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题发言 职业教育不能完全承担就业的责任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马庆发教授认为,职业教育不能完全承担就业的责任。就业涉及劳动结构、市场经济结构和就业政策三大问题,将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意味着沉重的就业压力要由职业教育来承担。他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职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从就业能力的角度分别就培养全程性就业意识、建立就业能力指标体系、依托企业、行业形成就业互补极三个方面分析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以期反向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着手探索解决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职业教育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职业教育就业能力。从就业能力的角度分别就培养全程性就业意识、建立就业能力指标体系、依托企业、行业形成就业互补极三个方面分析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以期反向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着手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就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概念与功能不一致,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就业功能应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性功能,就业之外的职业教育具有多元化趋势、非单向属性、职业教育理想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职教与就业     
职业教育为就业服务,这种关系应该说从职业教育孕育、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难怪在刚刚开过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有人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称作就业教育,并不一定全面,但含义确实深刻。职业教育同就业的关系,一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由过去辅助的作用,发展为直接的作用,即职业教育直接影响着就业的质量和发展。二是就业需求反作用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引力。三是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将职业教育作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手段,加以大力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就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从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职业教育在就业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来看,职业教育只有在体制、结构、内容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与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相适应,才能释放出职业教育在就业压力缓解中的能量,为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杨北伟 《中国培训》2005,(10):40-41
一、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不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全社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就业服务,职业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就必须服务于就业大局。1、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前提。职业教育培训活动首先要建立在学员将来就业的基础上,如果所培养的职业者的职业技术、技能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那么,职业教育活动将变得毫无意义。2、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在当前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功能。职业教育如果不充分重视实现自己的就业功能,就无法发挥更多的作用,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教育与就业制度改革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就业素质为目的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就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从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职业教育在就业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来看,只有职业教育在体制、结构、内容,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与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相适应,才能释放出职业教育在就业压力缓解中应有的能量,为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出更大贡献。反过来,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够得到真正键康地发…  相似文献   

10.
从学校到工作:职业教育与有效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就业者个体的立场出发,将职业教育是如何促进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过程区分为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三个阶段,即学校教育体系向就业的接近、职业指导和职业中介机构的就业援助活动、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追加培训。并通过对日本、德国的比较分析,试图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探讨职业教育是如何促进就业的问题,并在学校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上明确我国学校职业教育有效促进就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必然包括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准则,由此既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也要对标国家新发展格局,即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循环关系、职业教育自身的国内国际循环关系以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相互联动关系.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凸显"大职教"格局、持续适应性、突出技术性等特点,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把握好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实践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制度障碍,农民职业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严重限制了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因此,开展农民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即废除户籍制度,实行市场化办学,同时完善职业教育立法,改革农民职业教育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性任务.然而,由于中高职教育特别是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障碍.因此,正视并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位制度自建立以来,对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没有设置相应学位。呼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是研究者致力于本领域研究追求的目标。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现状、境外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介绍与借鉴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构建策略三大方面。文章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如何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层次结构独立完整的学历学位体系、产教融合的跨界体系、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统一体系。我国亟待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独立完整的学历学位制度,建立基于"学分银行”的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制度,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命运共同体,尽快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策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在政策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普职教之间发展不协调、中高职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不畅,未能凸显中国特色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要紧密衔接等来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力资本。然而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与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型人才发展规模为中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系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工业化进程客观评估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我国需要科学调整职业教育政策方向,并扎实构建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经费、教师规模及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认识,同时也体现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取向。宏观上看,不仅有政策扶持,更有体制保障。微观上看,职业教育政策日益细化,涉及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师资建设、基础能力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对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