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听完某个同学并不精彩的发言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回答得好不好?”其余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他们说“好”,于是便投其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说:“让我们为这个同学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笔留心观察了一下,不少学生的鼓掌显得很不情愿,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手,课堂上的掌声也不那么热烈。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一名后进学生极演一道题,这个学生很快做对了,老师带动全班学生为之鼓掌。又过了一星期,老师又安排这个后进生做一较难的题,这个学生又做对,又为之鼓掌。这样“刺激”几次,这个后进生继续努力,到期未,成上等生了。生活中常常见到各种各样的鼓掌:领导同志作报告,先进单位谈经验,晚会上演节目,人们都要报之以鼓掌。这鼓掌除了赞许之外,往往带点“礼节性”的,而这个课堂上的鼓掌,却另有一番含义。首先.这鼓掌凝结着教师的满腔热忱。怎样对待后进学生?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课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掌声应无痕     
夏祖瑞 《宣武教育》2005,(11):33-33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室里的掌声越来越多了。每次听课,总是听到教师鼓动性的话语:“说得好,掌声鼓励。”于是,伴随着有节奏的掌声,全班齐说:“嗨、嗨、嗨,你真棒”。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掌声中坐下来了。面对着激情的教师和面部表情、鼓掌劲头不一的学生。我生出了许多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每次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总是听到教师鼓动性的话语:“说得好,掌声鼓励。”面对着充满激情的教师和鼓掌劲头不一的学生,我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这样三幅画面。画面一: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室里数次响起了掌声。我坐在一个学生的旁边,听到他说:“又要鼓掌了。”我听了一惊:学生不  相似文献   

5.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课堂上听到的掌声越来越多了,“同学们,为他(她)鼓掌”仿佛成了教师的口头禅,有时一堂课中会响起十几次掌声,但却很少见到教师也在鼓掌。有一次听课,我听到一个学生嘀咕了一句:“唉,又要鼓掌了。”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课堂需要掌声,因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但“同学们,为他(她)鼓掌”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多的  相似文献   

7.
掌声应无痕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室里的掌声越来越多了。每次听课,总是听到教师鼓动性的话语“:说得好,掌声鼓励。”于是,伴随着有节奏的掌声,全班齐说“嗨、嗨、嗨,你真棒”。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掌声中坐下来了。面对着激情的教师和面部表情、鼓掌劲头不一的学生,我生出了许多的“为什么”。掌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学生问题回答得好,给以掌声祝贺,学生有了成就感;学生的回答离要求有点距离,教师示意大家以掌声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了勇气。可是,对于鼓掌的学生来说呢?听一节公开课,教室里数次响起掌声。我坐在一个学生的旁边,听到他说“:又要…  相似文献   

8.
掌声应无痕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室里的掌声越来越多了。每次听课,总是听到教师鼓动性的话语:“说得好,掌声鼓励。”于是,伴随着有节奏的掌声,全班齐说“嗨、嗨、嗨,你真棒”。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掌声中坐下来了。面对着激情的教师和面部表情、鼓掌劲头不一的学生,我生出了许多的“为什么”。掌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学生问题回答得好,给以掌声祝贺,学生有了成就感;学生的回答离要求有点距离,教师示意大家以掌声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了勇气。可是,对于鼓掌的学生来说呢?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随着课改实验教学研究的深入,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许多改变,简单、粗暴、挖苦,甚至随意谩骂消失了。但是,现在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只流于形式,评价的作用发挥不大,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1.评价的语言、动作机械单调:“真好!”“你真棒!”“真不错!”“大家鼓掌”……到底好在哪、棒在哪,学生也弄不明白。2.教师评价就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多余而无效,挤占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3轻率下结论,有时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加以否定;有时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也不再启发;有时学生说得不到位教师也不及时点拨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思故我在     
1.关于鼓掌 在一次庆祝活动中卓别林对爱因斯坦说:“人们看见我鼓掌是因为看了我的电影,人们看见你鼓掌是因为不懂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笔者听过很多老师讲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遇到学生答对问题或某方面做得好时,教师均给予了不同形式的鼓励,让学生拍着各式的节奏鼓掌就是其一,但遗憾的是,很少见到哪个教师“亲自”为学生鼓掌。问题看来很小。殊不知,如果教师能亲自为学生鼓掌,学生心中会多高兴。为什么老师的手拍不起来?也许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那是孩子们的把戏,总应该与之有一定的距离。也许那只是哄哄孩子而已。说到底,也许眼中还没有学生,不爱学生。不爱学生,爱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对学生没有爱心,教育就会脱离主体,教师成了绝对的课堂主导,这也是几千…  相似文献   

12.
《招生考试通讯》2012,(10):I0007-I0007
浙江卷: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都在路...  相似文献   

13.
【情景描述】案例一: 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答对。 师表扬:百发百中,祝贺自己! 生鼓掌:棒棒棒!我真棒! 学生算对一题,教师即送上一个小奖品,一个学生太激动了,上台领奖时差点摔倒。接着其他同学对拿到奖品的同学鼓掌表示赞扬:“棒棒棒!你真棒!”得到奖品,又受到同学的鼓励,简直是名利双收,于是举手的学生渐渐多起来,“老师,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学生甚至把小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底下。礼品快送完了,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主导作用的新视野李国君李斌一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历时久远的争论,形成诸多看法:“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说、“老师、学生同为主体”说、“教师、学生为客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等等。其间经历了“教师为主”、“儿童中...  相似文献   

15.
而对近来舆论焦点——北京大学的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我想说:“请为此举鼓掌!”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了一节小学语文录像课,教师让学生用“味道”造句,学生说:“可乐的味道非常好!?“妈妈今天烧的菜味道不错。”……教师听了非常满意。但当有学生说:“躺在妈妈刚晒的被子上,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教师却觉得不符合事实,一口否定。后来学生用“难过”造句,一个学生说:“奶奶去世了,我很难过。”教师很满意,表扬了这个学生讲的是生活事实,流露出真情实感。这一表扬,激发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家门前有条小河很难过。”教师听后满脸不悦,同样一口否定。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听完某个同学并不精彩的发言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回答得好不好?“其余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他们说“好“,于是便投其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说:“让我们为这个同学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笔者留心观察了一下,不少学生的鼓掌显得很不情愿,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手,课堂上的掌声也不那么热烈.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硬拉着学生高喊:“棒!棒!你真棒!“或是“奖你一朵小红花!““奖你一个金苹果!“表面上显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积极参与评价,但仔细体会,同样能感觉到那份不协调、不自然.这些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的日常事务及各种评比评奖中,学生的参与度究竟有多高? 那年,学校通知我,我带的班被推荐为省先进集体。第二天的早读课,我拿着推荐表到了教室,对学生说:“有件事必须通报全班:学校推荐我们班为省先进集体……”话音刚落,全班一阵欢呼,很多同学鼓掌。  相似文献   

19.
笑掉牙     
鼓掌 这天马戏团举行大型演出,表演过后,老板对汤姆说:“你今天的表现真是太差了,有那么多人向你投西红柿。”汤姆:“可我明明听到有很多观众在为我鼓掌呀!”老板:“那些人是在为投西红柿的人鼓掌!”打碎眼镜 汤姆给杰克出了一道题:如果在荒山野岭里遇到了眼镜蛇该怎么办?杰克想了半天,没想出办法。这时,约翰走了过来,听了问题后,自作聪明地说:“这有什么,要是我遇上眼镜蛇,就先把它的眼镜打碎!”笑掉牙$哈尔滨市南岗区团结小学四(3)班@崔嫕 $绥化市望奎县第四小学五(2)班@张研博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室里的掌声越来越多了。每次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总是听到教师鼓动性的话语:“说得好,掌声鼓励。”于是,伴随着有节奏的掌声,全班响起了“嗨、嗨,你真棒”。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掌声中坐下来了。面对着激情的教师和面部表情、鼓掌劲头不一的学生,我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这样三幅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