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众所周知,蒲松龄在《聊斋异志》一书中,涉及最多的便是男女情爱的描写。在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中,不少研究家与评论家都对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婚姻观进行研究。研究的关键时期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不少评论家对书中女性的爱情观赞赏有加,尤其是在女性大胆求爱,自由结合这方面。但是,到了对女性形象研究的第三阶段,即九十年代至今,不论是对蒲松龄本人的内心,还是书中的女性形象,都开始产生了不少的质疑之声。介于此,笔者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时结合作者心理,对《聊斋志异》中几篇流传度较广的文章进行重新剖析,旨在使读者对《聊斋》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角度的认识,不再只片面趋于"自由"、"进步"层面上理解书中女性,应该认识到当时时代下的女性悲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和《飘》中的郝思嘉作为范本,对其独特的女性形象进行提炼,并分别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自身条件、性格特征、惨淡结局五个方面对这两个极具个人魅力的女人做比较。对照她们作为一个时代女强人形象的异同,试图在众说纷纭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两个女性形象,反思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最具有鲜明特色并倾注作家丰沛情感的莫过于《蛙》中的姑姑。莫言对姑姑重男轻女集体无意识的质疑、雄性化的女性形象等描写无不彰显了姑姑追求与男性平等的主体意识。在《蛙》中莫言有意遮蔽对男性形象的塑造,着力于将女性个体融于宏大的国家历史背景之下,在"极致"的计划生育环境冲突中凸显女性的命运。女性觉醒者无路可走的历史困境往往造成了女性的悲剧结局。这也是莫言的《蛙》带给读者的思考与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凭借其思想的深刻、描写的生动、叙事的严谨、语言的杰出等众多特色而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创作。其中有一类戏剧的创作因为《史记》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色彩,作家通过对《史记》中的一些故事进行借鉴,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进行艺术在加工,最终创造出一种虚构与史实交错,娱乐与教化融合的戏剧,人们称之为"史记戏"。对这种在原著上进行改写的"史记戏"进行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的先河,而且对我国叙事性文学元杂剧有深远影响。《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的正直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元杂剧作者们面对黑暗的现实敢于为民呐喊。元杂剧继承了司马迁的“爱奇”审美观,不仅描写了“倜傥非常”的英雄,而且描写了大量有奇特个性的平民形象,突破了儒家的中和之美,具有壮观的悲剧美。在人物塑造上,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在戏剧情节的安排上,元杂剧无处不显现出《史记》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她在无数的谩骂声中走过了几个世纪,"毒妇"的形象是许多人对她的刻板印象。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本文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命运的比较,试图阐释她们命运的必然,并对男权社会以及这种制度下的叙事文本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7.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8.
巴金在《家》中为我们讲述了高家悲欢离合的历史,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青年的形象,其中梅芬、瑞珏是巴金先生在《家》中着力塑造的两位上层女性,尽管她们两人的身份、经历、性格、人生追求各不相同,但都纯洁、善良、充满了爱心,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然而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惨遭虐杀。她们两位的悲剧不仅是她们个人的,而且是全社会的;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妇女形象虽屈指可数,篇幅不多,但她们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的衬托,梁山的英雄们将失色不少。虽然这些妇女形象不是作者要着力描写的,但她们的存在对于整部小说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女性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女性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曹禺在《雷雨》中所塑造的蘩漪和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的爱碧都是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堪称异国姐妹。她们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她们从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自我意识的彰显,社会意义的展现,悲剧诗性的建构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世据此再创作的作品众多,其中,现代作家张恨水的小说《凤求凰》便是据此进行再创作的新篇之一。小说注重在特定的环境中突出卓文君的形象,简化了原传记中的辞赋文章,并对司马相如本传中原有的人和事作了相应的改易,精彩演绎了文君与相如的爱情故事。再创作后的《凤求凰》在文本建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基调设置与故事结局安排等方面均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使得《史记》卓文君故事原有的小说因素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美国佬》塑造了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三位女性形象,即海伦、特蕾萨、珍妮斯.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她们有不同的选择:海伦受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由传统的淑女走向物质主义;特蕾莎发扬了中西文化的美德;珍妮斯继承传统女性的美德但也盲从父权思想,同时认同西方的消费文化.通过分析她们的形象,有利于反思中西文化从而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西游记》中的女神、女人和女妖等女性角色当中,作者重点塑造的是介于人、神之间的女妖形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她们在作品中的形象特征以及其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个折不断的女人》三个故事里的男性角色:父亲、丈夫、情人在三个"坚强"女人的故事里不可或缺。本文将着力分析小说中男性角色的特征,发现"他们"对女性的自我身份寻找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玛丽·恩迪亚耶自身的经历,分析她在对男性描写时对男性传统形象的突破,由此探究她对女性"内在力量"的书写。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虽然以男性英雄为主 ,但是也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全面分析《水浒传》中的种种女性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 ,并能进一步了解这些女性形象的客观意义和认识价值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7.
铁凝是女性主体意识突出的当代女性作家之一。她在长篇小说《大浴女》中塑造了真实坦荡的女性群像。作家对女性形象身上奔突的欲望——情欲、恨欲等作了形象揭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女性人物的欲望追求始终与其情感和精神相纠缠。她们在为自己欲望的实现不遗余力地争斗,而情感精神上的困惑与矛盾使她们难以心安理得,呈现出人性的复杂状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史记.秦本纪第五》中"新城"条,正文和张守节引《括地志》对之的注释均有误。考证先从与"新城"相关的"榆次"和"狼孟"开始,确定其在今山西境内;接着从《史记》和先秦的文献以及注释记载,指出新城无小平城别名之说,小平城始建于北魏;最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大胆推断。  相似文献   

19.
《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通过描写悲剧英雄来体现;《史记》中的悲剧英雄分七种类型、三大系列,而且大多是社会悲剧、英雄悲剧和性格悲剧.司马迁借描述悲剧英雄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抒发自己的冤愤,揭露炎凉的世态.  相似文献   

20.
<按她自己的形象>是依婉·伯兰的第三部诗集,体现了伯兰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的思想.在这部诗集里,伯兰探讨了诗歌传统、女人地位和身份确立的问题.伯兰对爱尔兰的诗歌传统及其对女人的描写提出了质疑,试图在她自己的诗歌里按照女人自己的真实形象塑造她们;同时,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为她在排挤女性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