出两只手,十指微屈相对接触,那么每个臂可代表小动脉A或小静脉B,而相对接触在一起的十指则成了  相似文献   

13.
奇妙的人体     
人体内的血管有多长?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庞大的系统,血管系统由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总长约为10万公里(假如连接起来的话,可以绕地球两圈)。虽然每根毛细血管的长度都很短,但人体内有成千上万根毛细血管,积少成多,加起来总长就非常可观了。一个人在一年中要吸入多少空气  相似文献   

14.
观察小鱼鳍血液流动的一个方法在讲述《血管和心脏》一节课时,先是描述血管的种类,动脉和静脉及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进而叙述血液流动的方向。若按着课文单一说教,学生感觉平淡无味,认识肤浅,借助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脉、静脉和...  相似文献   

15.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测压力,是心搏出量、周围血管阻力、血容量、动脉弹性与其他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综合反映。通过测量血压可以了解心脏的机能及动脉管壁的弹性,以及小动脉的阻力和循环血量、血液粘度等情况。因此,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测量血压过程中,人为和器械造成的错误是很多的。下面对影响测量血压的因素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知为什么,最近来了许多实习老师。更奇怪的是,他们喜欢挑我们(3)班的课上,看来我们(3)班很受欢迎噢!这不,今天的生物课就由我们的实习老师黄老师来上。这节生物课学的是人体的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的作用与特征。当说到动脉的弹性大时,黄老师说:动脉的弹性相当的大啊!当说到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时,黄老师又说:毛细血管的管壁相当的薄啊!他那种夸张的语气与表情把我们全班同学都逗笑了。大家都认为黄老师很幽默,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从此,我们班对“相当”这个词就相当敏感了。三种血管都讲…  相似文献   

17.
1用手势做比喻1.1以双手及双臂比喻三种血管双手伸于胸前十指相对接触。相连的十个手指比作毛细血管;左臂比作动脉;右臂比作静脉;把躯干比作心脏。问:血液是从心脏出发到动脉的再往前怎样流呢?……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了三种血管的关系,而且也使学生清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1.2  相似文献   

18.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第一大动力是来自心脏的节律性舒缩,它一方面促进血液在动脉中流动;另一方面造成心房内压力降低,促使静脉回流加快。主动脉、大动脉有规律地舒缩,推动血液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汇集到小静脉,此时,血压已降到大约10~15mmHg。从小静脉流向腔静脉或右心房的过程中,压力进一步降低,最终接近于零。这种压力差是血液回流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1、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又叫心、血管系统,即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有淋巴结、胸腺、脾、扁桃  相似文献   

20.
脑内微血管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微血管的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发生、出生至微血管发育成熟、成熟后至老年。脑内微血管的早期发生又分为神经周血管区、神经间血管区和神经内血管区三个有明显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血管区建立的过程。在成熟阶段,毛细血管继续生长发育,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毛细血管形态发育成熟,血-脑屏障也进一步发育成熟。成熟后至老年期,微血管发生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毛细血管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