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曹操诗文成就了一个浑厚博大的思想与精神空间,人文精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曹操诗文中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众生生存态势的广泛关注,包括对百姓生态的悲悯,对征夫情愁的体恤以及对才士生命价值之实现的促成。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一生戎马倥偬之余不废诗文,有很多名篇佳作流传后世,可谓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风的杰出代表.更为可贵的是曹操虽为一代枭雄,但在其诗文中仍然有一种对于百姓生态的悲悯,对征夫情愁的体恤和在乱世之中对贤士的赏识和重用,充满了一种广博厚重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建安风骨”能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永恒的诗歌范式,曹操的作用不客忽视。他是政治之主,也是文坛之主。他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诗歌创作,带领建安文人展示出不朽的生命风貌。本文追溯曹操生命情怀的渊源,从对生命的哀挽和对生命的追求两个方面阐释了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4.
汉魏时期,曹操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学现象:一方面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似乎既无暇于文学阅读又无暇于文学创作,但他于戎马倥偬之际的创作却多被纳入到正统文学的经典之林而流芳千古;另一方面,他本人在文学创作中所产生社会轰动与时代导向作用,又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历史性意义。尽管汉魏的文学评论家并未对曹操诗文给予过高评论.但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曹操践行并启迪了建安文学,他对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对曹操总体上持贬诋态度,但对其文治武功和诗文风采并非一概斥责。本文试图通过审阅作品对曹操文化活动的零星描绘,结合有关史载的考察,揭示《三国演义》中"奸雄"形象的另一面——文化功臣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今人对前代诗文所用典故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差异,也可能对诗文用典不察,这都会影响对诗句甚至是诗歌旨意的理解。通过对曹操《短歌行》中《诗》典的考释"还原",文章对《短歌行》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说:用《鹿鸣》成句,乃曹操以周文王自喻,表达礼贤修德而欲孙、刘输心来归之意;化用《正月》诗句,乃曹操以周武王自喻,暗示以力征实现统一;末以周公忧勤为比,昭示辅治天下情怀。《短歌行》乃曹操抒发其欲集文武周公三圣之业于一身之志意,是赤壁决战前酒宴中的狂热抒情。  相似文献   

7.
浅论曹操性格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性格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青壮年时期的曹操慷慨通脱,自信机警;老年曹操多忧多虑和孤独谲诈。导致曹操性格演变的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有其自身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曹操军旅生涯对其诗文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军旅生活成为直接的抒写对象,开启了后世军旅文学的先声。二是军旅生活激发了作家的豪情壮志,促进了建安主流诗风和建安风骨的形成。三是影响了曹操和建安文人质朴的诗风和尚武的个性。曹操严明军纪的军事思想直接影响了其散文清峻的风格,其军事思想中"任自然势"、不拘常规的军事思想影响了其文章的通脱风格和建安的通脱士风。  相似文献   

9.
吴奇 《语文学习》2020,(1):13-15
解读诗歌时,我们不妨来个“诗文对读”,通过联系思维,找到解读诗歌的另一条路径。师:通过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诗中曹操的形象。生:忧人生苦短。生:忧贤才难得。生:忧功业未成。生:一个伟大的忧者形象。师:对曹操评价,历来毁誉参半。东汉名士许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中用大白脸直接宣判曹操为“大奸贼”。  相似文献   

10.
历来对曹操的评价可谓众说不一,主要有英雄和奸臣两种说法,但大多受小说、戏剧、评书的影响较多。诗言志,文章从曹操的诗歌浅析其思想性格,或能有助对曹操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