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月28日,沅江市委宣传部部长谭柯金在市卫生局局长汤建平的陪同下,驱车前往草尾镇,将8000元住院医疗费用补助送到了草尾镇西湾洲村五组叶芝英的手中。叶芝英饱含热泪激动地说:“对于我咯样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合作医疗给我报销了8000元钱,差不多是我一家一年的全部收入啊,合作医疗真的好,感谢党,感谢政府。”  相似文献   

2.
有了钱之后     
看客 《青年记者》2004,(10):56-56
经常听到不少传媒人和准传媒人信誓旦旦地说,给我多少多少万,我能办一份如何如何好的报纸这类豪言壮语,我们实在是发了不少,也听了不少,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有了这些钱,你真能把一份报纸办好吗?恐怕未必。  相似文献   

3.
按说上海市长宁区档案局局长方惠萍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人,采访她应该不难,但其实不然。我们在她办公室一坐下,她就说,“工作是大家做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看到我们掏出采访本,她显然有点不安,“我个人真的说不出有什么先进事迹,工作是大家做的。”  相似文献   

4.
1999年7月的一天,崇文区档案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您好,请问是姚局长吗?”“是,我是姚淑云。”“我是市档案局人事处,您单位今年被我局推荐为全国先进单位,请您将事迹材料准备一下好吗?”姚局长听后,狐疑地问到:“你们打错电话了吧?我是崇文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5.
辛航 《北京档案》2000,(2):14-16
1999年7月的一天,崇文区档案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您好,请问是姚局长吗?"是,我是姚淑云."我是市档案局人事处,您单位今年被我局推荐为全国先进单位,请您将事迹材料准备一下好吗?"姚局长听后,狐疑地问到:"你们打错电话了吧?我是崇文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6.
时尚人物     
明星:怎么就爱惹事生绯? 那天,苏永康面对无数媒体,表情诚恳地说,是的,我喝了酒,有点醉了,但是我真的真的没有吃摇头丸。又一天,也是面对媒体,小谢说,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可能犯错。那时,张柏芝已向廉署提供了一份长达6页的证词,证明车祸当天由她驾车接走了小谢,两人随即飞往泰国度假。  相似文献   

7.
老哥刘益善     
将一个打从内心尊敬的人称为老哥,并不是我的创意. 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这种称呼后,我就毫不犹豫地觉得这样非常好,不仅符合自己的身份,对被尊称者也再合适不过.随后,我就这样叫了.老哥听到我换了一种叫法,过了好久才问我:"我真的老了吗?"不知道早先那些如此称老哥的人是不是也接受过如此疑问,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瞬间里老哥神情的变化,不像是伤感,也不像是忧郁,在当时的感觉里倒有几分责备,毕竟此前我和许多人一样,一直将他称作老师.  相似文献   

8.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  相似文献   

9.
沈晶 《记者摇篮》2006,(3):53-54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是新闻也好、资讯也好;是教育也好、娱乐也好,透过一个动听的故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底之下,有谁爱听闷道理与人教训呢?著名纪录片监制与导演Kirk Wolfingerl曾经如是说:我是从事说故事这行业的,不论你是新闻工作者也好、拍电影或纪录片也好,都是从一个故事开始。我若是真的要传递什么信息,我透过电邮好了,我若是真的要宣扬什么大道理,我让传道的人去处理好了。但不管你有信息要传递也好、要宣扬什么大道理也好、是教育或公共效益的事也好,有什么比透过一个好故事来得更有效?电视,是“说故…  相似文献   

10.
    
真的,我大志已立。我见了张局长,欣喜地说:“通讯报道,我决计要攻它。”忽而,他翻了几翻白眼,“嘿嘿”一笑,说:“但愿通讯报道是个软柿子!”顿时,面前吹过一股风,冷飕飕,寒冽冽,浑身狠狠打了一个颤。我是一片帆。不管是夏天的风,还是冬天的风,都能把帆鼓得满满的。苦读、思索、采访、练笔。我踏着秒针的节奏蹒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喜从天降,我的一篇通讯习作,犹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在一家报纸的显著位置上问世了。我捧起报纸,两手止不住地颤抖,心窝里的蜜  相似文献   

11.
一些通讯员,注重稿件的内容写作,这固然不错,但却往往忽视稿件标题的提炼。殊不知,为一篇稿件做一个好题目,也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虽然我是搞业余新闻写作的,时间又不长,但发出的稿子90%被新闻单位采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在注意稿件内容的同时,也注意稿件题目的选择。今年7月中旬,我写了一篇一个冒充局长的人在村民家行窃的稿件。稿子写好后,我加了个《假  相似文献   

12.
刚才.李量局长就全省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形势,从全局上做了分析,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对2008年档案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十分明确、重要的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要认真地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李量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下,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边看边说     
经常听到不少传媒人和准传媒人信誓旦旦地说,给我多少多少万,我能办一份如何如何好的报纸这类豪言壮语,我们实在是发了不少,也听了不少,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有了这些钱,你真能把一份报纸办好吗?恐怕未必。眼下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南京晨报》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生动案例。该报自从5月份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价年薪30万招聘人才以来,就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它充满了希望,希望它能成为业内第一个以高薪激励导致成功的媒体。然而,时间过去100多天了,也就是近三分之一年了,在充沛的资金和一群高薪人才的操办之下,该报是不是让人刮目相看了呢?没有,进步不大,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改观,这让对此保持高度关注的观察人士深感失望。当初,办不好,说是因为没钱,而今,钱来了,为何还是办不好呢?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看来,我们的确是夸大了钱在一份成功媒体的运作中的作用了。最近,业内有识之士提出了传媒业新的竞争将  相似文献   

14.
一月扫描     
新论柴静:新闻记者要表达的不是情绪我更喜欢一手的资料、亲临现场的感觉。我只采访有新闻感的人物、观众想知而未知的人物、能够反映当下社会形态的人物。我觉得好的节目、好的报道、好的媒体应该是有耐心的,不要耸人听闻,而是平和地传播事件真相和社会问题。我们要真的沉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我:作为一个职业记者,你感到最欣慰、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民群众的信赖,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我这个老记者虽然已经离开岗位6年多了,还有许多群众来信求助于我,看到读者对我的信赖,我真的好激动!好兴奋! 1995年3月16日,我收到  相似文献   

16.
花痴女人     
颜桥 《出版参考》2011,(11):15-15
花痴女人年轻时候是个多情的小姑娘。她总是像大人一样煞有介事地告诉你:我这辈子怎么也得有十几个男人!真的!你不信!等着瞧吧!又不是守灵的,为什么要绑在一棵树上呢!  相似文献   

17.
花痴女人     
花痴女人年轻时候是个多情的小姑娘。她总是像大人一样煞有介事地告诉你:我这辈子怎么也得有十几个男人!真的!你不信!等着瞧吧!又不是守灵的,为什么要绑在一棵树上呢!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很感动,为何而感动?因为今天大家为档案而相聚,为历史而相聚……"在不久前慈溪市档案局、慈溪日报社、慈溪市档案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上海滩视野下的慈溪商人》一书的首发式上,宁波市档案局局长孙伟良的这番话感动了我。对于他的感动,我作为一名档案人,发自内心地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更确切地说是经济频道《灯火阑珊》节目的一名忠实听众。几乎是从这个节目~开播我就开始收听了。那时我大学刚刚毕业,正在摇着轮椅四处地找工作。说实话一个只能依靠轮椅行走的残疾人找工作真的不是件轻松的事,歧视、嘲讽、冷漠这些“待遇”都还是好的,  相似文献   

20.
春节前夕,记者赴辽宁阜新市采访。在市记协,听到一串让人笑出眼泪的故事。 “狐狸请客” 离开阜新时,市记协的有关领导为我饯行。做东的是市广电局的李局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万勤讲了一个段子。她说,今天能吃上李局长的一顿便饭,是借了王记者的光。李局长也请我吃过饭,那是我和一位同志参加李副主席(李局长是市记协副主席)搞的活动。散会时,我问到哪儿吃饭,他说去广电局食堂吧。到了食堂,人家实行早晨预订,中午按人头供应的制度,根本没有我俩的份儿。他说,让司机自己想办法。咱们仨吃我和司机的那份饭。李局长人高马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