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善于发现     
新闻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缺少的不是新闻,而是发现。这是我近两年来的写稿体会。1989年8月份,我到一家企业采访,在县城街上,碰到标有“陕西电视台”字样的一辆小车。当时我挺纳闷:陕西电视台的车到咱这小县城做啥?是不是要拍电视?我又一想:咱这儿是杨虎城将  相似文献   

2.
康正 《新闻世界》2007,(2):40-41
七十多年来,中共中央曾多次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以至于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怀疑他在陕西搞“赤化”。那么,杨虎城到底有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段绝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3,(26):59-59
“……我拍了不少东西。现在我们还试着自己编些小故事拍,能够打动人的有趣的故事。你要看看吗?”他突然亮起一股自信的眼光……  相似文献   

4.
成龙拍广告     
1993年5月,当第一台小霸王电脑学习机问世的时候,公司总经理段永平就设计推出了“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的广告,,这一“拍”就拍到“五”。其后,又从“六”到“你拍九,我拍九,二十一世纪在招手”。该广告满足述求对象,脍炙人门。一时广为传诵。伴随着产品质量和广告的双重效力,小霸王产品  相似文献   

5.
转载宜摘要     
不少报纸开辟了《文摘》、《文荟》、《书报摊》等专栏,读者是欢迎的,就象人们喜爱什锦糖果、什锦饼干、什锦酱菜、八宝饭、三鲜汤一样。喜欢在有限的量内蕴含丰富多采的质, 这大概就是大众口味吧! 然而,地方报对中央报刊许多长文章,每每全文照登,使读者倒胃。“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自然省力,不过千报一面,岂不僵硬、单调? 我佩服羊城晚报的魄力,中央报刊的一些重要文章,在它那里被处理成了提纲挈领,点明要旨的二三百字的消息。自然也有《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胤凌 《兰台内外》2012,(3):13-13
20世纪30年代初期。杨虎城将军任17路军司令兼陕西省省长,是大权在握的一方诸侯。一天,杨虎城正在书斋看书,副官兼秘书宋绮云进来报告:“司令,外面有个叫刘得贵的人,说他是蒲城县警察局的局长,是你的同乡,想见见你。”杨虎城愣了一会儿,终于想起了这个人,便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相似文献   

7.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09,(4):39-40,53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由于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着力斡旋,事件终于和平解决。张学良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令东北军各军、师长.离陕之际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的时候,作为“西安事变”发生地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我们有责任向陕西各界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进一步介绍我馆珍藏的有关“西安事变”方面的档案资料。陕西省档案馆收藏有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和“西安事变”的部分档案资料。陕西是杨虎城将军的故乡,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中共中央当时就住在陕北,保存和遗留下来“西安事变”的档案资料较为丰富。陕西省档案馆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我收到过一封口气很硬的读者来信,来信人几乎熟悉我所有的作品,指出:“这里不谈你的风格与特色,只是想问问你,为什么从来不拍批评照片?在批评性照片风起云涌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我明白,这是出于好心,是怕我赶不上趟而落伍。不过,批评性照片“风起云涌”到什么程度,我没研究过;再,这些年长了这么个心眼,每当什么事达到“风起云涌”的程度时,在一旁冷静地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从中可撷取到极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用心去"看"     
2009年4月15日,接到报社领导的命令,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到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拍什么?到哪里去拍?更关键是怎么拍?一年过去了,我不能去碰触那些刚刚开始愈合的心灵伤疤.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11.
那天,腰有些酸痛,联想到电视里铺天盖地的补肾广告,我哪敢怠慢,急颠颠地向医院跑去,找咱们的白衣天使们袪病治痛。老医生慈眉善目,直接问:“哪儿不舒服?”我答:“腰痛。”“可能是肾的问题,拍个片  相似文献   

12.
它山路亦难     
接到江苏电视台的一个电话,说:“看了你的《乡间守渡人》,我们想把它拍成电视片,‘大写真’栏目里用,不知你同意否?”我说:“行,你们什么时侯拍,来找我,我带路。”打电话的人,名叫曹云豹。《乡间守渡人》是一篇只有1000多字的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为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示东北军各军、师长,他离陕之后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14.
“我能行吗?”“我能完成任务吗?”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1988年第15届冬季奥运会序幕揭开前一个月,这两个问题像警车上的警灯似的老在脑海里闪现。的确,这担子太重了,单枪匹马担负一个世界性运动会的摄影采访,既要报道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情况,也要反映世界名将的优秀成绩,而我从来没有采访过冬季运动会,比赛的十几个项目,对我来说,几乎每项都是陌生的,何况这次访、拍、冲、放全集于一身。面对这一繁重的任务,我犹豫、胆怯、甚至有些惶恐……。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你年轻时候拍的照片比后来要好……”这是在“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开幕那天,杨绍明对我说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知道.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就像共和国成立后所走过的艰巨历程一样,新闻摄影自身也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道路.新闻摄影的根本任务是拍摄新闻,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所拍的新闻照片,能不能真实地反映现  相似文献   

16.
一边喜欢看偷拍的社会新闻镜头,一边打电话询问“你们这么拍合法吗”?  相似文献   

17.
探寻陈晓卿的纪实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其实在拍我的心当笔者问及陈晓卿,《远在北京的家》和《龙脊》之所以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连续“赡宫折桂”,他作为主创编导,在纪实创作上有什么诀窍时,陈晓卿说出了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话:“与其说我想拍别人,倒不如说我想拍自己,想拍我的心。”不待我发问,他又忙补充道:“电视纪录片当然是客观记录,可是,客观现象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滋润,用自己的情感去认同,心灵没有受到触动,情感不曾掀起波澜的题材,拍出来就很难有生气。”陈晓卿的纪实“诀窍”,应该说,涉及了当前电视纪实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纪实主体在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8.
“你们拍什么拍?我们都没饭吃了……”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袁名清没想到仅因为庭审直播贪官蒋艳萍一案,竟遭到蒋原来所在单位省建六公司部分职工的围攻、殴打。3月23日下午3时许,政法频道记者袁名清、摄像师赵伟等一行赶到省建六公司采访。袁走在前面。赵伟扛着摄像机在后面边走边拍。走进大厅,袁向两名保安亮明身份,说明来意。一个保安说:“你们拍什么拍?我们都没饭吃了……”袁就问他:“为什么没饭吃?为什么不能进去?”另一个保安就上来抓话筒,记者赶忙往后退,保安跟上去,将记者推推搡搡的。赵伟一边退一边摄像,将这一切都摄入镜头之中。这时候,从赵伟的后面走过来一个留着平头穿夹克的男子,一上来就粗鲁地用手遮住了镜头,并且出言不逊:“我们这儿不准拍照!”很快,又从后面涌过来10多个男子,将他们团团围  相似文献   

19.
一个报社的摄影记者跑到农村去给一位先进的知识青年拍照,拍的是这位青年挑粪下田的情景。这位摄影记者想,知识青年岂能不讲究“卫生”?于是让他戴上了一个大口罩。这张照片受到了群众的批评。这一件事,引起我一些想法。那位知识青年参加挑粪劳动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记者如果如实地拍摄他挑粪的情景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去“导演”一  相似文献   

20.
妻子的生日     
妻子的生日快到了。我想,我们之间恩恩爱爱,事业上她是积极支持者,生活上她是好“后勤”。对她我总觉无以报答,于是便借机许下诺言:“你生日的时候,我亲自给你做点好吃啦,再送上一份礼物,祝贺你生日快乐,咋样?” 8月19日,星期天。早晨,日出东方,霞光万道,职业的习惯促使我立即扛起摄影包、三角架,催着我那位“副摄影”:“快!”登上自行车,直奔高地。拍过朝霞之后,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