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隐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入仕后,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陶渊明选择加强了儒家思想中的因穷守节的价值观,最终在其归隐之后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陶渊明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史上对陶渊明思想的研究已成聚讼之势,儒、道、佛、墨之说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实则陶渊明的诗文文本、所处时代特点、家世身世诸方面都透露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呈现儒道兼具特色,通过对其儒学接受研究与儒学影响研究及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探寻,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才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陶渊明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寄托,为人行事的准则;而道家思想则是愈合其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疗治其身体病痛的一种需要,也是他性格中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部分契合老庄的体现,是以他心仪孔学,而也每有与道玄相合之时.综合论之,其思想实为儒核道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朱熹说:“渊明所说者庄、老。”(《朱子语类》)梁启超说:“他虽生长在玄学佛学的氛围中,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却都在儒学。”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与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结合与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凝集和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学角度,阐述了儒家思想与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相容与冲突,旨在研究儒家思想在建设现代体育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清重臣张之洞从小接受的是正宗的儒家思想教育,一生为维护纲常名教及清王朝的统治而鞠躬尽瘁。这位儒臣的思想后来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洋务思想。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纵观其一生不难发现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第二,是他特有的宦海生涯;第三,是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成为中国田园诗创作的第一座里程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本文认为,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似癯实腴”的“田家语”;“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浑融的意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性、心境;儒、道两家思想,特别是老庄哲学;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朱熹说:“渊明所说者庄、老。”(《朱子语类》)梁启超说:“他虽生长在玄学佛学的氛围中,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却都在儒学。”(《饮冰室合集》)。陈寅恪却认为:“惟求触合精神于运化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自不致与周孔入世…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大诗人中一位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就其基本思想而言,传统的观点主要有两种道家说和儒家说。陶渊明出仕、隐居、躬耕、读书、作诗的生活历程、具体诗文作品以及陶渊明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综合分析说明,无论是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还是诗文创作,审美情绪,道家思想对陶渊明更带有根本性的影响,陶渊明的任与隐都不类于儒家而近于道家,老庄哲学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隐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 ,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 ;入仕后 ,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陶渊明选择加强了儒家思想中的固穷守节的价值观 ,最终在其归隐之后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 ,陶渊明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 ,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他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对统治阶级有过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理想破灭后,他转而抱持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后来又深受道家安贫乐道、逃避现实思想的影响。在道家思想浸润下,陶渊明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儒、道两家思想贯穿于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始终,但陶渊明既没有儒家鄙视劳动的偏见,又不取道家放纵的行为,他的诗歌具有独创风格。  相似文献   

11.
刘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佛学思想属于大乘空宗派别;在其眼里,儒、佛二教殊途同归,本质并无区别;《文心雕龙》的撰成,在写作思路和文学观点上受到了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儒家和道家丰富的思想内涵给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以巨大的帮助和指导.在实际学生工作中我们可以亦儒亦道,充分运用儒家思想培养大学生儒雅之气,建立起温文尔雅的大学生气质;积极利用道家思想陶冶学生性情,从容面对来自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实际学生工作中的交融共济,使大学生更好地立业成人,在社会中有所担当。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古代隐逸诗人的代表,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时时伴随着矛盾冲突的。形成他矛盾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深刻影响到他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冲突以及它们自身体系的缺陷,它不但为陶渊明,也为无数后世文人制造了无可逃避的精神陷阱。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伟大的诗人,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和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陶渊明的思想主要是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5.
扬雄<太玄>与汉代官方易学偏重象数不同,它既重象数构建,又重义理诠释.本文以判别战国末年至秦汉时的"儒道互补"类型为基础,认为<太玄>与<易传>一样,属于"象数解释吸取道家思想,由经衍生的义理诠释归宗儒家思想"的"儒道互补"类型,具体分析<太玄>兼具"玄摛万类"的道家思想和"玄为仁义"的儒家伦理,可发现<太玄>"以<易>、<老>形式言儒"的著作体例体现了"取道宗儒"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一生接受了儒和道两种思想.早年,儒家的"入世"思想占了上风,他断断续续度过了13年的为官生活.后来,道家"出仕"精神逐渐显现并成为他思想性格中的主导方面.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下,他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虽然初看上去陶渊明的圣人观、功业观和仁义观都是儒家思想的反映,但是稍加辨析便不难发现它们其实与王弼玄学也不矛盾。仅仅以此为据就冒然断定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家影响,这样的论证逻辑显然难成立。东晋时期王弼玄学重获青睐,如果结合当时思想界的实际,把陶渊明的思想归于道家显然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法儒融合下的法治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遵循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特点,充分联系法儒融合背景下的法治社会特点,有效地推动法治社会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各项优化机制和策略,进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社会机能。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受庄子思想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境界,这一直是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关注的问题。纵观近十年关于陶渊明与庄子思想的讨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自然和谐,逍遥自适的人生态度;向死而生,浓重的生命意识;崇尚躬耕,对上古社会的向往;诗言情,对“诗言志”的反叛。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作认为,作为社会理想,它以当时的堡坞社会及其田园生活为现实依据,作为化理想,是对于传统化和外来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吸取了儒、道、释三家之精华,因此桃花源中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缩影,有“小国寡民”无君无臣的安逸,也有彼岸世界的禅意,该从社会和化两方面探讨桃花源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