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晓燕 《新闻实践》2005,(11):11-12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两年前,我跨出校园来到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怀着记录历史的使命感开始了新闻征程。 两年中,我们每个朝夕感受的细节绵延成一幅画卷,突显出这个轮廓鲜明的时代。而这一切又让我有了一种切身的体会:记者的幸福在于,能于最鲜活处时刻感受时代的节奏;而我们用镜头捕捉的每一点变化,也将渐渐沉淀为可供来者借鉴的历史,这更是这份职业的光荣。 事实上,为了这份职业的光荣,卫视新闻中心的编辑记者一直尽心竭力地战斗在新闻最前线。两年来,我时刻感受着同事们为事业付出的种种努力,所以,当我今天幸运地获得这份殊荣时,我想,它或许更多源于大家对一名年轻人的鼓励。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一直关心我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仿佛以它那“看不见的手”,正召唤着当代新闻工作者力求用全新的观念和素材、全新的角度和技巧,为读者奉献出一幅幅充满时代气息的经济生活新画卷。随之,它也必将推进晚报经济新闻的改革与创新,使我们在探索晚报经济新闻社会化的可操作性的道路上,从必然王国一步一步地逼近自由王国。为更自觉、更有特色地在晚报新闻版上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道,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掌握晚报老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突出经济新闻的社会化,并熟悉与运用社会化经济新闻的“十八般武艺”。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深度报道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新闻历史的画卷,深度报道可谓是新闻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一笔可贵的财富.在当今,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报道方式已被世界人们接受和广泛利用.  相似文献   

4.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闻前哨》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十年创业,可喜可贺! 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风风雨雨的日子。当我们新闻工作者,作为时代的“书记员”,描绘改革开放在中华大地春云舒卷的壮丽画卷,记录这伟大的历史足迹时,不能不由衷地感谢《新闻前哨》如良师益友一般的帮助和指导。 在新闻界,新闻专业期刊担负着“导向的导向”重任。《新闻前哨》便是这些期刊中颇有影响力的一种。她以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严肃的办刊风格,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以应用新闻学的研究为主,突出理论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屹立于华夏报刊之林。 十年来,《新闻前哨》坚定不移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澄清在新闻理论上的模糊认识,为新闻单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看《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部专题片时,我心震颤,我心自豪,我心激励。《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主题深刻、鲜明,她在写“史”,忠实地记录历史,鲜活地复原历史,为未来保留历史,这是一部江西这片红土地辛酸而艰辛的历史。她展现出江西由繁荣到衰败再日渐昌盛的一部发展通史,是一张内容丰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摘下感情有色眼镜,再戴上一副新闻价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新闻内在的联系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新闻追求的是“新”事实;而档案追求的是“历史”事实。所以.当人们一提起新闻.大家的感觉是“活、鲜”;而说起档案,则给人的感觉是“故纸堆”。其实.档案与新闻不仅有许多内在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是被历史尘封了多年的档案.也能以旧翻新.成为人们今天热衷追寻的新闻。但是,当我们仔细地观察“新闻”和“档案”的构成时,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构成新闻和档案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事实。离开了事实既不  相似文献   

7.
潘源 《新闻窗》2010,(3):15-16
"西行万里,穿越十年,我们用镜头为十年的西部大开发留下了一段令人欣喜和振奋、值得感念和铭记的影像记忆。"5月29日,当"西部行"的最后一条报道在贵州卫视《贵州新闻联播》播出结束后,我们在"编后话"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检验真理的实践则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新闻报道的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历史记载的是已经过去的新闻。新闻人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评述人,所做的一切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的思想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它既与所处的时代有关,也与自身的思想运动有关。真实地记录这一切,于己于人于时代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当我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时,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将我们的思想历程勾勒出来保存下去就更有价值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事件、现象、问题的一种有形意见表达,它对帮助人们明  相似文献   

9.
李鸿建 《视听界》2006,(2):17-19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  相似文献   

10.
朋友,当你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参加党的代表大会的时候,当你浏览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在我们党已经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里,其中有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是在异国他乡举行的,这就是党的"六大".  相似文献   

11.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曾多次重申这一原则.政治家办报,既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传统,也是历史经验的可贵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不能不坚持政治家办报,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现在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研究,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后,在我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较过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来领会政治家办报的精神实质,从而自觉地把政治家办报这一原则很好地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去.  相似文献   

12.
周静 《新闻窗》2011,(3):36-36
"泛珠东盟·新南行记"大型采访活动,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开拓创新的神来之笔——在东盟自由贸易圈的大背景下,记者撷取东盟各国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最鲜活的发展动态,与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相互观照,展开了一幅幅双方优势互补、加快发展的新画卷。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我有幸参与了国内云南段、国外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的采访报道,成为职业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13.
李建新著《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新闻教育流变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填补了我国新闻教育历史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这部书,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介绍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全过程的繁复曲折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李建新1999年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习,2002年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他现在是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中国新闻教育史论》@雪原…  相似文献   

14.
博览     
新闻的历史品格新闻是面对现实的,尽管今天的历史可能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可能是明天的历史。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却是要对历史负责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必要讲究一下新闻的历史品格。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人们考察历史学有三条标准:史实、史识、史德。我们考察新闻的历史品格,也不妨(似乎也应该)借用这三条标准。如果一条新闻是真实的,它就必然地成为史实。新闻应该有这样一项任务,务使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反映和认识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历史性。要达到史实的高度,除了新闻的检验尺度需要调整外,还需要对我们当前的新闻走向作些审视。一条新闻,要在天长日久之后仍然是站着,而不是躺着。除了它具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胡伟 《青年记者》2012,(36):50-51
在重要历史节点面前,进行有创意的策划,做出有价值的新闻,发出有见解的声音,是主流媒体扩大舆论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党报的历史责任。今年8月24日是中韩建交20周年纪念日。在中韩20年交往的巨幅画卷  相似文献   

16.
l978年至今,新闻领域显然发生了不寻常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作用于当代新闻,而且还将有机地融化于未来新闻事业发展趋势之中。总结历史是人类向前发展的一种独特方式。当改革的实践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程,我们也许来到了一个该稍作停留,回首过去,作一番总结和思考的驿站。新闻写作改革是新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只不过厚重浅薄精彩散淡而已。如果这话不错,那么,一个个业绩卓著的新闻人,当然就是一本本新闻教科书。值得庆幸的是,历史没有漠视和忽略他们——古今中外,出版过许许多多新闻人的传记。当我们把散落在书山书海里的新闻人传记集中起来,潜心阅读,就会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历史是用新闻写成的.<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新中国>以时间为序,收录了新华社记者60年来采写的100篇优秀新闻作品."在这幅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壮阔画卷中,新华社记者见证和记录了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瞬间,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视野、真切的感受和生动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变化,以新的世界观和新闻观呈现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的改天换地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主流媒体.联合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这是一项有着特殊意义的宣传战役,新闻单位精心筹划精心组织,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采访任务。在此,我们约请贵州日报、贵州电台、贵州电视台的同志撰写文章.进行交流.推动这一大型主题宣持活动圆满完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自今年1月1日始,《南方都市报》推出了《一日看百年——20世纪珍藏特刊》,以每天一期两个整版的篇幅,贯穿全年地对20世纪作了全面回顾。 大胆创意 当20世纪即将结束,当新的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异样的激动,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重新审视这一百年,“留住”20世纪! 新闻与历史似乎是完全相异的两码事,是什么让我们突然对历史焕发出如此的冲动与热情呢?正像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