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求索 《考试》1999,(12)
中国现代史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现代史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现代史总复习可按以下四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开头有这样一段叙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由于“最高国务会议”这个提法在当今相关国内新闻报道中很少出现,因而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其进行简要说明,以增进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设计了未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大体框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主要内容:建国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历史分期:史学界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3)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  相似文献   

5.
[高考导向分析]中国现代史始于新中国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近几年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比重日渐增大,1996年考了7.5分,占总分的5%;1997年考了9分,占总分的6%;1998年考了18分,占总分的12%。这一系列数字可说明共和国史的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应当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专题知识体系]现代史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为界,可划分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时期,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又被称为过渡时期,以1953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要完成两大任务。前期要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后期要完成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史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直到今天的历史.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2011版课标”导言,按照时序的发展,概述了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脉络,点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的巨大成就.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史所涵盖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更替。围绕怎样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他们三代领导核心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创立并高举起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这一伟大而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一、根据提示,回忆基础知识本热点专题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及表现和结果。请按照下列提示,回忆所学的基础知识。(一)按四个时期,回忆教材相关章节的具体内容1.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研究致力于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寻求智慧,以启迪今天人们的思维。哈罗德·珀金曾经说过,"历史不是一件约束物,它不能束缚目前的一代;如果你想要知道你要去哪里,它帮助你了解你曾去过哪里"。我国高校教师的发展从总体上说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包括新中国建立以前(1949年前)和新中国建立以后(1949年以后)。新中国建立以前,高校教师发展大致分为清末到民国初年时期(1895—1926年)和国民政府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前期(1927—  相似文献   

10.
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起,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初期,毛泽东多次提议各级领导干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谈话,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并且论述了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时期的问题。后经集纳整理,节选其中的部分内容收入《毛泽东文集》第8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篇代表性著作,对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划时代的大事,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何时在中国建立的?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呢?中学历史教科书作了明确的回答。人教社2000年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04页写道: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样,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人教社200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四册第118页指出:  相似文献   

12.
[时空框架] 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着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指出:“准备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周恩来同志在王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此以后,四个现代化就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站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联系《正处》发表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阐明《正处》在初期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巨大贡献和某些不足,既批评了将《正处》和“左”的错误等同起来,视《正处》为“文革”理论基础的谬误,又实事求是地运用唯物史观指出了《正处》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师专开设中国史课程,旨在传授系统的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就我校开办的专业看,中国史只在政教、中文、教育行政管理等几个系开,课目为《中国通史》(只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19〉)。近年政史专业开办以后,更名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门课。本人几年来一直教授中国通史,在教学的实践中逐步作了一些改进和尝试,现拟出与同仁及教长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波 《考试》2014,(3):32-33
<正>【专题梳理】一、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53~1956年)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相似文献   

17.
从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观点。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换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研究、学习和借鉴。 1956年,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原来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不仅是我们党面临的全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已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新修订的历史教学大纲对“教材的安排”作了两点大的调整。第一,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增加了世界历史课;第二,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下限时间延伸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具体地讲,初中的中国现代史增加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历史的概况,高中的世界现代史增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在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的讲授中突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教育;在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讲授中突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教育;在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949—2009)"的讲授中突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第四,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0.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人民内部的种种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于1957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这一光辉思想对于认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