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的“超级女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其收视率与参与人数.或是其影响力及号召力.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桩媒介事件.正是在这场大众文化挑战精英文化的狂欢中.不少学者声称“超级女声”发动了一场关于女性审美观的革命.导致了中性美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曾凡斌 《新闻三昧》2005,(10):23-25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的最亮丽一线——“超级女声”现象。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狂欢拉下了帷幕,2005年的“超级女声”可以说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超过2000万观众每周关注;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所有节目第一名,其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报道媒体超过百家,超级女声收视份额创下国内第一,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由地方媒体占据首位。“超级女声”决赛每场的手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最后一场决赛更引来创记录的800多万条手机短信。最后,成都赛区的人气选手李宇春以352万票取了本年度超级女声冠军的桂冠,  相似文献   

3.
谈《超级女声》的独特传媒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蕊 《新闻界》2005,(5):85-86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大型音乐选秀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报名人数达到15万,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节目之首,报道媒体近百家,一时间《超级女声》成为了观众和传媒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人们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但它给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冲击,给国人心灵深处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热播后,中国电视业刮起了选秀之风,跟风之作多达几十部。全民选秀时代诞生了职业的选手.大量的同质、小幅创新的电视节目充斥屏幕。观众审美疲劳和恶性竞争导致的低俗最终将从“美国偶像”复制的“超级女声”,再从“超级女声”复制的系列选秀节目拉入收视率的低谷。  相似文献   

5.
肖珉 《今传媒》2006,(11X):44-45
2004年的“超级女声”为国内几近疲软的娱乐节目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种新型的,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娱乐方式随着节目的热播,慢慢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将这种“平民选秀”的方式发挥到了极点,在收视率上屡创新高,其火爆程度使这一年毋庸置疑地变成了一个“超级女声”年。其捧红的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也从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成了当下最热的明星。而由“超级女声”带来的这一阵东风,一夜之间就吹遍了全国荧屏,使得全国的娱乐节目也开始“干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6.
魏先努 《新闻窗》2007,(1):69-71
一《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和上海天娱文化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档电视音乐选秀活动,是当下中国内地参与者甚众且收视率极高的一档电视节目。从2004年以来,《超级女声》连续三年的收视率累创新高,看“超女”、谈“超女”已经变为一种流行,“超女”已经渗透到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李浩涓 《声屏世界》2005,(10):36-36
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新周刊》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中被评为“年度创意TV秀”。今年又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全国推广.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现阶段娱乐节目泛滥的情况下,《超级女声》基本保持同时段收视率稳定.即使在去年面临奥运冲击波的八、九月份,其平均收视率仍位列全国所有卫星频道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笔者认为,《超级女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其节目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肖珉 《今传媒》2006,(11):44-45
2004年的“超级女声”为国内几近疲软的娱乐节目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种新型的,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娱乐方式随着节目的热播,慢慢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将这种“平民选秀”的方式发挥到了极点,在收视率上屡创新高,其火爆程度使这一年毋庸置疑地变成了一个“超级女声”年。其捧红的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也从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成了当下最热的明星。而由“超级女声”带来的这一阵东风,一夜之间就吹遍了全国荧屏,使得全国的娱乐节目也开始“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央视的“梦想中国”,到东方卫视的…  相似文献   

9.
郑宇曦  刘燕 《新闻知识》2005,(10):78-79,72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2004年甫一面世就成为国内电视界、娱乐界的热门事件。而今年的《超级女声》比去年更火爆。成为今年最具轰动效应、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娱乐节目。节目先是吸引了怀着一夜成名的明星梦的万千少女,在长沙、成都、杭州、郑州和广州五个唱区,根据主办方权威发布的数字竟有12万名选手参与。电视台将这些水平参差不齐的“真人秀”播出后也赢得极高的收视率与广告回报。但超级女声的影响力远超乎电视,网络上的关于这个比赛的讨论热火朝天,比赛中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网民们评说的对象。而在评论家眼里,超级女声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收视率已经成为衡量电视节目成败的关键数据。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批具有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如"超级女声"等正在承受着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11.
蹇莉 《传媒观察》2004,(11):52-53
2004年,湖南电视台一档名为《超级女声》的音乐选秀活动,在开播仅2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先后在长沙、武汉、南京、成都等地引起轰动,湖南、武汉报名参赛的选手超过万人。《超级女声》还被《新周刊》杂志新鲜出炉的“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了“创意TV秀大奖”,这也是国内众多海选选秀节目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节目。  相似文献   

12.
解读《超级女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的话:《超级女声》在2005年着实“火”了一把;在街头巷尾都在热谈“超女”的胜负时,传播学界对“超女”现象的关注和研讨也在进行中。《超级女声》究竟是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积极开拓,还是盲目追求收视率的低俗的化娱乐节目?传媒专家的观点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我们选编了四位在较的硕士、博士生的稿件,他们清新独特的视角或许会给读不同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超级女声》品牌速成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品牌是百年基业,需要长期打磨。然而,随着受众需求变化的加快,媒介传播的加速和资源整合的加强,传统观点需要改变。火爆全国的电视娱乐品牌——《超级女声》,从2004年开始,才短短两年的时问,就成为全国知名的娱乐品牌。2005年的《超级女声》吸引了15万名选手直接参与,超过2000万观众持续关注,平均收视率超过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影视、娱乐和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新周刊》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中被评为“年度创意TV秀”,今年又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全国推广,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现阶段娱乐节目泛滥的情况下,《超级女声》基本保持同时段收视率稳定,即使在去年面临奥运冲击波的八、九月份,其平均收视率仍位列全国所有卫星频道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笔者认为,《超级女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其节目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受众对于媒体来说是第一位的,而戏剧性是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戏剧性的关键在于利用人性中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夏,一档在湖南卫视连续播出的大众偶像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出人意料地创造了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最高收视率纪录,随之,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广告报价提升到15秒插播价为11.5万元,也超出了央视一套电视剧帖片15秒 11万的最高报价,《超级女声》成就了一次电视节目和娱乐产业的双重成功,也成了中国电视媒体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先声。《超级女声》同时还创造了一个观众参与和互动的纪录。一场上亿的收看者、累计上千万的短信条数,更重要的是在电视屏幕上看不到的白热化的拉票活动,完全超出了所谓节目和观众的简单互动,它在快感俘获领域中所发生的真实的选举活动,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中国的民主进程和选举程序的政治热情和想象。《超级女声》在连续三个多月的有规律的播出期间,制约和规定了不少媒体娱乐报道的组织、构架及其结构。在大大缓解了媒体的热点缺失焦虑的同时,也暴露了媒体面对如此唾手可得的热力质料时的手足无措与不成熟。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这个夏季的《超级女声》无疑成了一个“超级能指”,不少无心于大众文化的学者、专家终究扛不住“沉默的螺旋”的巨大引力,不幸“失身”,但每每心有旁骛,不免无的放矢, 虽事不关己却也严辞拒斥;倒是风光了不少新兴的文化研究者,借一档电视节目调动全民娱乐神经之际,大呈学术书写之能事,毫不吝啬地侵入了《超级女声》这个“完满”而“空洞”的能指,享尽语言暴力所带来的快感。面对这样一场牵动大众视觉、听觉等多根神经的,因“超级女声”而涌起的符号骚动,本刊也未能“置身事外”,冒着“过度诠释”的风险,组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从事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三位副教授,试图对“超级女声”所引发的媒体反应及知识分子的评论展开讨论,目的是以“超级女声”事件为契机,考察近二十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对大众文化研究的流变,同时也体会知识分子话语方式和身份认同的变化。三位副教授是:孙玮博士、洪兵博士和杨击博士。  相似文献   

16.
媒体事件与电视节目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事件营销之“借势”到“造势”2005年的夏天,湖南卫视和蒙牛联手打造的《超级女声》火遍了大江南北,收视率节节攀高,蒙牛的“酸酸乳”更是创下了25亿的销售奇迹。人们再一次见证了事件营销的威力。  相似文献   

17.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X):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8.
陈曦 《编辑之友》2005,(5):63-65
2004年,一档全新电视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经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和湖南卫视推出,横扫荧屏,创下收视佳绩。据统计,其收视率占到长沙市收视市场35.8%的份额,占湖南省收视市场的17.1%。据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该活动在湖南卫视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仪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排名全国第二,这一收视成绩在省级卫视中几乎没有先例。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2005年是“草根之星”的光辉年代。在这一年,被视为“全民选秀运动”的《超级女声》已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观性事件。2006年,电视湘军再次出击,这次勇挑大梁的除了《超级女声》外,湖南卫视的另一档王牌栏目《谁是英雄》浮出水面,其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20.
庞博 《青年记者》2007,(24):80-81
2004年,湖南卫视创办大众歌手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取得成功。随后,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跟进,一时间,“平民选秀”迭起,“全民娱乐”泛滥。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提高收视率,很多选秀节目不惜牺牲节目的形象和品位,内容愈加低俗,在社会上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