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以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还应具有园林的某些特性,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环境设计以意立景,以景生情,激发住户的审美快感,并在景观这一“感应场”里“触景生情”,使人与景交融。但居住区环境设计不同于一般城市公众性的景观设计,它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居住区的居民,更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居住区环境设计在考虑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亦要做到以人为本,为使用者着想,注意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其立意与主题要紧扣住区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与图书馆的融洽关系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学生参与和谐图书馆的构建不仅是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还符合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学生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尤其是在多方面对图书馆管理和建设的参与实践活动,将有力推动图书馆朝和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忠春 《科教文汇》2014,(9):169-170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当下教育中,重“智”轻“情”或重“情”轻“智”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情智教育,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就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在教学策略上,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展示学科特点、注重教法手段多元、善于创造实践契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大学在和谐文化研究和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文化建设理应走在全社会前列。大学文化是和谐校园发展的核心影响力量。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大学文化为推动,建设校风文化、制度文化、个性文化、合力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精心构建一个协调发展、文明高雅、融洽祥和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也能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怎样才能创造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平等,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与信任;而学生更应该做到尊师重教,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积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中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桂郦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228-228,219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它的发展有利于弥补传统学生组织功能的弱化,促进校园稳定有序;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学生社会化步伐,融洽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将会极大活跃校园文化,因此高校党团组织应注意整合校园学生社团力量.加强管理和积极引导,让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环境是指对工作氛围和环境处于最佳状态的描述,主要包括舒适的工作场所、宽松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融洽的工作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调节编辑情绪,激发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至关重要,如何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笔者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是环境设计的主体和服务目标,人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当今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表现出回归自然、重文化、高享受和重情感、多元性、自娱性与个性化的倾向。由此可见,室内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舒适宜人是关键。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起一种人与环境融洽的对话关系。做为室内环境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室内纺织品设计正好可以在人与环境之间搭造起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软环境”的设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李改兰 《科教文汇》2008,(36):227-227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工作方法和形式的创新,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从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周明宝 《未来与发展》2012,35(8):17-20,24
代际关系是表征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基于孝道伦理和接力型代际交换的关系状态,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走向,代际关系中的资源流转模式出现了嬗变,代际互动中代际依赖程度在下降,代沟现象凸现,人际关系呈现碎片化,社会新生群体的文化反哺能力不断增强。当前要深入分析衡量代际关系和谐的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1~2010年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分析,以探索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为建设宜居型和谐城市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尚处于初、中级协调发展阶段之间反复波动,因此应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将大连引上和谐社会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灾害多发期,人类需要从各方面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从技术创新角度看,可以通过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并协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并协需要具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具体而言,在技术并协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效率保障原则、环境友好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形势十分严峻,全球性环境问题与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围绕应对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各种制度安排迅速发展,对国际政治外交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全面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影响,讨论了科学技术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并结舍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科技应对策略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150N时代探析     
文中首先对150法则(邓巴数字)进行了介绍和考证,指出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人类保持稳定社交关系的最大值突破了150的限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现在人际稳定关系数目已经处于150-300之间的结论。并由此提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150的新时代,当前正处于150X2时代。文中进一步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应该还可以进入150X3时代,甚至更高些,因为一个人管理社会关系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每个人社会关系的扩大,六度分隔理论的"度"数会降低,社会网络会更加扁平化,人们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信息的流动将更加通畅。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企业非伦理技术行为不仅局限于企业与冲突方之间的关系相背离,还影响着社会、自然等生态圈平衡。而技术伦理原则寻求的是平衡和谐,实现整个环境的融洽稳定。本文从技术伦理原则的十二个指标研究高科技企业的非伦理技术行为,具体分析核伦理、太空伦理、生态伦理、基因伦理等方面,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型伦理意识。宏观层面从整体上关注企业与自然、企业与技术、企业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微观层面具体地考察企业与人之间的技术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包庆德  邱滟霞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48-453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绿色科技正是伴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其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是当今时代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它要求一切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受到严格限制直至淘汰出局,而无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得到高度重视直至推广普及,从而加速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现代技术也在飞速的向前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因它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反思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时,技术的选择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因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取向不同,进而对技术选择的结果也有差异。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技术的合理选择并使之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为起点,研究技术创造的选择,不仅对于我国创建新型的强国有着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对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复杂关系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企业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战略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努力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不仅可以使团队最大限度的获利、有利于提升团队文化的竞争力,而且能够将团队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使团队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是指在技术系统中相关技术主体的技术活动要受到生态伦理准则的规范与约束。技术主体在技术活动中应遵守以下生态伦理原则:尊重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合理应用技术开发和利用资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实现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要加强技术主体的生态伦理自律控制和他律控制。要通过建立健全技术评估和预警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违反生态伦理原则的技术产生。  相似文献   

20.
“3S”技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晓丽  贾若祥 《软科学》2005,19(3):67-70
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针对生态旅游与“3S”技术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指出通过充分利用“3S”技术优势,对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产品促销、产品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实施可持续化管理,对于解决生态旅游中出现的非可持续性问题,实现经济、生态、资源与居民福利等的综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