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苗族诗歌研究是苗学界的热门话题.很多学者的观点独到,为苗族的诗歌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苗族诗歌分类比较混乱,这不仅仅是研究标准和研究视角的问题,即便是同一视角也很难将苗族诗歌作一个令人信服的分类.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试图对苗族诗歌理论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并简要谈谈苗族诗歌分类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道光三年(1823)的"癸未大水"是清代由盛转衰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灾害事件.晚清文人以"癸未大水"为代表题材所创作的灾患题材诗歌,聚焦天灾祸患及赈济救援等内容,可从多重向度去关注与理解其意义.阐述其诗歌叙事策略,可清晰看出文学记录事件的独到方式;分析其灾难美学书写,可发掘灾患诗歌独有的艺术特色;从文学与权力的关系角...  相似文献   

3.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在新诗的发韧时期,白话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富有意味的重大历史举措。白话的接受,一方面是环境的外在驱动,一方面则因缘于当时汉语诗歌本身的实际情形。它使汉语诗歌实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过渡,但与此同时,它也为汉语诗歌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从内在制约了后起诗人为新诗的发展所做的种种努力。所以,如何创造一种如周作人所言的“把中国文学固有的特质因了外来影响而益美化”的既“融化”而又“独创”的新诗语言,便成了新世纪的中国诗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并探索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卓有贡献的文学评论家,他第一次全面认识到情、言、声、义为诗歌的四大要素,并阐述了诗歌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作诗与论诗立下了规范。  相似文献   

6.
自然是诗歌永恒的写作对象和主题。天水独特的自然地理孕育了天水诗歌独特的个性品质,所以从自然视域中观照天水诗歌.是理解天水诗歌的一条有效途径。天水诗歌对于自然的自觉主动表现,杜甫陇右诗的示范是一种重要的经验参照,但在参照借鉴之外,时下诗人的主体作为亦是一种不应忽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翻译对穆旦后期的创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穆旦在解放后致力于诗歌的翻译,主要集中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自身的诗歌创作相应受到翻译潜移默化的影响,面临更多的诗歌形式的诱惑与选择。这一过程与痕迹,比较穆旦前后期诗歌就可以看出:其后期诗歌诗歌创作更加注重形式的严谨,穆旦创作的诗歌中具有整齐的格律风格,后期更注重诗歌的节奏与音乐性。  相似文献   

8.
贵州乡土诗人赵卫峰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大潮下,与时俱进,以其对新时期乡土诗歌的独到理解,用诗歌的创作去实践着自我乡土诗歌理念,力求在新世纪乡土诗歌的创作上,在传统乡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寻求一种和谐,推动中国乡土诗歌的创作乃至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歌从诗经时代就走上了一条以抒情为主的发展道路,但另一方面中国的诗歌的叙事性因素也发端于那个时代。中国的传统社会制度与中国诗歌的表现形式都使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浓重的抒情色彩,这样中国诗歌的叙事性发展特征就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叙事性诗歌是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一类诗歌,它既有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又少不了抒情,二者往往是紧密结合的,可以说是一种介于纯叙事和纯抒情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宋代的叙事性诗歌具体描述人民悲惨命运,揭露官吏的丑恶嘴脸,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阶级,体现了此类诗歌的深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入燕京大学执教是顾随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而在这次转折中起关键作用的便是沈尹默。沈尹默不仅帮助顾随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和书法创作。  相似文献   

12.
李善奎先生的《诗歌鉴赏学》,是诗歌鉴赏领域的一项新成果,是诗歌鉴赏理论研究的一部力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该书对诗歌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揭示与论析;二、该书对诗歌鉴赏的主体进行了深刻的考察与探讨;三、该书对诗歌鉴赏活动的生成及运行轨迹给予了严谨的论证和形象化的呈现;四、该书提供了诗歌鉴赏的新方法和新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诗歌鉴赏理论研究以读者与诗歌艺术的审美关系作为主要课题。一部吸收古代传统理论和借鉴现代西方理念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诗歌鉴赏学》,应该建立在客体论、主体论、生成论、方法论等四个理论基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严谨的、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诗歌鉴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蒙古族诗人勒·敖德斯尔编选的蒙文诗集《蒙古族当代爱情诗选》(199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蒙古族当代76位诗人127篇蒙文爱情诗作。其中不乏五十年代的诗坛名宿,也有初露头角的新秀,更有颇具才华的中年诗人。可以说这是一次蒙古族蒙文爱情诗的巡礼。是蒙古族当代诗歌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爱情诗歌的巨大收获。  相似文献   

15.
语篇分为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诗歌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书面语篇中的一种,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现代诗歌尤其明显。而正是这种独特性使读者阅读英语诗歌时倍感艰难。造成这一独特性的原因之一便是诗人们乐于运用各种奇特的衔接手法。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诗歌中的衔接手法,探讨英语诗歌的衔接特点,提出阅读英语诗歌的几点建议,试帮助读者减轻英语诗歌阅读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斯宾塞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著名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举世瞩目的诗歌作品,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一种永恒的主题,这种永恒包括爱情、道德以及诗歌三个方面。本文对斯宾塞诗歌中的创作主题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斯宾塞诗歌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歌作品繁富,不少作品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微妙的关系。例如同时代王士稹与屈大均的一组诗歌,甚至清代袁枚与唐代柳宗元的一组诗歌,互有继承与影响;赵翼本人的某些诗歌,则每每自相重复;王昙本人的某些诗歌,又多有文字出入;舒位与陈文述的一组诗歌,题目完全相同,而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对这些现象进行考察,可以增进对清代诗歌具体作品乃至有关作家的了解,有的还可以同时订正某些相关的错误,总体上都有助于清诗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加西亚·洛尔迦是西班牙久负盛名的大诗人。梦是其诗歌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意象,理解了诗人关于梦的阐释,有助于加强对诗歌本身内容形式的理解,增进对创作主体诗歌观念的领悟。文章从梦的理论出发,针对洛尔迦诗歌中梦的类型进行探讨,阐释这一特殊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诗歌的本体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核心是品味诗中的意境。只有领略了诗歌的意境,才算是从本质上把握了诗歌。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主观情意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画面,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就不能算是进入了诗歌鉴赏教学。下面谈谈我教《雨霖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指导吟诵,初入意境吟诵,是一种直接进入诗歌意境的方式;教师指导吟诵,是激发学生初入意境的有力手段。吟诵,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吟诵时,诗歌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吟诵的直接效果,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特定的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歌的繁荣得益于中唐贬谪诗人的人才辈出,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中文诗歌离不开意象,贬谪诗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解读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贬谪诗,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运,精思巧构.诗歌通过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