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3个月之后,出兵中国东北.基于全球战略及保护、扩展其在远东的利益,在参加对日作战期间,苏联对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矛盾,因势利导,其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出现过多次反复.通过对苏联出兵东北的动机及二战末期的国际形势与美苏关系的演化,我们不难看出,美苏关系的起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苏联对国、共两党态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1927年冬,苏联爆发了一场“粮食危机”,最终导致了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大转变”,并触发了革命后第三次,也是对苏联未来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次党内斗争。对这次危机,苏联党内各派各有解释,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的重大分歧。这场争论尽管最后以行政手段结束,但正如斯大林在一年半后所言:对这次粮食危  相似文献   

3.
北进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争雄称霸的基本国策,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的战略图谋,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因而逐渐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主动并最终赢得了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为尽快摆脱战败阴影,重返国际社会,日本选择追随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在处理与新中国和台湾当局的关系上,实行"扶蒋反共"的反华政策。中日建交后把日台关系限定在"非官方交往"层面。冷战结束后,日本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发展与台湾实质关系。日本始终具有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有安全和战略上的长远图谋。  相似文献   

5.
云南各族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国率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1990年11月欧安会第二次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会议召开前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冷战已经结束;会议通过的文件正式宣告了冷战的结束;会后不久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再未恢复。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日本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对外扩张.随着广田弘毅内阁组阁,日本实行军部独裁统治,日本陆军主张"北进"战略,制定了"北边振兴计划".在该项计划中,将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及哈尔滨等地,作为施策基地,设置军事工程,对苏联准备作战."北边振兴计划"与"北边"城镇的兴起和衰落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北边振兴计划"与"北边"城镇兴起、衰落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计划下东北北部及东部地区的城镇当时的发展状态、战后能否转型重建等尚存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自卫战争,同时又是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始终是东方反法酉斯战争的主要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一、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取得成果最突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撕毁九国公约,蔑视华盛顿会议后在亚洲形成的美日格局,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迈出了它称霸亚洲的第一步.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目的不仅要灭亡中国,而且要称霸世界.1936年8月日本广田内阁五相会议通过的《国策基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它提出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方针,首先是吞并中国以确保日本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其次是“北攻”和“南进”以对抗苏联和美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是东西方冷战的重大转折期,在这10年中美苏由激烈对抗走向缓和,直至苏东发生剧变,冷战基本结束.在此期间,执政8年的里根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反共最坚决的总统".他上台后奉行对苏强硬政策,在公开威慑遏制苏联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隐蔽行动政策,力图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瓦解苏联集团,赢得冷战胜利.这些隐蔽行动政策文件彰显了隐蔽行动战略在里根政府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它们的实施对苏联力量的收缩、冷战格局的变化乃至苏东剧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国军事顾问团是中德关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十年时间里,随着日本对华侵略的日益加剧,德国军事顾问团的重心也从对内转向对日作战,并对国民政府的抗日策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些德国军事顾问们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所做出的贡献,同样在这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出任南京国民政府驻苏大使为蒋廷黻外交生涯之重要一章。作为临危受命的外交官,蒋廷黻衔令谋求推进南京当局联苏制日外交方略之实现,且衡诸情势变迁,试图谋求该方略之内涵与外延得以拓展,彰显出其独特的外交误解见与公忠谋国之心。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竞相角逐。战争期间苏美两国以"游离"于战争的姿态俯瞰战势的进程。随着"巴巴罗莎"计划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苏美两国真正的被卷入了二战的漩涡。无论苏德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在爆发前都以谈判——柏林会谈、美日谈判作为"急行军"中的"一曲乐章"。但是谈判的真正意图决定了德日法西斯两国对战争蓄谋已久,谈判以破裂告终,双方在战争中兵戎相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普遍认为:二战之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制定了奥运公关策略,并从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开始逐步实施,到1964年,日本政府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而日本队一举挤进奥运会金牌和奖牌榜前三甲,挤进奥运强国行列。至此,日本奥运军团出色完成了日本政府的政治的使命,竞技体育从此逐渐淡出日本政治历史舞台,却迎来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发展的新高潮,笔者对日本代表团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成绩进行资料收集、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研究表明:与上述结论不一致,日本奥运军团在奥运赛场上经历了"游泳时代"、"体操时代"、"综合繁荣",三次辉煌;摔跤和柔道项目是为日本竞技体育文明于世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军团夺金和夺牌项目较多;男子表现优于女子,但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女子表现异军突起,到第28届奥运会已出现男女均衡之势;日本的奥运攻关策略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值得中国体育当局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认识和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既要看到中国抗日战争是对日本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长期消耗,阻止了日本“北进”侵苏并推迟日本“南进”为美国赢得备战时间,又要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对盟军的战役战略上的配合作用,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德黑兰会议是二战问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一次会晤。三大国拒绝中国参加,使得中国从此失去了与苏美英平起平坐的机会:其中苏联、英国起了主要作用,美国软化自己的立场,改变初衷,对英苏让步。会议期间斯大林赞成《开罗宣言》,这对中国是有利的。三大国一致接受《四国宣言》,接受“四警察”的安排,巩固了中国的“四强”地位。会谈中,三巨头并没有过分贬低中国的地位。《开罗宣言》的发表显然也受到了苏联的制约。苏联为对日作战的条件进行了试探,给《雅尔塔秘密协定》埋下了伏笔。但就德黑兰会议本身而言.它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其积极方面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6.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和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军事对峙之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冷战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对美苏两国、两大阵营和整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披露的一些档案及回忆录显示,1956年苏联第二次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匈牙利事件是对苏联在东欧控制权的严重挑战,苏共领导害怕匈牙利事件会波及整个东欧地区乃至于苏联,从而使整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毁于一旦。纳吉政府采取骑墙立场并越来越受反动力量的影响,特别是他已不能左右布达佩斯的局势以及美国政府所谓的"不干涉"政策等都是赫鲁晓夫再次出兵的重要原因。影响苏联决策改变的决定性促进因素是1956年10月31日苏伊士危机导致国际形势的突变,即英、法发动的侵埃战争并"频频得手",最终使苏联决心再次以武力解决匈牙利危机,因为苏联决不能让匈牙利投入北约的怀抱,或成为反苏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8.
“埃利希—阿尔特事件”是“二战”期间由于苏联当局谋杀波兰两个享有国际声望的犹太工人领袖埃利希和阿尔特而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外交事件。1941年9月,苏联政府为了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卫国战争,将羁押两年之久的埃利希和阿尔特释放出狱,并允诺他们组建国际性的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当发现这一计划威胁到苏联的现行体制时,又将他们打入囹圄,并用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取而代之。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为了维护自己在波兰的长远利益,秘密处死了阿尔特(埃利希此前已自杀)。这一事件在国际舆论界激起了强烈的抗议和反苏浪潮,为了平息事端,斯大林不得不派苏联犹太人代表团出使盟国,以修旧好。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匈牙利事件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这种政策经历了从观望到最后确立的一个过程.美国政府实行严格"不干涉"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担心苏联会因其在东欧地位的严重恶化陷于绝望,进而诉诸于极端措施,从而引发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乃至于爆发世界大战,因此,美国不愿冒战争的危险去拯救一个与自己关系不大,且处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中欧小国,这就是美国外交政策现实主义原则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