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应王庙俗称药王庙,坐落于保定清苑草桥村,是一座表达人们对以扁鹊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医学家敬仰之情的近千年的古刹.神应王庙元代肇建,后经明、清等不同时期的重建或修葺.定期举行的神应王庙庙会和广泛流传的有关神应王庙的各种传说,使神应王庙成为了清苑地域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北岳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南隅,是历代封建帝王、官宦名人、民间百姓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北岳庙坐北朝南,为道教宫观建筑,砖石土木结构,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颇为壮观.现存主要建筑为元代遗存,是河北省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山西定襄关王庙大殿现存木构建筑和相关文献的梳理,认为定襄关王庙大殿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初建时,前檐应为三开间,使用制同后檐的阑普组合,且平柱应在现明间两侧补间铺作下。元至正年间对大殿进行修葺时,前檐改用檐额,并改换前檐平柱,移至今天的位置。定襄关王庙大殿是檐额制度在元代继续使用的重要例证。通过对檐额做法和金代早期木构建筑使用内额做法的分析,笔者认为,二者在做法上应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国忌以太庙中的神主为立忌的基本原则,随着太庙正室内供奉神主的变化,国忌日数也发生着变化。宋代形成了多个皇后配享一位皇帝神主的宗庙格局,一些没有配享太庙的皇太后、皇后也会立忌。南宋时皇后数目较少,皇后去世后都会马上立忌,且皇后神主都会祔太庙。因情制礼、因时制礼,成为宋代皇后祔庙、立忌的参考原则。  相似文献   

5.
北庙水厍是云南省省级重要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也是保山市城镇饮水、农业灌溉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对北庙水库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保护对策,旨在为当地政府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丘扁鹊庙存有碑刻三十八通,时间上涵盖了五代、宋、金、元、明、清.元代《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是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通碑刻.对该碑刻进行考释,有助于我们掌握扁鹊庙的建立及重修情况,了解当时主持重修事宜官员的事迹,体会碑刻中蕴含的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佛教与诗歌在本体、进入本体的过程体验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安徽境内的的中庙、敬亭山、永西寺、小孤山、迎江寺、黄山、龙兴寺等“诗佛互助”为例,说明二者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德阳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品位高、颇具地方特色,有较高的科研与旅游开发价值。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本文认为,文庙作为中国传统儒学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与符号,是一种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极其丰富。挖掘和探讨德阳文庙的"非遗"文化价值,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城女娲陵自北宋以来即是国家指定的最高规格的女娲祭祀地,规模大,影响大。但解放前后陵庙建筑大多被毁坏,其辉煌历史已鲜为人知。但从庙内的千年古柏、古碑、御制祝文、历代颁布祭祀先王的诏令、文人墨客诗词等文物或文献可证一千年来赵城娲皇陵庙一直是朝廷御祭女娲的唯一正庙,其历史地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简介:元至正八年(1348)七月,庆都县尹尚恕视察望都县学,祭拜先圣孔子。看到县学殿庑倾圮,与监邑完者帖木儿及僚属合议,捐俸金予以重修。元至正十年(1350)四月,尚恕延请保定名士胡宾元撰《重修庙学记》,刻碑立石于庆都文庙。清代吴式芬《金石汇目分编》录有此碑:"望都县,元庆都县重修庙学记,胡宾元撰,常有恒正书,李克诚篆额。至正十年四月。文庙碑阴官吏题名,正书。"清代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畿辅金石通志》亦有相关记录。  相似文献   

11.
孔庙学刍议     
孔庙既是专门用于祭祀孔子的庙宇,同时也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社会教育的象征和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崇拜信仰的标志。因此,它不仅在曲阜,在海内外也广泛建造存世。孔庙文化是一个多维化的结构,从儒庙建筑群到祭孔大典,再到庙宇文化遗存和庙学合一体制,一直到孔府档案典籍、衍圣公及其职能承担等,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儒庙历史文化体系。从这一体系出发,创建独具特色的孔庙学,不仅是深化孔庙研究、拓展儒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孔庙科学义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德阳历来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对明清时期德阳的祭孔活动,地方文献、不同版本的本地县志都有所记载,尤以《四川通志》记载详尽。民国时期,德阳的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改革开放以后,德阳文庙很快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仪式和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承德的皇家寺庙久负盛名,但相应的文物讲解水平还有待于继续提升,各座皇家寺庙因历史内涵时代背景不同,讲解的内容和重点也有各有特点。普陀宗乘之庙是皇家寺庙的重要代表,对它的讲解工作尤其是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尤为典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对其讲解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德阳文庙是经历了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而存留的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美的古建筑,德阳城市建设中充分地运用了其建筑结构在营造现代人文环境。本文立足分析德阳文庙的历史及布局特点,讲述了文庙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原则和方法,展示了德阳城市环境中的文庙视觉形象。为着力打造具有儒家思想的城市人文环境,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简介: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四年(1263)在平阳诏建帝尧庙。至元二年(1265)正月,庆都县帝尧庙立《创建唐帝庙碑记》,碑文为郝经所撰。据康熙年间傅云举《庆都考》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营州李公扩新三庙之后,详阅大元郝陵川所谱帝尧庙碑,字迹剥蚀,命匠重镌,已而又以第一古今隶治舛异,命举考订为之具述左”。此碑具有重要文化价值,为后世金石学家广为收录。  相似文献   

16.
尊崇黄教一向是清王朝抚绥蒙古、安定边疆的重要政策,而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以藏传佛教为主要特色的寺庙群正是这一政策的实证体现,其中须弥福寿之庙的落成与六世班禅来承德觐见乾隆皇帝的重要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更是展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经典乐章。  相似文献   

17.
大量史书记载和碑刻均证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前位于河北省唐县、阜平、涞源交界的大茂山就是古北岳恒山的主峰;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活动一直在河北曲阳县的北岳庙。弄清北岳的历史变迁,对于明确古北岳的历史地位,挖掘古北岳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庙是象征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古迹建筑之一,具有深刻的文化、学术和艺术研究价值。中国孔庙的文化特征集中表现在建筑文化、礼乐文化、陈列文化和"庙学合一"的教育文化几大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初步研究和探讨,为深入研究中国孔庙文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七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秦代编钟一枚,上镌秦篆“乐府”二字。这一秦乐府编钟的发现,为秦代乐府官署的存在提供了物证,从而解决了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乐府是否始立于汉武帝的问题。关于乐府的较为详细的记载,要数班固的《汉书》。《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唐代颜师古在“乃立乐府”句下注道:“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一千年来,颜师古的汉武始立乐府的断语便成了中国文学史、音乐史上的传统说法。但是,史书在武帝以前,已有乐府这一名目的记载。《史记·乐书》说:“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午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司常肄旧而已。”《汉书·礼乐志》也说:“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武帝以前已有乐府和乐府令的记载,那末武帝始立乐府之说,不是很难成立吗?尤其是《汉书·礼乐志》,前面说,惠帝时已有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年已有用于战争的军事地图,周初已有"东国"疆域图,也有用于土田划定的方国疆域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