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分析了雷电的电磁效应及产生原理,阐明了雷电感应具有大电流、高电压的特点和雷电所产生的电磁场具有高频电磁波的性质,论述了雷电损坏电视机的机理和避雷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2.
雷电是常见的天气现象,近几年随着电器电子产品日益增多,雷电对电器的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雷电的形成及雷电对供电系统和电器的危害。提出了完善供电系统的防雷避雷措施能有效保护电器免遭雷击。对避雷器工作原理和避雷方法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国古建筑中常见的所谓避雷措施,诸如“避雷室”、“正吻”及“雷公柱”的有关记载材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有关雷电理论研究。认为我国古建筑中的避雷措施仅是防御性的、被动的,因此其避雷效果是很有限的。同时还认为应县木塔所处的地质环境也是其免遭雷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神奇的放射性同位素避雷针韩吉辰①雷电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自然现象,有巨大的破坏性。据统计,地球上每1秒钟就有1000多场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100个炸雷击落地面,造成建筑物、油库、发电设备、通讯设备的破坏,引起森林火灾,毙伤人、畜。全世界每年因雷击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死亡3000人以上。因此,了解雷电的规律,掌握先进的预防措施“避雷”是十分有效的。②早在1914年物理学家就已经发现,放射性物质能使空气电离,可以增强避雷效能。近年来许多先进国家,研制出了新奇的放射性同位素避雷针。③放射性同位素避雷针的避雷原理与富…  相似文献   

5.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灾害系遭受直击雷,球形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袭击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进入“电子时代”的今天更是一大公害。春夏季节里多有雷暴天气,尤其要注意防雷避雷。  相似文献   

6.
避雷知识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伴有闪电和雷鸣,常令人生畏。雷电灾害系遭受直击雷、球形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袭击而造俄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10大自然灾害中,雷电灾害被称之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春夏季节里多有雷暴天气,尤其要注意防雷避雷。  相似文献   

7.
张孟忠 《物理教师》2003,24(10):28-28
雷电现象的模拟是静电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雷电的危害和认识避雷针避雷原理,本人设计了这套演示装置.1 演示元件的制作 元件1:两块圆形铝板由一根粗的有机玻璃棒连接,固定,如图1,用上铝板模拟云块,下铝板模拟大地. 元件2:将一个测电笔笔尖磨平,在笔尖上套上一个金属球(可用验电器上的金属球),笔的尾部装上一  相似文献   

8.
4月份转眼即至,又到一年雷雨季节了。此话怎讲?皆因我国北方雷电天气一般分布于4到10月份,其中6到9月占总次数的85%,7到8月占总次数的51%。那么,当天空电闪雷鸣,炸雷骤起时,电视还能不能看?电话还能不能打?洗衣机还让不让它照转?微机怎么办?……一句话归总,雷电对家电有何影响?还有,那满楼顶,甚至满屋顶的电视天线是起避雷作用,还是引雷入室?带着满脑门子的雷电“官司”,我特地前往北京市避雷安全装置检测中心求教。我还真找对地方了,测试中心主任关象石是一位热心于科普宣传教育的雷电专家,他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雷电科普课,以下就是关先生…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雷电流的波形进行分析,对雷电流数学表达式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得出雷电流的频谱和能谱的分布函数,绘出频谱图和能谱图,找出雷电危害的重要波段所在。结果对避雷方案的设计、避雷器件的选取和雷害的评估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防雷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良好防雷及避雷措施的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瘫痪.本文简单介绍雷电对CATV系统的破坏性及防雷措施,以加强并改进CATV系统防雷及避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铍述了雷电的形成特性及对广电技术设备的危害性,阐述了高山电视发射台的避雷措施及具体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12.
雷电对通讯设备、网络、信息、系统有极大的危害,轻则毁坏线路,重则损坏设备,乃至系统瘫痪,并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避雷防过电压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课本“防止雷电”一节内容中,课本中只简要介绍了避雷针:把针状金属放在建筑物的顶部,再用一根很粗的金属丝接入大地。每当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问,为什么指向空中的金属要做成针状?对此,教师往往用一句“尖端易放电”敷衍过去。结果学生既不知道“尖端易放电”的原理,也没有看到“尖端易放电”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了遗憾。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尖端放电实验装置。取起电感应机一台,自制一个金属小钢叉,两叉的一叉为尖端,另一叉为平端,把钢叉的柄用导线接在起电感  相似文献   

14.
阐述雷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不同类型,说明如何分析与计算各种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探讨变电站所能采用的防雷措施与技术手段,以保护变电站的主设备及其子设备,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活动 ,应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放电现象 ,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2 通过探究放电是怎么回事、推想雷电的成因等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3 向学生进行预防雷击和破除迷信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材料 :感应起电机、细线、塑料泡沫小球。教师演示器材 :避雷针模型、投影片、录像带等。三、教学过程(一)了解科学家富兰克林研究雷电的实验。1 用录像放映雷电现象。2 谈话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打雷时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现象?在科学不发达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遵循形象直观性教学原则,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对象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观念。 一、模拟自然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情景教学,会给儿童造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讲“雷电现象”一课时,难以碰上电闪雷鸣的时刻。我在一个班讲本课时仅让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情景去研讨,课堂上显得冷清。最后只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教学观的表现及历史成因 传统教学观,单纯强调把传授现成知识当做学校的主要任务,而且是把知识本身只看成为一部世代相传的经典,学生从一上学就被禁闭在文字材料堆里,封闭在教室里,教师采用“灌”、“逼”、“看”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升学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只能阻塞学生的思考力,窒息学生的智慧,束缚甚至是扼杀  相似文献   

18.
一、思维的碰撞,点旺创新的火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想象,你启发我,我启发你,在奇思妙想中点燃创新的火焰。如《雷电的秘密》一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提出:“谁能就雷电的利弊,说说你自己的想法。”这一问,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现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球上的大气”既是高中自然地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文科学生来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单纯靠死记硬背,而不是通过理解地理成因、地理原理的形成,一方面不能熟练地掌握和理解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另一方面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总结认为,要使学生能很好学习这一章主要内容,了解、理解、应用这一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  相似文献   

20.
避雷针     
《初中生》2012,(28)
现代社会中,电力已深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每个家庭都有各式各样的插座数个或数十个.在这些插座中,三孔插座是最常见的.三孔插座中,有一个是接地的,可以避免家用电器的静电和漏电所引起的种种不必要的麻烦.把电导人大地释放掉这一原理,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得到应用,这就是古代避雷针. 早在我国汉代的时候,劳动人民已经学会利用金属导电起到避雷作用.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屋顶上,防止雷电引起的天火.这些铜瓦的安装实际上就起到了避雷的作用,可以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