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媒体自身和广大受众的重视,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等平面媒体,都纷纷开办各种各样的民生新闻专版(专栏),回应受众的期待。新闻实践表明,民生新闻的着力点就应当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为受众提供细致入微、实实在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情感元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再加上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于是情感元素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从民生新闻中的情感元素产生、民生新闻的研究对象以及情感信息的表达方式着手分析情感类新闻存在的优缺点,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元素在民生新闻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必须跳出情感表达的既定框架,谋求新的出路、尝试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徐永生 《新闻爱好者》2008,(11):122-122
近年来,以民为本,关注民情,倾听民声,报道民意的社会新闻,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在媒体中遍地开花,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和视野,业内人士称之为民生新闻。无论是平面媒体或电视媒体的各个层面,都将民生新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得到了受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从电视媒体来讲,这类新闻,因为贴近百姓的实际和生活,语言、画面丰富多彩,更成为各家电视媒体提高收视率,受众最爱看的的黄金档栏目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变化,以及媒体在内容产品细分上的发展,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和喜爱。民生新闻栏目,乃至广播民生新闻也在近些年纷纷涌现。作为新闻的一个种类,民生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其制作理念、流程也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作为主创团队的重要一环,主持人的定位颇受关注,特别是在广播融合新媒体的大趋势之下,广播民生新闻主持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自身,本文将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正因为反映了百姓的利益,因此在社会的反响才会如此激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报道在我国群众的受众程度逐渐提升,同时,在我国社会的响应程度也逐渐提升。为了维护民生新闻在社会舆论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引导社会成员正确的价值观。针对新闻媒体而言,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五花八门,所以,对新闻采编的艺术性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想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不断完善新闻采编的艺术形式,从而承接新时代精神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受众心理:社会新闻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播电台播出的大量新闻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有力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耳朵”,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的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姜宗俊 《新闻前哨》2010,(10):97-98
在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以其鲜活性、贴近性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而其独特的新闻角度,也是其在与报纸社会新闻及电视时政新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李秀 《新闻传播》2010,(6):167-167
近年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广大媒体的重视,也引起了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民生新闻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地域主流媒体的地市报,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大做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李胜瑜 《新闻窗》2014,(3):61-62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县级媒体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作为县级媒体中的主流宣传载体,越来越多的县级电视台充分发挥“离老百姓最近的新闻媒体”的优势,尝试开办具有各自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广告市场的青睐。从民生新闻引发的收视浪潮我们看到了民生新闻独特的生存价值,那么办好一档民生新闻,除了准确新颖的节目定位外,更应该从民生新闻采访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孟庆楠 《新闻世界》2011,(3):138-139
随着消费主义思潮的发展,新闻消费主义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媒体报道着眼于对公共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而失去了原有的独立与客观。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受众角色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消费者,媒体生产新闻以满足受众的消费欲望。新闻消费主义现象应该引起媒体人员和受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莺 《传媒观察》2008,(6):52-53
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新闻传播中令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的作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也已成为电视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扩大民生新闻的反映面社会在发展,国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的内涵就越丰富。这为传媒扩大民生新闻的报道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呈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海量的信息也会让受众在选择时更加注重那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常规武器",其中也蕴含了大量受众所关心的热点信息。在新的形势下,更大发挥时政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建立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需要媒体改变观念,创新思路,运用一体化思维,尊重受众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在整体上把握信息源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就是要媒体衔接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准确把握新闻信息源的基础上,着眼于满足受众的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做到既传递"声音",又抓住"需求",力争实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5.
魏志峰 《青年记者》2007,(17):57-5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媒体对社会民生关注程度的增强,民生报道因其特有的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所引起的受众广泛兴趣,成为媒体报道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辛昕 《记者摇篮》2007,(6):56-56,55
2002年元旦,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中国电视界民生新闻节目从此便风生水起。它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培植着受众对媒体的亲和力,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民生  相似文献   

17.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与民生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因为其主流受众集中,因而有助于在政府部门、受众与媒体之间构建起一个最佳互动平台,有助于信息的良好发布与反馈,最终促成一些有利民生的政策出台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党报为党传言,又为人民代言,就更应在做大做强民生新闻方面下功夫,让民生新闻成为党报创新的一大亮点。党报抓民生新闻应从哪方面切入呢?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做好新闻策划近年来,党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毛淑慧 《新闻窗》2011,(5):35-36
民生新闻是一种以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新闻。近年来,各类媒体中民生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事实证明此类新闻也最能引起受众的关注。但同样是民生新闻,有些栏目观众愿意看,而有些栏目却因为收视率太低面临停播的境地。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赵文晶  贺婧 《中国出版》2012,(24):44-46
民生新闻要求媒体关注受众需求,重视同受众的互动。网络媒体的诞生迎合了民生新闻的要求,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研究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民生新闻的特点,概括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的表现形式,研究网络民生新闻如何通过立体化的传播来正确引导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公众行动。  相似文献   

20.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无论原有的主流媒体电视、报纸、电台,还是新兴网络媒体,都在用民生新闻争取占有最大的受众市场,而民主、公开的话语环境,催生了民生新闻节目。显而易见,民生新闻应民众话语需求而生,理当为民众生活服务。如果说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起到的是上情下达的作用,那么,民生新闻则更加突出下情上达,反映民声民意,更好地实现上下对接与沟通,利于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