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都布置学生一周之内做五份小作业:一、为新学期使用的随笔作业本取个有意蕴、有个性、好听、简洁的名字;二、写一篇短文说明名字的由来;三、在随笔本的扉页写一段与名字相关的“座右铭”;四、在随笔本的第二页写上随笔小栏目;五、为这些小栏目拟出广告词。  相似文献   

2.
<正>随笔写作教学是"以生为本"的一种作文教学活动与策略,以随笔写作为手段,以"题材训练"为特征,不断积累素材和写作经验,在训练中锤炼语言,磨砺思想,不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其他作文教学样式比较,随笔写作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写作者的自身需要,更加注重写作自由、写作实践。随笔作文教学运用"一书引路、一本实践、一刊推进、一案提升"的"四个一"机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育随笔的含义和功用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  相似文献   

5.
盛慧敏 《教育文汇》2006,(10):38-39
上课铃响了,我捧着厚厚的一摞子随笔本,拎着很夸张的大包,一头冲向教室,因为今天有点迟了。没想到,到了教室门口我脚一崴,单腿下跪,只听“哗啦”一声,50多本随笔本就从教室门口一下子抛撒到了讲  相似文献   

6.
随笔文写作是学生反思自我,建构自我的平台,是学校叙事辅导中的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随笔本为辅导媒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和相互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写作兴趣、挫折承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方面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经意间翻开高一时的随笔本,那些熟悉的文字又一次深深撞击着我的心扉。字里行间,藏不住青春的跃动和思维的火花。高一学年,语文的周末作业是一周随笔,一周剪报。特别期待有随笔的那一周,每个人都是。抛却尘世的喧嚣,整理心中的思绪,将我们的思考和感悟化作本子上一篇又一篇的随笔。老师说,她欣赏我们的随笔远胜于课堂作文。看作文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年来,我养成了课后记教学随笔的习惯。有时,捧起自己的教案本,细心品读一则则附在教案后面生动活泼的随笔,往往乐在其中。现采撷不同形式的五种随笔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9.
沈志媚 《师道》2007,(8):9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年来,我养成了课后记教学随笔的习惯.有时,捧起自己的教案本,细心品读一则则附在教案后面生动活泼的随笔,往往乐在其中.现采撷不同形式的五种随笔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 《少年月刊》2011,(12):13-14
武林要出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内容全是儿童文学人家人物的随笔。这些随笔,有的我很早就读过,有的我没有读过。读与不读,都有一份温暖和敬意存在心里的。  相似文献   

11.
沈志媚 《师道》2007,(7):96-9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年来,我养成了课后记教学随笔的习惯。有时,捧起自己的教案本,细心品读一则则附在教案后面生动活泼的随笔,往往乐在其中。现采撷不同形式的五种随笔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12.
当你从初中升到高中.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会布置给你一项特别的作业——随笔。这大概是最让人愉快的作文训练了、因为在这些没有命题的作文里,你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努力证明别人的观点.或者谈论一些你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虽然有时你也会为想不出写什么而苦恼,可是当你慢慢地写啊写啊,写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你的随笔本变得很旧,翻开来是密密麻麻颜色不一的字迹,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有多感谢随笔。是它给了你一个说心里话的空间、让你记下了成长中的种种情感和思想。特别是,它还会让你多一个好朋友,那就是你的语文老师.因为只有他(她)一直关注着你的随笔、分享着你的心情。有同学在来稿里写:“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向语文老师提议,给每周一篇的随笔定题目,这个建议最终被婉拒了,因为语文老师说:‘让他们写吧,他们也只会在随笔中写心里话。’”真的,如果没有随笔,我们也许就辜负了青春。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对于随笔,不少同学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随笔吗?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为特色。在我国,最早使用"随笔"这一名词并为之下了定义的人是南宋时期的洪迈。洪迈在《容斋随笔》的序中说:"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简单地说,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叫"随笔"。  相似文献   

14.
随笔,就是言说心底最随常的感悟,照此说来,它仿佛就成了最好写的一种体裁。但是,事实上,真正写好随笔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独特的深情、看似慵懒的深邃、入木三分的才情和绝不雷同他人的思考,尤其是学术随笔。好的随笔是对自我入思过程的全程纪录。一直觉得肖川老师所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就是昭展这种入思过程的一本好书,也因此一直期待着他新作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当你从初中升到高中,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会布置给你一项特别的作业——随笔。这大概是最让人愉快的作文训练了,因为在这些没有命题的作文里,你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努力证明别人的观点,或者谈论一些你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虽然有时你也会为想不出写什么而苦恼,可是当你慢慢地写啊写啊,写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你的随笔本变得很旧,翻开来是密密麻麻颜色不一的字迹,到了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乡土中国》在国外,费孝通以《江村经济》闻名于世,但是,在国内,他最著名的著作应当是《乡土中国》,而费先生也以为这是他所有著作中最得意的一本。这本书的著作风格有点像随笔,把自己对乡土中国的感想表达出来,但与一般的随笔不同的是,这本书中的文章是以理论为基础的,例  相似文献   

17.
应试作文不同于平时的随笔,随笔可以随意选材,可以不顾及章法,而应试作文则必须根据要求写作,行文要讲章法;也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的篇幅可长可短,而应试作文规定了字数,限定了话题。如果说随笔是一场自由式  相似文献   

18.
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增长才干,一本好书可以让你找到前进的方向,一本好书甚至可以让你改变命运.<培根随笔>就是这样的好书,你阅读了吗?  相似文献   

19.
王淦生 《师道》2010,(6):14-14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一直是给我的学生准备两本作文本的:一本为课堂作文,专让学生做那些八面玲珑、四平八稳的应试之作;一本为课余随笔,属于学生抒写心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性灵文字。  相似文献   

20.
随笔并非纯是随“笔”。更多的是一种随“心”。每次写随笔,都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地忆、慢慢地想,这不就是一个咀嚼、沉淀生活的过程么?随笔让我们有个空间描绘眼中的世界,宣泄心中的情感,反过来,我们也通过写随笔而对生活有了更细致更深入的考察,对外部世界、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