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文章基于对生活的数学化教学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如何把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情境,如何从生活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如何把生活经济转化成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文章基于对生活的数学化教学理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如何从生活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如何从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规律;如何把生活经验转化成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新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理解。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于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七年级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张巍华 《辽宁教育》2008,(12):44-4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快乐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教学中,把对数学推理的理解从狭隘的解题运用经验层面,拓宽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智慧层面,是让学生真正形成数学推理能力的关键.数学教师需要对推理经验理解进行梳理,并上升到理论层面,这需要从两种基本形式把握数学推理的实质,并通过数学活动与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玉雪 《学周刊C版》2011,(5):138-13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实践,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6.
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勾股定理应用”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例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苏奕兴 《学周刊C版》2011,(3):177-177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情感、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能很好地落实数学理念,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实际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使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身边有数学,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趣味性。一、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