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丁健 《考试周刊》2009,(39):39-40
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发展成了话语理解和话语管理的一个综合性的认知理论。该理论是研究自然语言意义的构建过程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主要从语用预设、语篇分析、新词语义及语法四个方面对该理论的可解释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戴维森从塔斯基的Tx模式出发,得出一种基于经验的"真"理论,即由经验证据确立Tx语句的真实性,进而得出关于彻底解释的意义理论。戴维森的"真"理论不仅改变了塔斯基理论的逻辑性质,而且把塔斯基从意义到真的研究方向倒转过来,变成从真到意义的研究进路。戴维森从塔斯基那里真正继承的是"真"的初始概念,而塔斯基却误把Tx模式当作真之定义。  相似文献   

5.
戴维森纲领旨在提供一种自然语言的外延性意义理论而诉诸的约定-T模式,面临外延性和语义解释性之间的冲突而蕴涵异常的T-语句。这一问题因受到福斯特等人的批评而称为"福斯特问题"。戴维森力图诉诸语义组合性结构和典范证明、经受反事实条件检验和彻底解释中的宽容原则排除异常的T-语句,以捍卫其原则性理论立场。然而,戴维森做出的这番努力因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并未消除其理论面临的这一难题。这表明,跨越真之概念的语言层次的做法和建立一种严格非循环性语义论的目标是不可取的,戴维森纲领勾画的理想蓝图难以成真。  相似文献   

6.
文档变换语义学(FCS)是一种动态地描述自然语言意义的形式语义学理论。它从传统的蒙太古形式语义学发展而来,将语境纳入到自然语言的话语意义的解释,动态地分析话语的意义对语境的依赖关系,突破了传统形式语义学静态地分析句子意义的局限性。同时,FCS也为形式语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戴维森和达米特关于实在论语义学争论的关键在于把客观的真理概念作为意义理论的核心是否合理。达米特从认识论真理观及语言的理解在于辩护语句为真的能力两个方面对戴维森的实在论语义学进行批评。但通过对戴维森实在论语义学的分析和证明得出:第一,戴维森关于真理概念的思想并不是与人无关的,而是与人密切相关。它是解释者和说话者主体间交流的结果,客观的真理概念是人们获得信念和意义的基础;第二,识别语句为真的能力对于语言的理解并不是必要的,一个合理的意义理论建构仍然在于一种构造语句为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广告语中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段,隐喻话语的意义建构离不开认知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认知过程,对广告中的隐喻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从关联理论观点出发,话语标记语能对话语的理解形成某种制约.即通过话语标记语制约听话人认知语境的构建使听话人进一步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达到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话语标记语能对语用过程实施一种认知上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10.
体育采访话语是常见的媒体话语之一,它离不开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多重身份的构建,同时通过不断地构建新的联系来推进采访。以李坚柔冬奥夺冠后接受采访的话语为例,运用詹姆斯·保罗·吉的构建任务的理论,从身份和联系的构建出发对体育采访话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突破数理逻辑的形式框框,从自然语言的实际表达功能和交际功能出发,探讨自然语言的逻辑意义。文章提出,自然语言的逻辑意义是客观事理逻辑范畴之间的组合关系,它应当成为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对象。文章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初步分析了自然语言逻辑意义的结构,探讨了构成命题的语义模式。最后,文章介绍了自然语言逻辑意义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突破数理逻辑的形式框框,从自然语言的实际表达功能和交际功能出发,探讨自然语言的逻辑意义。文章提出,自然语言的逻辑意义是客观事理逻辑范畴之间的组合关系,它应当成为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对象。文章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初步分析了自然语言逻辑意义的结构,探讨了构成命题的语义模式。最后,文章介绍了自然语言逻辑意义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布莱克和戴维森关于隐喻意义是否存在的论争是当代隐喻研究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路向之争的集中体现。布莱克和戴维森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修正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证实理论,不同的意义概念使得他们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尽管在隐喻意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布莱克和戴维森都承认隐喻的整体性、非还原性,这使得他们并肩站在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直至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修饰性隐喻观的对立面,从而共同推进了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倩 《华章》2007,(11):199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可以造成交际上的严重障碍,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本文从歧义的积极功能出发,从话语层面来探讨歧义在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对实现成功交际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关联理论框架内对对比话语标记语but进行语用分析,以此揭示自然语言交际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戴维森的真理理论与意义理论的讨论中,真理理论对于意义理论是否充分一直有很大争论。这一争论的背后,涉及意义是否能够外延化的问题。意义的内涵主义者认为,真理理论对于意义理论来说并不充分,对意义进行外延主义解释行不通。戴维森对真理理论与意义理论的处理,表面上还存在矛盾:一方面,他认为真理理论对于理解意义来说是充分的;另一方面,这种充分性不能脱离意义而成立,作为内涵实体的意义无法在意义理论中消解。其实,这种张力体现了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巧妙之处,如果对真理与意义做出合理的解读,那么这一矛盾将会消失:真理和意义不是语词所指称的对象,而是在语言的理解与使用中显现出来的;并且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角度,讨论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I mean的语用功能,以此揭示自然语言交际的动态性,说明加强话语标记语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泛译     
蓝南 《教育艺术》2001,(6):59-60
泛译指的是泛翻译 ,也就是广义翻译。广义广到什么范围 ,也许无边。从狭义的翻译谈起。最狭义的翻译 ,可能是指把人类的一种自然语言的话语转换成人类的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话语。这是人类两种自然语言的话语之间单向翻译 ,比如 :把英语的话语转换成汉语的话语。如果人类的两种自然语言的话语之间进行双向转换 ,定义就要扩大 ,比如把英语话语转换成汉语话语的同时 ,也把汉语话语转换成英语话语 ,这在外交场合比较常见。类似地 ,多种语言即两种以上语言的话语之间的转换 ,包括单向的和双向的 ,乃至多向的转换 ,则要求定义进一步扩大。两种语言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话语生产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国梦的构建与传播在社会现有结构状态下完成和实现,核心问题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是话语意义的建构,二是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结构的构建。在话语意义构建层面,中国梦是一套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话语体系,体现了历史话语与现实话语、国内话语与国际话语、集体话语与个体话语、政治话语与社会话语的四个统一。在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结构层面,要从传播效果和受众出发,在话语构建主体上实现自我构建与他者构建的弥合,在叙事方法上实现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在话语表达主体上实现多元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在话语载体上实现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统合。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建立了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特定语境下新旧信息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指出该理论对正确理解话语意图的作用及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