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学情分析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学情分析进行探讨,重点讨论了学情分析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指出学情分析是实现课堂高效教学以及培养德才兼备学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是课堂主体",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首先是做好学情分析。将学情融入实际教学,关键在于对"情"的分析。初中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重视学情分析,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新课改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13,(10):66-67
研究学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确保顺利实施教师“少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语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现状,我选取了从1999年到2012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提到“学情”的文章,共185个样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的学情分析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体现的学情状况并不一致。所分析的学情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依据“学情”预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  相似文献   

4.
林正委 《考试周刊》2012,(86):116-116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有效课堂教学应从了解学生、研究学情出发。了解学情分析的途径和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实施教学.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了解学情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针对学情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时,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辅导才更具针对性。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学情调研的基本手段,扎扎实实地掌握和使用学情信息,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灵活、准确地把握学情。学情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情施教,灵活地组织教学,学情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案了解学情,学案是师生互动的平台,能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真实的认知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细观明察来了解学情,  相似文献   

7.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需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贴近学生学情的做法归纳为立足“四点”。一是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名教师必做的功课之一。  相似文献   

8.
冯春芳 《成才之路》2013,(12):45-45
语文教学是学校的基础学科,然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学生没兴趣学,教师不知如何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情的分析深入细致,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专业为本,才能真正做到联系学情搞好语文教学。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体育运动学校,  相似文献   

9.
面对借班上课,学情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在设计教案时,通过预测分析学情;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学生表现分析学情;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总结回顾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出发点,能够使语文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0.
"文本再构"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学情与教材内容的融合。本文从实际学情、教材内容以及语量控制三个方面介绍"文本再构"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尤为重要。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可以从学习需要、学生特征、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学情分析不仅有相应的策略,更是提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学情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学情是教学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教学往往是一盘散沙;只有针对学情设计环节才能真正确定重难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3.
依据学情进行教学指的是以学生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自身实际认知水平下更好地理解数学含义,从而提升自身数学水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萌芽状态,其学习能力也不强,如果数学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依旧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最终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以依据学情教学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从多种角度对学情教学法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解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水平,我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了调查。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只有25%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有33.3%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有42.7%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的依据。可见,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本就没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就是少数关注学生学情的教师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实现,而这些基本是属于后置性的,只有5.2%的教师能通过"课前预习检查"和"课前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展开有效教学,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教师应研究学情,准确把握学情,基于学情实施教学.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真实性原则,未深入分析学情,主观臆断,因而必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兴趣特点、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要素,对学习对象进行综合立体的分析,从而为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便成为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学设计之前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常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学情分析环节。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如:对学情分析认识不足、内容不明确和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笔者正是从存在的这些问题出发,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并提出学情分析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学情分析是运用科学的方式全面、深刻地把握学情,进而以学定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创造性工作。调查表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么基于过去的教学经验给现有学生的学情直接“贴标签”,要么简单地“移植”或“搬运”教学参考资料中给出的学情分析(刘岗、田静,《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27期)。前者反映出教师过于倚重主观经验而非证据,  相似文献   

18.
学情分析是中国本土化的话语,它的产生与教学论研究的转向关系密切。教学中"学生的发现"促使教学论研究转向。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把教学看作整体性工作。学情分析的目的是"以学定教",其内容是对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因素分析,侧重于方法论和实践的层面。目前,建立学情分析的内容框架尤为迫切,并且分析的内容要具体化和细化。  相似文献   

19.
关注学生学情,精准施教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情的教学价值、把准学情的核心特质,并注重基于学情的适度拓展,使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为中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必须基于学生的学情.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更好地站在儿童角度设计教学,让国家课程成为儿童课程;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立足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更好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