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谦 《视听界》2010,(6):64-67
中国本土青春偶像电视剧(以下简称"偶像剧")的大量出现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通常被视为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开山之作。对青春偶像剧比较公认的界定是"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这个定义较为符合青春偶像剧的创作实际,但若考虑到本世纪初大量出现的民国青春偶像剧,那么将"主要场景为现代"修正为"精神主旨为现代"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2.
青春偶像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类型,以其美的特质吸引了很多忠实观众。青春偶像剧美的特质首先在于对偶像美的塑造;其次在于制作上的唯美倾向。讨论青春偶像剧的目的在于明确其类型元素,为创作者们制作出精良的作品提供借鉴,革故鼎新,摸索出一条属于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李瑞 《传媒》2017,(21)
据统计,2017年1月至7月,国产电视剧产业投资热度和规模继续保持高位,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138部5648集.在近两年的爆款电视剧中,青春偶像剧占据了很大比重,如表达年轻新主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青春偶像剧《冰与火的青春》《加油吧实习生》《择天记》等不仅收视火爆,还一度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并在丰富受众精神世界、提高道德素养、培育良好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从粉丝文化、青年文化、大众文化等理论视角入手,通过对部分偶像剧展开案例分析,探讨我国青春偶像剧的特色,以及消费文化视域下青春偶像剧的发展方向,以加深对国产青春偶像剧认识,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蕴含和价值诉求,助力青春偶像剧成为正能量传播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任冰 《今传媒》2012,(7):73-74
近年来,我国青春偶像剧迅猛发展,它以优美的故事情节,靓丽的男女偶像演员吸引着广大青年观众,在电视剧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青春偶像剧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青春偶像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第一部公认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出现至今,青春偶像剧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同时,由于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青春偶像剧成为当今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热点。那么青春偶像剧到底具备怎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得到众多青年受众群体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青春偶像剧的大众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兴盛,为广大观众所消费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成了大众文化的主力军,青春偶像剧作为当前电视剧类型中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其具有的消费性、娱乐性、重复性等特征无疑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独播剧的价格不断上涨,致使省级电视台走上了电视剧"自产自销"的道路。随着自制电视剧的电视台数量增加,电视台竞争加剧,致使其在自制电视剧过程中呈现出两大突出现象:一是翻拍火热,二是追捧青春偶像剧。本文从省级电视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出现这两大现象的原因、弊端并探讨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收视率创下了一个不小的高潮,同时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顶着“国内第一部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称号,在国产青春偶像剧收视情况不甚景气的背景下,《恰》剧的热播及其激起的巨大反响值得我们思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从《亮剑》谈新视角下的"红色偶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凡提到“偶像剧”,人们往往把这一概念和”青春”二字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由日韩舶来的所谓青春偶像剧大都是以活跃,动感,时尚,热情的青年一代作为主角呈现给观众的。近年,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影视制作人也争相效仿.打造了一系列青春偶像明星。在充斥着青春偶像的电视频道中.一部主旋律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亮剑》横空出世.迅速掀起了收视旋风.重新唤醒了观众被精致而慵懒的“小资”情调麻痹已久的审美趣味。这部电视剧颠覆性地塑造了一位崭新的军人形象李云龙,这一“红色偶像”以粗砺阳刚的魅力征服了观众,为“偶像”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市场化生产越来越明显。市场化生产带来了电视剧制作的高速度和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电视剧题材类型划分的渐渐成型。戏说剧、秘史剧、武侠剧、推理剧、青春偶像剧、言情剧等等,不一而足。每种类型的电视剧又都是由内部各种类型化的元素组成,农业题材电视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奋斗》的传播艺术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解析电视剧<奋斗>的传播艺术.作为青春偶像剧这一类型剧的最新代表,<奋斗>在继承一些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具有创新套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它传达的则是传统与反叛共存的价值观;而从影响力来看,<奋斗>实则为受众展开了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时话.  相似文献   

12.
青春偶像剧是广受青年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偶像剧既是一种青春消费,同时又具有消费青春的特征,文章从青春消费、炫耀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探讨青春偶像剧中的消费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建明 《今传媒》2004,(2):37-37
古装电视剧《天下粮仓》轰动一时,意得志满的编剧、导演一干人等又聚在一起打算侍弄姐妹篇《天下大业》。据透露,该剧将沿用当前影视界“美人计”的惯用伎俩,启用一些青春靓丽、朝气蓬勃的青年演员,并将其定位为“宫廷青春偶像剧”。  相似文献   

14.
节目     
《视听界》2007,(5)
"样式"栏目收录了四篇文章,分别涵盖了电视剧、电台夜话节目、电视真人秀和电视新闻纪录片四个领域。《台湾偶像剧的本土化实践》的立足点是台湾偶像剧,讨论的核心则是"如何在文化全球化与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美国电视剧在全球范围的热播缔造了大众文化语境中欲望消费的神话,也不断谱写着消费时代艺术传播的新模式.本文主要以近两年来风靡全球的青春偶像剧<绯闻女孩>为例,结合其他美剧作品,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当代美国热播电视剧作品在艺术传播上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形式与特点,并对这些作品所负载的负面信息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在青春偶像剧华丽精致的现代爱情故事背后,充斥着一种男性的观看意识,剧中的一切都以满足男性的视觉愉悦为旨归.从人物的性格塑造到叙事结构的编排及镜头语言的运用,无不体现了现代人们的一种"窥淫"心理.  相似文献   

17.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青春剧,是指集数不多(30集以内)、大量启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剧种。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日本,起源于漫画。目前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来自韩国和台湾。  相似文献   

18.
安锋 《传媒》2017,(14)
韩国青春偶像剧是韩流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叫金三顺》《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诸多"现象级"韩国青春偶像剧在中国的成功传播,主要得益于韩国电视制作者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范式创新和文化创意,将自己的创意用于制播后将其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进而充分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这种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发展特色,值得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制作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瑶琤 《今传媒》2012,(5):145-147
偶像剧作为东亚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对该地区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偶像剧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偶像剧为例,通过对偶像剧的文本分析和产业化策略的研究,论述了偶像剧对偶像剧制作本身、对相关电视剧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文化领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偶像剧所带动的文化新潮流无论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肖帅 《视听界》2011,(1):35-38
暑期被人们称作“偶像剧季节”,每年的暑期档,各大卫视都会推出各种偶像剧展开收视之战。2010年的暑假也不例外,其中引起较大反响的两部偶像剧是湖南卫视播出的《丝丝心动》和江苏、重庆等四家卫视同时播出的《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以下简称《美女如云》)。两部偶像剧在许多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均是卫视自制剧,都有很深入的广告植入现象,都是电视台为某品牌而打造的定制剧,两剧的火热播出引发了荧屏内外的战争——赞助商品之战和电视收视率之战。定制剧为未来的电视剧制作拓展了一个崭新的可供借鉴的疆域,然而是否能够健康成长,还需拭目以待。本文以这两部电视剧为例,对比分析此类电视剧的艺术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