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辑同志:快速反应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工作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多出精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有志者所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于是,我们编辑室以“快速反应与多出精品”为主题,在今年初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别就“快与新”、“快与深”、“快与实”、“快与活”、“快与准”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些见解和体会对于“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将这些探讨文章推荐给贵刊,请予指正。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第二编辑室主编郝传更快中求新…  相似文献   

2.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奋斗方向和神圣职责。江泽民同志指出:“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不仅仅是外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提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新闻出精品指出了方向。要出精品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深入  相似文献   

4.
浅谈编辑的精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农民盼望好收成,工人盼望夺高产,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莫不盼望着多出一些新闻精品来。 一个新闻精品的产生,是多方面环节、多种因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我主要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认识。 新闻精品与理论根底 常听到基层通讯员对报社的编辑说:“请帮我给这篇稿子把把关。” 把什么关?无非要把好事实关、技术关、文字关等,但首要的还是要把好政治关、政策关,看这篇稿件是否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党性原则,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及军队有关政策规定。这是编辑人员最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我们提出了“团结奋进,创造佳绩”的口号,在报社全体人员中树立精品意识,发动全体编采人员写精品、编精品,以精品为目标,为创优而奋斗。一、新闻要出精品报纸以新闻为主体,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读者喜爱的新闻,就会失去主体受众。报社的所有编采人员和管理者,无不希望获得重大新闻和具有轰动效应的好新闻。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所谓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或精心编辑的上乘之作。从采与写来讲,采是基础,是前提,采访不精,则写作不清,因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新闻精品产出的极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抓好精品新闻的采访呢? 重在抓准“热点” 新闻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内容深刻隽永。虽然精品新闻不拘于任何一种题材,但是最能出精品的题材却是舆论的热点。“热点”是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热烈的事情或问题,它具有许多鲜明的特性。一是时新性。每个“热点”都不会是简单的同类重复,形式和内容都会迥然不同,且时间近。二是社会性。所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三是倾向性。代表一个时期的某种社会倾向,显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四是深刻性。揭示深层次的问题,透视出事物的本质。这些特性既是识别“热点”的标志,也是精品新闻材料应该达到的质量要求。可见抓住了“热点”,新闻报道就会有深度,有影响,甚至会产生“轰动效应”。这样的报道就较有可能跻于新闻精品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家说过:新闻和历史是一对同胞兄弟。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则是昨天的新闻。生逢盛世,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理应写出更多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 把握主旋律才能出精品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有高屋建瓴的气魄,从大局去理解和审视现实生活中的焦点和敏感点,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留下新闻精品。《忻州日报》从1984年创刊以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始终绷紧了这根弦,特别是从1998年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进一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有着重大意义。从沈阳日报改为天天出彩报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对新闻摄影在办好报纸中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也就愈加重视新闻摄影工作。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报界常讲的一句话。要做到“并重”、“齐飞”,就必须打破办报的传统思维模式,把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人才培养,给摄影记者独立思维创作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勤学习,多动脑,力求出精品力作。 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新闻摄影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9.
我们习惯将好的新闻作品称为精品。精品时常会给人一种惊喜,一种耐人寻味的“嚼头”。精品“出笼”不是件容易事。许多老编辑、老记者终生追求精品,哪怕白了头也乐此不疲。创作精品首先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没有精品意识,也就谈不上作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等等,文章的格调也就得不到升华。于是肉烂在锅里,就常常成为扼腕叹惜的事了。  相似文献   

10.
论文微缩     
新闻精品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王泽华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指出,所谓新闻精品,应是思想正确、新闻写作水平高超、在广大受众中产生重大社会反响的传世之作。新闻精品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时代意义。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了报刊“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应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这对今日新闻精品的时代性要求仍是适用的。2、重大新闻价值。这种价值是新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含金量”,而不是任何新闻题材都可以提炼写成新闻精品的。这就需要“沙里淘金”的眼睛和提炼本领。3、符合各类新闻体裁的规范要求。新闻精品不仅需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遨游在新闻素材的大海里,如何打造出精品新闻,是每个新闻从业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践行“四力”出精品,策划到位出精品,开拓创新出精品。  相似文献   

12.
侯智 《新闻知识》2006,(5):71-72
现如今,我们时常可以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中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提法——打造“新闻精品”、实施“精品战略”。“新闻精品工程”已经成为各类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媒体内部也形成了人人争出精品、争创优稿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52-53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播发的《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河南濮阳干部建豪宅机关盖大楼》一稿,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集中反映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特权思想浓厚,追求奢侈之风等突出问题的报道。它的获奖,又一次证明抓住问题写新闻就能成就新闻精品,“问题”是新闻精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报纸、电台、电视中,确有不少好的经济新闻赢得了千万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心。剖析这些经济新闻精品,人们不难发现,它们叫座的原因,除了其本身的内容外,在写作技巧上,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表现之一。就是他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从读者最近的角度——“你”入笔,叫“你”一读导语,就怦然心动。“你”是读报的对象,是广播和电视的听众或观众,“你”一动心,这条消息就获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其中,在新闻传播的质与量的关系上,有这样两个事例颇具代表性: 其一,目前,我国已有公开出版的报纸两千多家,这的确不失为中国新闻事业繁荣的一个标志。然而,新闻界上上下下都在呼唤建树新闻的精品意识,可见报纸数量的增加与新闻精品的涌现未必一定是正比关系,我们还没有拿出一批与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相适应的新闻大品、精品。 其二,电视的普及给人们的行为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亿万人所瞩目这一事实,已经使主持人成了公众的热门话题之一,媒介自身也时常“炒”他们。仅就新闻界自身的兴奋点而言,主持人研究早已超过了名记者的研究,个中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人们却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节目主持人与新闻主持人毕竟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在新闻接受的视听领域内,还不曾目睹中国的新闻主持人的雄姿或芳容。  相似文献   

16.
广东顺德人民广播电台是县级电台,台内专职新闻记者、编辑只有5人,近年来频频获得广东新闻奖的各等奖项,小台是如何出“精品”的呢?“台小”意识强。顺德面积只有806平方公里,却穿梭着20多个广播频率的电波,一个县级小台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一定要强调新闻立台。而要使新闻“立”得住就一定要实施两个战略:一是新闻本地化,二是新闻精品化。如果精品意识不强,即使是具有天然亲和力的本地新闻也不可能做好;如果节目淡而无味、听众流失严重,就无法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力小”多学习。顺德台购买、订阅大量新闻专业书刊,让采编…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不少报刊发表了一些新闻工作要“多出精品,快出人才”的文章,探讨如何实施新闻精品战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许多地方新闻媒体都积极参与高层次新闻竞争,如何才能在竞争中争取好的成绩,我谈点个人看法。 参与竞争的新闻报道除了导向正确,符合中央关于国际、国内总的宣传要求,实事求是,真实准确外,主要应抓好以下五点: ——从思想观念上来说,应摆脱“封闭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新闻传媒的拳头产品就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一张报纸实力与水平的象征。而要实现精品迭出,就必须在下述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炎志,率队乘中巴到商丘市检查工作。当他发现上来七名记者要随他采访时,立即“赶”他们下车:“我们这种检查是工作性的,不是新闻。什么是新闻?我批评你们这种做法才是新闻。新闻单位只围着领导转,领导说什么,你们就报道什么,认为领导就是新闻,这种思想观念要转变。新闻报道要破除‘官本位’。” 林部长所言极是。新闻姓“新”,凡是具有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每天审读稿件和与编辑的交流中,深感每个新闻工作者无不盼望能多采编出一些新闻精品。然而,一篇新闻精品的产生,是多个环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编辑的角度看,我感到应把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