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现就《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抓住课题,训练听说能力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课题实际上就是课文内容的凝缩。教学伊始,在介绍历史的背景后,教师针对课题提出以下问题。①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②红军夺取泸定桥为何称“飞夺”?“飞夺”的“飞”体现在哪里?红军又是如何“夺”的?③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飞夺泸定桥》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课文。该文精彩地描述了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22名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过程。最近,某权威报刊独家披露:经最新查证,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中,目前有8位勇士的姓名可以确认: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刘金山。在此之前,站在红军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4.
《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建议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张晓华《飞夺泸定桥》一课,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全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5.
前天,我学了《飞夺泸定桥》一课,对我的影响很大。作者主要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说明党领导下的  相似文献   

6.
《飞夺泸定桥》一课,记叙了红军在长征中的一次战斗经过。教学本文时,我们抓住“飞”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7.
飞夺泸定桥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8.
一、从课题入门就是抓住课文的题目,从中演绎与揭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其主要内容找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如《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红四团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英勇夺取泸定桥的事。课题直接点明了这个内容。分析段意时,可从课题中“飞夺”二字入手。提问:“飞”指什么?课文哪些内容写红四团“飞”?哪些内容写“夺”,“夺”指什么?原因经过与结果是什么?分析课题,引导学生先找出中心段,再找出其余的次要段,很快可以概括出:1.红四团向大渡河挺进要夺取泸定桥;2.红四团飞速前进,抢在敌人援兵之前,赶到泸定桥;3.红四团英勇夺取泸定桥;4.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二、从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入门有的课文,脉络清晰,有一个中心句,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再综合概括,就可以概括出各段的段意。  相似文献   

9.
"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  相似文献   

10.
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11.
《飞夺泸定桥》(第十册)一课,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英勇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教学这一课,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飞夺”的过程中,着重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抢时间”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紧扣一个“抛”字,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从而受到  相似文献   

12.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文章结构紧凑,描写生动,情节曲折,用词准确,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是其中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梁衡 《科技文萃》2005,(8):178-181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这三首歌说出来都是赫赫有名.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14.
一、抓住文题,探明中心文题是文章的窗口,我们根据不同型的课文,抓住文章的题目,让学生反讨论,探视出文章的中心所在,再让学预习通读。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课里“飞夺”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这里的飞”既表明大渡河天险难渡,又说明了务的艰巨性。指的是红四团跟敌人抢时间,飞速前进。“夺”字在这里既说出攻打泸定桥的艰难,又表明了红军战士的无畏、拼搏精神。指的是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强攻猛打。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飞夺”这条主线,教师加以引导,课题为什么用“飞夺”?各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预习通读课文,反复…  相似文献   

15.
建湖县芦沟乡陈吴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因地制宜,大力倡导直观教学,并系统地建立起直观教具200余件。他们的直观教具有: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补充绘制的图片、幻灯片,如《飞夺泸定桥》加画了一幅“红军飞夺泸定桥示意图”,标出沪定桥、铁索桥的  相似文献   

16.
《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第9课)一文生动地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作者以感人、细腻的笔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飞夺”(抢时间、攻天险)这一重点来记叙。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能战胜一切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理解思路。1.揭题、审题。①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大渡河和泸定桥的位置,并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有关长征题材的课文,简介“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时代背景。②让学生说出“飞夺”一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看了湖南岳阳陈迎教师执教的《飞夺泸定桥》课堂教学实录,真为她教学文中红军克服行军困难一段内容的设计叫好。  相似文献   

18.
飞夺泸定桥     
如果不是今天老师带我们做“飞夺泸定桥”的游戏,恐怕我对于飞夺泸定桥这场激烈而又残酷的战役,还只是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游戏的玩法很简单:在一块足够大的场地上面一条仅容两三人通过的小道,作为泸定桥。再制作若干小纸团作为子弹,用来攻击“敌人”。参加游戏的人分为两组,一组当红军,攻桥;一组则当敌军,守桥。  相似文献   

19.
赵健 《黑河教育》2009,(1):55-55,60
《飞夺泸定桥》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件渲染、情感升华等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难、  相似文献   

20.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崇拜英雄。读了《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后,我被书里的情节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犤阅读提示犦革命传统和历史责任感是我们永远都不能丢弃的民族精髓,小作者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