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不断向纵深发展,将认知理论运用到语篇研究中,可以在对语篇进行明确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语言生成与接受背后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系统进行发掘。本文将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和隐喻理论来解读《钗头风》所表达的“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的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大学生应具备自爱、迎接爱、拒绝爱、呵护爱和承受爱情挫折五个方面的爱情能力。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爱情责任能力培养,家庭要进行正确的爱情示范,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己要提高爱情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3.
"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在概念隐喻的指导下与其他人们熟悉的概念形成映射关系,从而使英语爱情谚语——英语民族表述爱情的语言精粹能更加具体、形象地诠释爱情这一美好的感情。本文在概念隐喻视角下解读英语谚语中的"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体会英语对爱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对文本的微观分析,以法语习得者的视角选择两部典型悲剧作品,探究塑造人物矛盾时手法的异同,分析这些异同背后体现的文化价值。一是法国17世纪大戏剧家拉辛(Racine)的《勃里塔尼古斯》,讲述了古罗马皇帝尼禄由于政治与爱情冲突,毒死兄弟勃里塔尼古斯;二是我国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讲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6.
《柳树下的梦》是安徒生于1853年写出的,讲述的是一个男孩为追求爱情,最后孤独地死去的故事。故事虽然感人.但这其实是一个被误读了的爱情故事。所谓“青梅竹马”式的爱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原来的一些冠之以爱情的感情因人们判断力的成熟而还原为友情的真面目。男孩所谓的爱情充其量仅是一个梦而已,“终成眷属”也只能在梦里实现罢了。对于安徒生本人而言,在生活中似乎也总是混淆爱情与其他感情之间的界限,所以他心目中许多的爱情其实是泛化了的。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类生命永恒的话题,《安娜·卡列尼娜》的激情及其悲剧,引起我们对现在爱情的深思。互相的尊重和体谅,是我们经营爱情的本钱。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因为爱情很美好,但真正能获得爱情的人却很少,所以它显得特别珍贵。有人会问现代还有没有爱情,现代爱情又是怎样的,我从《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母亲》用特别的方式诠释了平凡却高尚、真诚而无价的爱情。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不掺杂质的真爱日益成为经典,更多的人把本应高尚的爱情演绎得虚伪和庸俗。因此有必要从这部影片的描述中挖掘出爱情的实质和内涵,从而透彻地理解所谓“爱情”的真正含义,懂得如何经营爱情。  相似文献   

10.
爱情与生命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尽管爱情可以地久天长,但是生命却短暂无常,这便是人生的困惑。娜拉为追寻真爱而出走,安娜为守住真爱而卧轨,子君为失去真爱而回去,这些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悲剧。造成悲剧的根源,便是将爱情等价于生命,把爱情当作人生唯一的价值,为爱情而放弃了生命、踏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11.
《又来了,爱情》是多丽丝·莱辛晚年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女主人公萨拉·德拉姆在人生的暮年遭遇与几位年轻男性的爱情风波,其间的变化微妙复杂,注定是悲剧性结局。所谓爱情处于先验肯定与经验否定的悖论之中,爱情因此是一种乌托邦。由此透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两性悖论,进而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悖论,显现女性日常生活的现代悲剧。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的传统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双重悲剧表达了她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13.
司汤达第一部小说《阿尔芒丝》探讨了身体缺席的阳痿患者的爱情。通过对阳痿患者奥克塔夫的考察,司汤达指出肉欲与爱情可以区分,没有肉欲的精神之恋是可能的;肉欲的缺席似乎更能激发炽热、伟大的爱情,因为它不以肉欲满足为目的。肉欲与爱情可以区分,但不能分离,小说的悲剧性结局说明了灵肉分离的致命性。  相似文献   

14.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之一,作品主要是通过阐述达什伍德姐妹———埃利诺和玛丽安的感情与爱情的命运进行描写。故事之中埃莉诺理智而妹妹玛丽安则浪漫而疯狂,作者在讲述之中通过二者对于情与爱的放纵与坚守进行对于爱情的解读与鉴赏。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进行品读,从而分析他们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深刻和丰富了人们对爱情的体验和表达。本文正是以富有民间性、现实性和情感性的流行歌曲为语料,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爱情隐喻。通过分析歌词中的爱情隐喻,进一步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古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西厢记》与《红楼梦》都歌颂了男女间纯真专一的爱情,批判了门第观念。但由于作品产生的背景及时代不同,所表现的程度又不尽相同,《红楼梦》较之《西厢记》,其爱情主题更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杨维桢倡导西湖竹枝词创作开始,爱情主题就成为看西湖竹枝词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女子对负心汉的抱怨、双峰意象及甜蜜爱情则是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爱情主题盛行的重要原因是江南诗性精神对西湖竹枝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新观念。他们任青春的情感主宰一切,无拘无束地追求理想中无法抗拒的爱情,这是典型的年轻恋人。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与《红楼梦》同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几百年来脍灸人口的爱情名篇。由于王实甫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素质各异,所以他们对爱情这个主题的描写也不尽相同。《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从心理角度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而《红楼梦》则在此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它把爱情描写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写出了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和社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平凡的世界》作为路遥在文学创作历程中的代表性作品,不仅体现出路遥的创作能力,还彰显着他对于爱情的看法和观念,在文学界得到广泛的赞誉。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爱情经历,能够给人以启发,并引人深入思考。为此,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中不同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和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小说中爱情的书写方式,深入理解作者的爱情理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