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新闻世界》2014,(8):218-220
鲁迅的选文"于读者有益"思想中,要求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真实性和科学性;在编校过程中,追求严谨细致,审稿校对都要严格;同时,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意识,版面编排力求精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真正做好编辑这一工作。对于当代青年编辑而言,鲁迅的编辑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锡琛(1889-1969)是著名的进步编辑出版家、开明书店创办人之一。1912年入商务印书馆编辑《东方杂志》的"中华大事纪"栏目,1921年接编商务的"八大杂志"之一《妇女杂志》,其间受国民党元老邵力子之邀,  相似文献   

3.
教辅类报刊受众广泛,影响巨大,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培养新一代四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新媒体下的教辅类报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思路,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除了要"强化宗旨意识,精编细校稿件"(见本刊2011年第6期(上半月)《强化宗旨意识精编细校稿件——试论教辅类报刊编辑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在作者队伍建设和品牌栏目经营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既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批具有科学、学术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经由编辑之手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促进社会发展和科学创新的巨大作用。因此,编辑尤其是政治类报刊的编辑必须强化选题策划意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选题策划的前提信息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相关度是不言而喻的。编辑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有善于收集和挖掘信息的能力,善于分析、预测,及时…  相似文献   

5.
时群 《新闻窗》2014,(6):35-36
"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是叶圣陶先生编辑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数十年编辑生涯中一贯的编辑工作方针。他在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编辑出版人员必须"认定这么个方向,为的是为广大读者服务"。值此纪念叶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认识和学习他关于"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对提高我们现代编辑的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性突出的文艺理论家,而且是建树颇丰的文艺报刊编辑,曾先后主编过《工作与学习丛刊》、《海燕》、《七月》、《希望》等著名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作家邵荃麟说过:“中国那时的刊物谁都比不过胡风,胡风的刊物编辑得最好,它好在什么地方?它有完整的对文学的观点、美学追求,而且政治上也不糊涂,是革命的,符合人类进步思想。”鉴于学界至今未见有人对胡风的报刊编辑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故本文仅就胡风的编辑方法和艺术略作管窥。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  相似文献   

7.
报刊编辑要做多面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鹏  袁璐 《青年记者》2006,(12):88-88
在当今报刊如林、群雄争霸的激烈角逐中,可以说,谁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记者、编辑队伍,谁就拥有了办一流报刊的主动权。编辑的理论根底、责任感、业务水平、服务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都是在幕后体现的。小到标点符号,大到主题思想,都要认真推敲,一丝不苟。如此复杂的工作性质,对  相似文献   

8.
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各报刊都在思考自己的应对之策,以求在激烈竞争的报刊市场中生存壮大。其间报刊传媒无不推崇“精品战略”与“策划观念”,“策划”或“编辑策划”亦于世纪之交挟势兴威,异军突起,中国科学杂志社的改革就是一见证。他们根据人员专长。全面实行“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分类管理,使一度低迷的《中国青年》改变出版策略,强化策划行为,重新焕发出青春。显  相似文献   

9.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0.
谢六逸(1898—1945)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而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报刊编辑和理论建树颇丰的新闻出版学家。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新闻出版领域里的贡献一直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近年虽然渐有文章论及,但也是零章断笺,未窥全貌。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谢六逸先生有关新闻出版实践活动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报刊编辑思想略作探讨。谢六逸是一个对报刊编辑有着独特风格追求的新闻出版学家。他主编的《文学旬刊》、《立报》文艺副刊《言林》、《国民》周刊和《文讯》月刊等,在中国报刊史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刊物无疑是他…  相似文献   

11.
卓玥 《出版史料》2011,(4):100-103
罗竹风(1911~1996)先生倡导编辑应是"杂家",并要"杂中求专"。此外,他还指出:"作为编辑,应当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是专业知识。第二是业务能力。第三是文字素养。第四是组织活动。四者搭配,才能成为力能胜任、名副其实的编辑人才。"①罗竹风先生提出编辑应是"杂家"是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因为,编辑面对的稿件包罗万象,涉及到的学科有文、史、哲,甚至还包含法律、宗教、科技知识。知识面窄,  相似文献   

12.
陈勇  刘祥平 《中国出版》2012,(12):39-40
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教育家和报人谢六逸在报刊编辑领域建树颇丰,他的编辑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俗而不媚俗;二是"小中见大,短中见长";三是内容和形式"宜求其‘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多元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报刊编辑作为报刊媒体的重要决策人,如何利用网络科技优势,对传统报刊媒体进行改革创新,是当前各报刊编辑面临的巨大难题。本文对网络时代报刊编辑如何创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报刊编辑适应网络时代媒体变革、创新编辑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浅谈少儿报刊编辑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少儿报刊的质量,是每一个少儿报刊编辑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要办好少儿报刊就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赢得小读者。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编辑的创新意识呢?我个人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军队报刊编辑语言,是随着军队文化建设而兴起的一门崭新学科,它是军队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军队报刊编辑工作者,要胜任军队报刊编辑工作,办好部队报刊,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掌握编辑语言的特点、规律和艺术,提高自身编辑素养,成为高素质的军队编辑出版人才。为此,就应当认真学习掌握军队报刊编辑语言的概念及特点。一、军队报刊编辑语言的概念关于"编辑语言"的概念,产生得比较早。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编辑学学科的创立,就有专家提出了这个概念。编辑学专家任定华等先生主  相似文献   

16.
试论胡风的报刊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工作并不是一件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种能体现自己文艺思想和精神力量的创造性的工作,是一个文艺战士投入战斗的武器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被誉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给人类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数字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报刊编辑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都在悄然改变着。这就要求报刊编辑不断地学习和调整,去适应和引导信息社会的先进文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一、报刊编辑应具备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编辑的信息理解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使用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的理解能力是指编辑在利用信息之前必须能够理解它们,…  相似文献   

18.
刘维维 《出版史料》2011,(4):102-104
周振甫(1911~2000)先生以学者型的编辑形象在业内闻名,也以严谨认真求实的学术作风受人仰慕。他所秉持的编辑理念,所展现的编辑工作实践,一以贯之的是一种读者至上,为读者着想,对读者负责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及其指导下的编辑工作实践,"作者—编辑—读者"的"创造—选择—接受"的传授链条,才能实现良性运转;在阅读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最终赢得读者也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9.
于安龙 《中国编辑》2023,(Z1):124-128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和理论家,长期奋战在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前沿,创办、主编了大量进步报刊和党报党刊。在其报刊宣传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包括坚守信仰、坚定信念的编辑原则,为党发声、为党代言的编辑立场,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编辑宗旨,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编辑风格,培养人才、壮大队伍的编辑导向,恪尽职守、殚精竭虑的编辑作风等。瞿秋白报刊编辑思想蕴含着一系列对报刊工作的深刻思考、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报刊宣传工作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创造了当时国内杂志界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谱写了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邹韬奋提出关于报刊编辑的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编辑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