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摘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全社会的尊重面前,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爱护面前,该怎么办?该怎样对待自己?在本报召开的尊师座谈会上,大家提出了六个字,即‘自尊、自爱、自强”。“自尊”——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先要尊重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领导和劳动人民。许多教师说,要为人师表,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教育青少年做到“五  相似文献   

2.
对西方“活法”理论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他们分析法律的出发点,我们在进行“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中,要尊重现实、尊重历史、尊重学说争论。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将“尊重学生”的理念提高到了一种新的教育伦理与教育科学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有必要从“尊重”理念观照作文评改的“多就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生活,尊重个性,尊重差异。一、尊重生活,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生活场景在作文评改中坚持“多就原则”,必须尊重学生的真实生活,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对“真实生活”把握得不够细致。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把作文写生动的重要方法。我以为要做好两件工作:一是引导细节回忆,细节回忆使生活场景能生动呈现,是把事情“写具体”的基础;二是唤起情感记忆,情感回忆…  相似文献   

4.
许蒙 《家长》2010,(8):56-57
目光短浅不行,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念;“一刀切”不行,要尊重孩子各不相同的“发展曲线”;搞“计划经济”不行,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规律;家长教师过分热心不行,要学会“静观其变”.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都要多一双眼睛看人、看物,看“看得见”的,更要看“看不见”的;要多一对耳朵听声、听话,听“听得见”的,更要听“听不见”的;要多一份头脑思考,想“想得到”的,更要想“想不到”的。在班级管理或学校管理中抛开所谓的“先见之明”以及自以为是的“真理在握”,将管理与被管理统一起来,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办学宗旨:尊重人——秉承“教育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理念,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情感交流”在教育中的作用,全力营建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絮语     
要使学生尊重自己,自己还得首先尊重学生。尊重固然是一个庄严的词儿,它却是理解、互爱和高尚所激起的浪花。人品、人格、人德是“尊重”的内核,是“尊重”的基石。是的,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关键在于“为人师表”四个字儿。师生之情的含义较广,除了“父子之情”、“母子之情”之外,还应当有一种“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教学相长”,教与学从来不是绝对的,是互为转化的。提倡“尊师爱生”。实际上就说  相似文献   

8.
群言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新华社发表评论说,“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 ,班主任工作只要对学生做到“勤、严、爱”就可以了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任课老师。首先 ,要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使“勤、严、爱”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说“尊重”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呢?第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虽然是长辈 ,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不能以长辈自居 ,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顾学生的感受 ,出言伤害学生 ,甚至侮…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标准”,转变观念1.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学生观,数学教学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2.要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当中,要强调尊重学生,因为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育不变的法则。尊重学生首先要体现对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平等权、自由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个性、志向、意愿等。3.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在这一观念下,教师的工作重心将由“授”转变为“导”,包括…  相似文献   

11.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和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等等。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让班集体真正成为一个牢固紧密的,具有凝聚力的整体,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的。要做到这点,教师一定要自觉地用“尊重”和“理解”这两把钥匙,去打开同学们的心扉。 马卡连柯说得好:“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力,和他们坦诚相待,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3.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 ,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 ,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 ,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 ,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 ;在师生关系上 ,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 ,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要传递科学知识,更要传递科学文化.站在传递科学文化的视野和高度上开展的实验课堂教学,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像科学家一样搞科学”的过程,突出体现落实在“四尊重”:亲身经历,获取事实,尊重事实;关注证据,运用证据,尊重证据;质疑问难,欢迎质疑,尊重质疑;善待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在“四尊重”教学策略中,使学生在科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中,领悟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16.
许静 《课外阅读》2011,(10):374-374
尊重就是对儿童最好的教育,是儿童肯定自我的开始。首先尊重教育应从“蹲下来”开始;其次尊重教育要“走进童心”;带着爱心,主动去亲近幼儿、放飞爱心,充分地信任幼儿;尊重教育要“爱到细微”、正视幼儿间的差异、照顾幼儿间的差异、立足幼儿间的差异,让每一位幼儿在教师殷殷的期待和浓浓的爱意中,都如一束束待燃的火苗,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的教育活动是双向的,学生要尊重辅导员,辅导员也要尊重学生。具体包括四点内容: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尊重学生的情感。这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孙辉 《河北教育》2010,(6):30-30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有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在处理偶发事件和“问题学生”时,更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本期“班主任工作”,我们刊发几篇有关“尊重”的文章,看看几位班主任老师是怎样巧妙利用“尊重”来实施班级管理的。  相似文献   

19.
"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带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的个性;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基础教育”最核心的、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是“生命”,这就是呼吁我们要尊重并珍视生命的点点滴滴,进而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权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尊重是最基础的,也是所有成功的教育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