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达 《上海教育》2002,(5):57-57
那几天,去一所小学听了一节公开课。课后,笔者听见这个班的两位同学在议论:“老师今天怎么没有叫我们回答问题,昨天她还说要我们准备好这两个问题怎么回答的。”“是啊,别的准备好的同学都被叫到了,就我们倒霉,白准备了。”凭心而论,上公开课的这位老师经过精心备课、试讲,这堂课应该说是取得了成功。可两位同学的话语让我想开去了:那就是这位老师缺少的是一种教育的诚信意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那年,我教一年级,班里出现了一位比较特殊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她学习自觉,作业一丝不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这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1)在小手举得像树林的课堂中,却从不见她那双小手。她几乎从不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问题,更不肯回答老师的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本中曾有这样一篇课文,大意是一位来自乡村的学生上课很少发言,一次在教师的鼓励下勇敢地回答了一个问题,但用的是农村方言,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但这位教师极其认真地肯定了这一回答。这件事让这位学生感到教师的正直、公平与关爱,使他终身难忘。在整个事件中,教师并没有作很多的讲解与诠释,只是用鼓励的态度与明确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无可抗拒的道德力量。这位教师在不经意间抓住了一个随机事件,实施了一次最为成功的德育,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勇 《中国德育》2007,2(5):69-70
前不久,我有机会聆听了一节题为《平安回家》的小学三年级思想与品德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教师,教学语言优美而富有启发性,教学形式也生动活泼,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正当我为她的“精彩”暗自喝彩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同学们,下面这段录像片演示的是一位同学放学回家的情景,如果谁发现录像片中这位同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立即喊‘停’”。紧接着,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这节课时,上课了,她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唱首歌,然后再上课,好不好?”在学生认可的同时,她叫起一位学生,让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唱歌。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起来了。等这位学生唱完歌后,这位教师接着问:“同学们刚才用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位同学唱歌,…  相似文献   

6.
学校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者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教师。这位教师将整节课安排地很紧凑,时间观念很强。在他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发奖的环节,要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给奖品——粘贴画,这位教师课前己将粘贴画贴在了黑板一角,每逢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便淡淡地说:“喜欢哪一张?到讲台上随便揭一张吧。”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便低着头默默地到讲台前随手撕下一张画,顺手放进抽屉洞里,其他学生继续回答问题。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得奖者面无喜色,其他学生毫无羡慕之情。  相似文献   

7.
施海英 《云南教育》2005,(16):23-23
案例一: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说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就翘起大拇指,面对这位同学喊上一句:“嗨,嗨,你真棒!”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8.
从小学到大学,有关眼镜的点名方式如下:小学教师:“戴眼镜的那位同学,请回答。”初中教师:“第三排戴眼镜的那位同学,请回答。”高中教师:“第三排戴眼镜的那位女同学,请回答。”大学教师:“第三排戴眼镜的那位穿T恤的女同学,请回答。”研究生导师:“不戴眼镜的那位同学,请回答。”提问一位女士向交警解释,她是一个教师,因为急着去上课才不得不闯红灯的。那位交警听了,很高兴地说:“夫人,我今天终于能实现一个多年的愿望了,我一直等待有一位教师来我这里。现在,请你坐到桌前,把‘我闯了红灯’这句话写500遍。”惩罚物…  相似文献   

9.
案例: 上课铃响了,年轻女教师走进了教室。她意外地发现后面坐着区教研员,年轻女教师用微笑与教研员作了眼神的交流后,开始上课了。上课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梳理知识点,教师循序渐进地设问,学生们积极呼应,尽管没有同学举手,但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到第三个问题,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高高举起了手,年轻女教师的眼中显得很诧异,犹豫了一下,第三个问题没有让他回答,但他仍不依不饶,并把手举得更高,第四个问题仍没让他回答,但他还是高高举着手,回头望了望听课的教研员,脸上表情意味深长……年轻女教师走到学生面前面带微笑充满鼓励地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顺着老师的声音,其他同学惊异地回头望着这位学生,举手的同学异常兴奋地站了起来,但却答非所问,而学生脸上是洋洋自得的表情。教师依然面带微笑用充满真诚的口吻说:“看来,老师刚才提问时,声音不够响亮,以至于某某同学听成了另一个问题了,下次老师一定注意,也请某某同学督促,如不清楚可再问老师一次,以便帮助老师改正错误。这位同学能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学生满脸羞愧地坐了下去,课堂并没有因这段小插曲而受到影响,后面的教学在更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这位同  相似文献   

10.
丹读五年级了,眼睛大大的,个子高高的,模样儿漂亮,学习成绩也特别棒。新来的班主任李老师挺喜欢她。可是没过多久,李老师就发现同学们并不怎么喜欢丹。李老师观察发现,上课老师提问的时候,她总是把手举得高高,还一边举着手,一边警惕地环视着同学,生怕哪个同学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抢走了。当然老师不可能只叫她一个人回答问题啊,于是只要叫到别的同学,丹就狠狠地瞪那个同学一眼,然后再瞪老师一眼,撅起嘴。要是对方答对了,就撇撇嘴,很不屑似的。要是那同学答错了呢,她又开心地举起了手,仿佛机会又来了……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教师请某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时,他并没有流利地说出问题的答案。有时断断续续,有时哑口无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先请这名同学坐下,然后请其他同学继续回答。  相似文献   

12.
李伶 《湖北教育》2004,(23):8-8
一节一年级语文课正在进行,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指着同桌大声说:“老师,他流鼻血了!”学生们纷纷扭头注视着这位流鼻血的孩子。一位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怨色,嘀咕着:“我好不容易回答个问题……”另一位则直接说:“烦死人了,今天有人听课呢!”老师快步走向流鼻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记得一位名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上课的老师,他把一个问题设计好,同时把一张写着正确答案的幻灯片制作好。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放出设计好的问题,然后提问,当某位同学的回答离标准答案较远时,老师眉头紧锁,说:“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于是乎,同学们观察到了老师深锁的眉头。接下来,老师叫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地变换了答题的角度,当他说的某一点吻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时,老师马上给以表扬:“啊,这位同学,这点说得很不错。接下来,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  相似文献   

14.
开学不久后的一天,我还像前几堂课那样,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上讲台讲解经济生活教材内容.这一回,第二排第二小组争取到了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课的机会.要知道,大家都很珍惜这种学习锻炼的机会.四人一小组,每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我要求大家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像教师一样上课.第一位同学讲课文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第二位同学讲课文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对第一位同学讲解的内容作补充,第三位同学设计问题并作适当回答,第四位同学最后作小结.  相似文献   

15.
朋友是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每一位语教师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如果你不能作出回答或不能作出明确回答,那么,你的课堂教学就很难说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18.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克服学生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作为老师,我们要克服孩子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开口。一个班里的孩子存在着各种差异,总会有一些孩子在老师提问时表现得很胆怯,不敢举起手回答问题。这些孩子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先天口语条件不如其他同学,有的家长在家不能辅导,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说英语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孩子害怕自己回答错误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孩子,老师首先要表示理解。其次,我们要展现亲和力和对教学的激情,以平等的姿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孩子们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在一节二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上,一位老教师让孩子开小火车回答”Whatcolourdoyoulike?”,第一个站起来的小月想说”Ilikepurple.”却把purple读错了。旁边的孩子有的积极地举手想要帮她回答,有的则发出了嘲笑声。这些都让小月紧张了起来,左顾右盼想要寻求同学帮忙,似乎想要放弃回答的机会。上课的老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一遍一遍地教她读purple一词。小月终于回答正确时,这位老师满脸笑容地捧着她的脸,对她表示赞许,在座听课的老师都被这位老师的耐心和对孩子的爱感动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亲和和关爱,营造出的课堂气氛又怎么会让孩子惧怕开口呢?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你…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教师,前几天她告诉我这样一件事:这个学期她的班上新转来一名学生,这位同学已在一所私立小学读了两年的一年级和一年二年级,转到这里接着读二年级。虽然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但大字却不识几个。原来的班主任为了取得好成绩,每次期末考试时总是安排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坐在一起,好同学答完了就让差同学抄,甚至替他们答卷子。而这位同学偏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