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省是土壤侵蚀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土壤侵蚀使有限的耕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展,沙尘暴频繁发生,并淤积水库、河道、塘坝,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的土壤侵蚀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土壤侵蚀有多个方面原因。防治土壤侵蚀应多措并举,继续提高工程技术含量、坚持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3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影响侵蚀产沙过程的因素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从而增加了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复杂性。因此尺度转换是进行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关键所在,该文列举了5种土壤侵蚀模型建立中可以参考的尺度转换方法。通过分析评述不同空间尺度上侵蚀产沙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和国内外常用的不同尺度上的侵蚀产沙模型,特别是众多科学家在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所做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模型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以后建立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3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影响侵蚀产沙过程的因素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从而增加了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复杂性.因此尺度转换是进行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关键所在,该文列举了5种土壤侵蚀模型建立中可以参考的尺度转换方法.通过分析评述不同空间尺度上侵蚀产沙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和国内外常用的不同尺度上的侵蚀产沙模型,特别是众多科学家在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所做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模型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以后建立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侵蚀产沙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各国对土壤侵蚀的重视,对其机理的研究已成为水土保持领域的新热点。土壤侵蚀的根本是土壤颗粒剥离地表,形成产沙。本文从降雨强度、坡度、坡长、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上方来水来沙以及径流等六方面影响因素,全面系统地综述了影响侵蚀产沙的主要因素,这对于深入研究土壤侵蚀的机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三江平原土壤侵蚀动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根据研究区现状合理选择USLE方程中土壤侵蚀各因子的计算方法,求算出三江平原1954年、1976年、1986年以及2000年的坡面土壤侵蚀量分布图,据此了解了该区域2000年土壤侵蚀现状,近50年来的土壤侵蚀动态、各县市侵蚀状况以及讨论了不同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得出以下结论:三江平原现主要以轻度侵蚀尤其以轻I型侵蚀为主;该区近50年来侵蚀面积一直处于增加趋势并且侵蚀强度逐年加重,表现为低侵蚀强度面积比例的减少和高侵蚀强度面积比例的增加,侵蚀强度等级越高,增加越明显;穆棱、鸡西、鸡东、依兰、桦南、佳木斯、双鸭山等县(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都是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七台河县(市)由20世纪50年代侵蚀不严重的县(市)逐渐变为目前三江平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就各流域来说,穆陵河流域一直是侵蚀面积最大的地区,而以挠力河流域侵蚀面积增加最大;通过分析以期为该区域的侵蚀防治、开展水土保持等政府宏观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略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农业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以求农业持续协调发展。在水土流失地区建立生态农业,应突出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效益的多重性。搞水土保持型农业,要深入调查收集料,恰当地确定水土保持意识,按照水土流失单元并考虑经济单元进行合理规划,并在组织实施中加强科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公路建设、采石、采矿、过度放牧、开垦荒地等人为活动影响,造成了大量新的水土流失。本文针对新疆山坡水土流失情况,分析了水土保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及山坡水土保持治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侵蚀产沙WaTEM/SEDEM模型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美玲  方海燕  郭敏 《资源科学》2015,37(4):815-822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侵蚀模型是预测侵蚀产沙的重要工具,Wa TEM/SEDEM模型是一个分布式模型,本文以黑龙江省拜泉县25个水库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Wa TEM/SEDEM模型模拟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得到如下结论:研究区模型泥沙输移系数KTC最佳组合为0.38和0.55;利用Wa TEM/SEDEM模型模拟得到的产沙量(SY)与实际值相近,相关系数为0.95;产沙模数(SSY)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为0.34,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但均比回归方程模拟得到的产沙量和产沙模数相关程度高。流域泥沙输移比平均值为0.32。以齐心水库控制流域为例,模型模拟发现,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351.2t/(km2·a),将齐心水库控制流域模拟结果与临近研究区的有关研究进行对比,证实Wa TEM/SEDEM在黑土区模拟流域侵蚀产沙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可为黑土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每年水土流失量都超过50亿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为此,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其通过研究某一地区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情况,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措施。本文介绍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领域,并讨论了该学科在我国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土壤侵蚀则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一旦持续发展,其后果不堪设想,土壤退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下游河道与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水灾害的威胁、破坏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水危机等这些都是土壤侵蚀产生的不良后果,更严重的是,我国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我国的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开展水土保持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前国土整治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并对其减水减沙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坡地持续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广东省坡地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结合多年来在典型水土流失区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广东省坡地利用及其土壤侵蚀的现状,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坡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广东省现有坡地侵蚀面积约1.14×10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74%.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强度侵蚀仅占27.70%,年平均土壤侵蚀量8 540.67×104t,年土壤侵蚀模数7 215.68t/(hm2·年)~7 335.56t/(hm2·年),年侵蚀深度5.4mm~5.6mm.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坡地土壤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层变薄、土壤贫瘠化、沙质化、干旱和植被退化等,其结果严重制约了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坡地侵蚀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厚层风化壳、坡度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对坡地侵蚀的防治,应从植被恢复、植被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并与脱贫治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一种自然资源,有了它人类才可以生产、生活下去。对农业而言土壤是根本,因为必须在土壤里农作物才能生长。所以,要想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必须要注重土壤的重要性,核心就是关注环境同土壤的联系。当下土壤侵蚀变成全世界都为难的环境问题,它对社会进步、人类生存都有着严重的威胁。而土壤又属于不能再生的资源,毁坏土壤很容易,但是形成土壤至少要上百年。  相似文献   

13.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广东省坡地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结合多年来在典型水土流失区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广东省坡地利用及其土壤侵蚀的现状,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坡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广东省现有坡地侵蚀面积约1.14×10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74%。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强度侵蚀仅占27.70%,年平均土壤侵蚀量8 540.67×104t,年土壤侵蚀模数7215.68t/(hm2·年)~7335.56t/(hm2·年),年侵蚀深度5.4mm~5.6mm。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坡地土壤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层变薄、土壤贫瘠化、沙质化、干旱和植被退化等,其结果严重制约了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坡地侵蚀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厚层风化壳、坡度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对坡地侵蚀的防治,应从植被恢复、植被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并与脱贫治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红色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本研究以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长沙市为例,首先探讨了SEIM(Soil Erosion Index Model)模型的基本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各个参数的取值;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SEIM模型,研究了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及动态变化,并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EIM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现状的总体趋势;而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研究表明,红壤丘陵区总体的水土流失量较小,轻度和微度侵蚀面积达到95%以上,中度以上侵蚀范围不到5%。红壤丘陵区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程度总体上来讲在逐步减弱,而局部地方,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土壤侵蚀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雨量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   总被引:130,自引:3,他引:130  
降雨侵蚀力反映气候因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能力,由于次降雨资料难以获得,一般利用气象站整编降雨资料评估计算降雨侵蚀力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日雨量计算多年平均侵蚀力的精度最高,而在4种采用月或年雨量的模型中尽管以逐年月雨量模型表现相对最好,但这4种模型之间差别不明显。同时在降雨量较丰富地区,各类型雨量资料估算侵蚀力的精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王丽人 《青海科技》2010,17(3):61-62
本文介绍了用氢氟酸、硝酸水溶液侵蚀剂侵蚀马氏体不锈钢,侵蚀速度快且侵蚀试面清澈,避免了氯化高铁、盐酸水溶液对侵蚀面造成的污迹缺陷。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为11.27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8.63t/hm2,属强烈侵蚀。流域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坡度每上升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3.34t/hm2;而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m,土壤侵蚀程度则加重2.3倍。流域内60.86%面积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区域内的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海拔在3000m以上,坡度为15~35°的区域内,是土壤侵蚀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RUSLE模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侵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南方丘陵山区4个主要省份——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坡度、海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年均土壤侵蚀量为2.46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21.81t/(km2?a);研究区水土保持状况良好,土壤侵蚀面积中,只有13.41%的面积存在着较高程度的侵蚀,局部区域表现为强烈侵蚀;空间上,湖南和江西的土壤侵蚀呈现块状分布,浙江和福建的土壤侵蚀则呈现出点状分布,湖南整体的水土保持状况不如其他3个省份;研究区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微度侵蚀在各海拔和坡度等级下分布面积最大(均大于75%),强度以上的侵蚀分布面积很小(均小于1.5%),坡度15~25°和海拔200~500m的区域是研究区内土壤侵蚀最为强烈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左贡县土壤侵蚀治理区的实际情况,介绍相关的低成本水土保持措施,为在西藏偏远地区推广运用低成本水土保持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敬兰 《资源科学》2004,26(7):111-118
福建省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两次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15070.07km2的98.42%,侵蚀面积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侵蚀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12.31%的6个设区市都是位于东部沿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4.20%的东部沿海占据了侵蚀总面积的56.26%,相对侵蚀面积东、西部分别为15.66%和9.65%。然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则东部沿海比西部内地少196.56km;从土壤侵蚀现状图上还表现出侵蚀斑大多分布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离居民区越近,侵蚀越重的特点。90年代末期的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13127.31km2,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其空间分布规律与90年代中期一致,即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块状不连续分布的特点,侵蚀总面积和轻中度侵蚀面积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下降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相反。根据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特点,作者提出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发展经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