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又到了招生季节,激烈的“生源抢夺战”又开始了,笔者在5月25日的《南方周末》上见到了“教育怪物”,有一个自称陈武谋的学生,拿着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找到四川某中学副校长,“因为想考北大,所以不去南大,要复读,希望学校给他每月200元的补贴,并且给他租一间房子”。校长被生源问题逼得病急乱投医,就答应了。结果是,此人呆了两个月后失踪。随后得知,此人后来又跑到了其他中学,以同样的手段骗取生活费。还有一个“考试专业户”找到学校称:“如果学校奖我2.5万元,可以保证考上北大或者清华。”后来得知,此人曾考上过中科大,后又考上过清华,并从一些中学获取了高额奖金。教育成了二道贩子,拉起了“教育皮条”。让人心痛!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招生季节,激烈的“生源抢夺战”又开始了,笔者在5月25日的《南方周末》上见到了“教育怪物”,有一个自称陈武谋的学生,拿着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找到四川某中学副校长,“因为想考北大,所以不去南大,要复读,希望学校给他每月200元补贴,并且给他租一间房子”。校长被生源问题逼得病急乱投医,就答应了。结果是,此人呆了两个月后失踪。随后得知,此人后来又跑到了其他中学,以同样的手段骗取生活费。还有一个“考试专业户”找到学校称:“如果学校奖我2.5万元,可以保证考上北大清华。”后来得知,此人曾考上过中科大,后又考上过清华,并从一些中学获取了高额奖金。教育成了二道贩子,拉起了“教育皮条”,让人心痛!!  相似文献   

3.
爱情故事     
通知书下来了——北大法律系,硕士研究生!学校简直轰动了,不起眼的我霎时间光彩照人。朋友们道贺之余,又都很自然地感慨一句:“爱情的力量的确伟大!”是的,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的男朋友阿林在清华,我们约定要在北京一起读研究生,自从志愿落档,被分到这个学校后,我发誓要考上北大。他鼓励我,帮助我,一心一意地等  相似文献   

4.
超级中学:指在当地规模巨大,以高升学率、高"北清率"为号召的中学,一般垄断了当地升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日前,北大、清华招生部门相继公布了学校近年来生源统计趋势。北大北京招生组组长许崇任说,通过几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北京生源中进入北大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海淀、西城和东城的中学,无论是生源数量还是所占百分比均快速上升,而整个  相似文献   

5.
由于学校之间生源质量和考生规模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以升学率或者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评判学校的高考成绩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要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高考成绩的比较或评价,较为科学和公平的思路与方法是将高考结果与其高一生源质量进行比较,着重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提升能力”来评价,主要的分析和评价指标有百分位变化指数、目标达成度、同名次段人数保持率、相近质量生源考生上线率和平均分等。  相似文献   

6.
某校有一个或几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这个学校就立即成了“一流”的名校;某校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在统考中总分或单科分数得了第一,或在某些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个学校就立即拥有了“一流”的教育质量和“一流”名师;某校刚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或其他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个学校就立即具备了“一流”的办学条件……现实中,类似这样给自己穿花衣、戴花冠的学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目前,普通高级中学办重点班(包括实验班、尖子班、双特班……)在全国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各个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每年的高考中能多考上几个清华,北大。在一些学校看来,清华、北大就是旗帜,就是方向!一些学校在近千名的学生中通过一次一次的考试进行不断地筛选、不断地优胜劣汰。集中了全校的优势兵力重点培养那么几十个人,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则是谁教都行,教什么样都行,好像只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考上清华、北大人数的多少成了检验学校教育工作成果的一个不成文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子宜 《内蒙古教育》2007,(9S):45-47
盛夏7月,正是普通高中“收获”的季节。笔者到赤峰采访发现:不少学校笼罩在同一个气氛中——披红挂彩,广告遍地,向社会展示今年的“收成”,什么考上北大、清华几人,什么一本上线者多少云云;还没放几天假,新高二或新高三又开始上课了,刚接到通知书才一两天的高一新生已经开始报到。手提肩扛,行色匆匆,好生热闹。问及为什么新生这么早就报到,校长们几乎是同一个解释:本不想如此,但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早开学是为了遏止优质生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杜桥中学,这个“全省少见的花园式校园”,也曾是整个临渭区中学中的佼佼者。从杜中走出的莘莘学子中,不乏考入北大、清华的优秀学生。然而,世纪之交,杜中失落了。管理松懈、教师流失:优质生源,近走瑞中,远去西安,教育质量滑坡,学校进入了低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8,(7):17-17
高考结束,高校“抢人”大战开始。高考状元奖学金一路走高:清华将状元奖金从2万元提高到4万元,据说文科状元考上清华人文学院还可另加6万元;北大状元奖金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广东省状元最高奖金达1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涂皓 《教育》2013,(7):26-26
来自北京的杨天去年参加高考,他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有着“切肤之痛”。他就读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学校乃至全区都名列前茅。如果发挥正常,根据往年分数线,其父杨楚认为,儿子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这两所高等学府。“我不敢报北大、清华,因为我是‘裸考’。”  相似文献   

12.
师表     
文洁若 《课外阅读》2009,(16):31-31
我曾写过《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一文,其中有这么一段: 我还记起了那时的一个传闻:清华、北大、南开是联合招生,梁再冰填的第一志愿当然是清华,却被分数线略低于清华的北大录取了。林徽因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爱女的考分竟够不上清华的录取标准!后来校方把卷子调出来给她看,她这才服了。记得每个报考生都给了个号,我拿到的号是“35003”——“35”指的是民国三十五年,即一九四六年。卷子上只写号,不许写名字。这样,作弊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相似文献   

13.
大可 《文教资料》2006,(7):180-181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姜堰教育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们的目标是脚踏小叶甸”。这里的“小叶甸”是指位于姜堰西北一隅的叶甸中学,这么一个偏远、闭塞的农村中学为什么会成为姜堰众多学校甚至包括城区重点中学的“众矢之的”?因为她向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诸如清华、北大等输送过优秀的莘莘学子,因为她创造了姜堰市农村教育的奇迹,被人们赞誉为“水乡一枝花”。那么,是谁铸造了叶甸中学的辉煌?姜近芳校长。是的,没有人能否定他这只“领头羊”在带领学校艰难跋涉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从1971年开始执教生涯,他在这神圣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梦     
不知从何时起,“上一个优秀初中,考一个名牌高中,进一个知名大学,才能得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个观念已变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成了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希望,成为我们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于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努力拼搏,我们夜以继日,我们悬梁刺股……等到高考成绩一下来,某某考上了“清华”,某某又考上了“北大”,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09,(14):22-22
他承担班主任的班级40名同学中有22人考上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这个奇迹就是被中国基础教育界誉为传奇教师、被授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荣誉的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本地的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今年高考前到衡水中学参观、交流高考复习的经验时,看到该中学的校园里树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从中得到启示,回校后也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为本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的每位学生竖起了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平和实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接力活动,争取努力考上北大、清华,有更多的碑牌树起来,让这条碑牌的长龙不断延长。走进这所学校,碑牌已联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世纪的女孩,从小就有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和志向,她不但是这样想的,而且正在一步步地努力实现着。她越来越坚信,女孩的未来不是梦。上小学时期,每年暑假女孩在大街小巷中会不经意地听到人们奔走相告:某某的儿子考上了清华,谁谁的女儿考上了北大。清华和北大这两个名字,在女孩心中记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渐渐长大,终于弄明白:清华、北大是我国最高学府,成才的沃土,育人的摇篮。它们被多少人羡慕和向往呀!从那时起,女孩暗暗下决心:我也要上清华,我也要进北大。这期间,女孩偶尔从爸爸手里得到了一张报纸,里面又是一些高考“状元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李斌 《云南教育》2014,(19):39-40
考上北大清华,重奖100万元,并赠送一套洋房!中国人心中的北大、清华情结,再次以这种令人惊诧的方式体现。此事发生在广东江门恩平市。媒体报道称,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在家乡设立3000万元高考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2015年至2021年考取北大、清华的考生及教职人员,每年奖金总额500万元。有网友戏称,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高考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9.
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各大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已经纷纷出炉.据<西安晚报>6月16日报道,“状元”奖学金今年一路走高:清华将“状元”奖金从2万元提高到4万元,另外据说如果文科“状元”考上清华人文学院还可另加6万元;北大“状元”奖金也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广东省内,“状元”最高奖金达到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去某地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参观,希到该中学的校园里竖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平和实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接力活动,争取努力考上北大、清华,有更多的碑牌竖起来,便可让这条碑牌的长龙不断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