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配连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和终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处理好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研究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加强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不但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而且能避免“劳动与闲暇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第三篇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是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作为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资本本身的再生产。那里是把资本主义再生产当作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的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为什么和怎样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存在着文化再生产现象,这是形成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文化因素。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文化再生产:学校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学校通过符号暴力实现文化再生产;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合法化。  相似文献   

4.
解析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演化过程中,教育究竟是引导社会变化,还是造成社会再生产的行动主体呢?针对此问题,文章试图通过解析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探究教育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再生产着教育本身以及这种再生产如何掩盖现代西方社会看似平等实际上并不平等的教育再生产真相。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研究教育问题,我们先从社会再生产说起。马克思说:“社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在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过程,是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些生产关系本身,因而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个过程的承担者、他们的物质生存条件和他们的互相关系即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的过程。”马克思的这段话说得很清楚,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三种再生产过程的结合,即是人的再生产过程、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再生产过程和人们相互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6.
将非认知能力引入社会地位获得模型,创建了NCA-B-D框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法和中介效应检验法,探究教育禀赋和非认知能力对个体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本人教育履历显著驱动社会地位生产及其再生产;父亲与母亲教育资历对子女社会地位获得存在赞助性升迁效应;非认知能力积极促进社会地位生产及再生产;非认知能力在教育引致客观社会地位当期回报与跨期回报中都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非认知能力在教育激发竞争性及赞助性主观社会地位获得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教育通过非认知能力中介路径促成竞争性和赞助性社会地位再生产。研究结果为NCA-B-D框架提供了证据支撑,揭开了教育改变命运之谜,为教育赋能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体系核心问题是阐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就是必须达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平衡,因而可以说实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就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关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再生产的研究,是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开始的.虽然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首先应该探讨教育与生产的关系。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存续和发展到今天,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贯论述,社会生产的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在重复、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因此,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运行机制,使教育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我们研究教育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最基本的,而  相似文献   

9.
社会再生产不仅仅包括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包括精神生产领域和服务生产领域,揭示社会再生产中三大生产领域的数量关系,对科学认识社会再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承认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消费主导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坚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消费主导性,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搞活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炼良 《考试周刊》2011,(25):38-39
处理好"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这两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这个基础,但是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在论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时,假定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不发生价值革命,不变资本全部转移到年产品中,联系到《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中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相关论述,这些假定中的个别假定必须放开,在此前提下再探讨社会总资本的平衡问题,从前后联系的观点来看,马克思实际上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约束条件问题。其中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一约束为"硬约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一约束为"软约束"。纵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即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律;第二约束条件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是在第一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满足,而只有在极端假设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满足,这也就等于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不平衡是必然的,而平衡则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在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社会再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分层趋势,表现在:生产力抽象与具象的分层;生产资料的控制级与受支配级分层;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分层;数字产业内部嵌套竞争关系分层;以及两极化的就业结构分层。社会再生产分层体现了资本积累的新路径,存在诸如技术垄断、资本权力跨领域扩张、财富分化、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基础退化等隐患。本文针对社会再生产分层带来的影响与挑战,结合当前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国际国内环境,探究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从剩余劳动的角度研究封建经济政策。“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一个社会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不生产,就不能生存;一个社会要持续存在,就起码要进行再生产,停止了再生产同样不能生存;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一定要有物质基础。恩格斯说:“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剩余劳动产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63年7月6日给恩格斯的信中附了他的“包括全部再生产过程”的《经济表》(见图一)。在这个《经济表》中,马克思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它概括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为我们展现了马克思当时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的全部成就。然而,马克思《经济表》的内容及其对再生产理论的贡献是什么?这个《经济表》是怎样形成的?它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下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梳理中外钢琴家的家庭背景入手,分析出生论对钢琴家诞生的影响因素;继而探讨普通阶层如何在钢琴领域学习发展;结合布迪厄对文化和权利的理论,剖析文化资源对教育、对社会阶层的辐射,从社会学再生产的角度分析教育不平等这一过程是如何在家庭、教育和社会中不断地再生产;由此,寻求普通阶层在教育领域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惯习""文化资本""符号权力"等概念为核心,揭示出现代等级社会中阶级、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如何起到维护和再生产社会等级和结构的文化作用。美国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是在美国独特的教育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再生产过程具有特殊性。同时,这种特殊的再生产也带来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特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阐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从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创立了一种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再生产理论根本不同的崭新的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虽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但是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共同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多年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是这和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学习、认识、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规律理论,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处理好"逻辑性"与"历史性"的关系;规律是带有一定程度(最低程度)价值判断成份的事实判断,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列宁"规律是关系"的经典论断是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分类依据,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解读列宁的"规律是关系"的经典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与高等教育的知识再生产在性质上完全不同,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所谓的高等教育知识再生产理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就可能会产生对高等教育"适应论"的误读和误构.  相似文献   

20.
本运用历史资料及建国后的人口统计数据,对青海省人口再生产类型之转变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青海省人口经历了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全部四个阶段,目前已属于现代型;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转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