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已过去80多年了,功过得失究竟如何?用沈雁冰自己的话说,五四时期崛起的老作家及2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作家,都与《小说月报》有过密切的关系。作为革新期《小说月报》的主编,沈雁冰开风气之先,基本上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格局,而且也基本上设定了《小说月报》后来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文学期刊"的一系列特性。叶圣陶甚至说:"自从《小说月报》革新以后,我国才有正式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之所以取得不同凡响的声望,这与沈雁冰十分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1920年11月下旬,时年26岁、做编译工作已有4载的浙江桐乡青年沈雁冰被商务印书馆擢拔为《小说月报》主编。商务印书馆的老板希望靠着这一动作彻底改变杂志销量每况愈下的境况。  相似文献   

3.
《小说月报》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其杂志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时读者主体由旧式文人转变为新式学生与城市大众,原有的杂志内容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开始,《小说月报》在主编沈雁冰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改革,放弃以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等栏目为主要内容的办报理念,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同时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积极宣传治世救国之道的办报理念,通过开设专注、专栏、文学家研究、海外文坛消息、评论、创作批评等栏目,刊登大量翻译和白话文文学作品,吸引读者,提升销量,成为新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同时,《小说月报》也借助改革,建立起编辑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读者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被动启蒙转变为积极参与杂志构建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4.
沈知方:冒险和投机兼备的出版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知方是和世界书局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创办世界书局前,他就创办过多家出版机构,像国学扶轮社、古书流通处,其中许多是他在业余办起来的。此后他也创办过几家书业如启明书店之类。在上海出版业人中还少有类似的人。尽管有如此丰富的经历,他却是在商务印书馆成长起来的,也尽管商务并不是他服务书业的第一家。他供职的第一家是会文堂书局,时在1899年。因为在书业中表现出的才干,商务印书馆的夏瑞方特为赏识,因此之故1900年沈得以转入商务供职,发挥他长于交际的才能做跑街。后来改做顾问,月薪达2000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数目,许多年后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时,月薪才不过100元。  相似文献   

5.
董瑾 《编辑之友》2006,(4):76-78
沈雁冰,即茅盾(1927年发表小说《幻灭》时始用此笔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家.他在1921~1922年主编《小说月报》时期对该刊全面革新,使其成为五四以后从事新文学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纯文学刊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办刊思想基本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发展格局,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探讨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的编辑活动特点及其中蕴涵的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小说月报》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兰 《中国编辑》2003,(3):86-88
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到1932年“一·二八”因商务印书馆遭战火而停刊,历时二十一年。《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刊物。这份刊物不仅培养出中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而且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的摇篮,“五四”以后的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巨匠们许多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有多份文学杂志命名《小说月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它在1921年革新以后,是中国新文学的一面旗帜,影响很大.由于它革新内容,招来鸳鸯蝴蝶派的攻击,引起一场历时不短的论战,并促使商务当局另出一份《小说世界》来解决矛盾.《小说月报》在革新以前,在民初文坛,也独领风骚.鸳鸯蝴蝶派的鼻祖之一李健青说:“当时小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初,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个有着十多年历史的全国性的旧文学刊物《小说月报》,被奇迹般地改造为全新的高质量的新文学刊物。这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最重大的实质性事件之一。人们在谈论《小说月报》时,无不首先说到沈雁冰(茅盾),那是对的。因为,首先是从1920年开始,沈  相似文献   

9.
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期刊内容方面大刀阔斧,期刊形式方面则“袭其旧制”,迁就妥协。运作一年,他终于无法回避这一矛盾了。朱湘于1921年11月27日及时致信沈雁冰,提出更改刊名的建议: “《小说月报》自改革后,兼登戏本、诗歌,原名与内容似不切合,现在十二卷近完,何不乘此把名字改了?” 沈雁冰没有采纳朱湘的建议。他无法采纳。对《小说月报》刊名,他早在上任之前,或许就已心存疑问,有意更改了。文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务报告》中  相似文献   

10.
浙江平湖人徐调孚(1900—1981),从20年代到70年代做了半个世纪的编辑工作。他平淡的一生中,却在近代以来中国三家主要的出版社,都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和印痕,也算是少有的佳话。因之他的编辑生涯可以分成三个时期,一是商务印书馆时期,一是开明书店时期,一是中华书局时期。商务印书馆时期为10年。他从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入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函授学校部,大约是经人介绍给张元济遂得以补习生资格转入编译所,约在1921年参加编辑《小说月报》,与那时在商务中的沈雁冰、郑振铎、胡愈之、叶圣陶等交往甚密,成了朋友。在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时,他是主要的助手,并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会员,郑离任去欧洲游历,留下  相似文献   

11.
吴平  向敏 《中国编辑》2015,(2):80-83
1922年创刊的《儿童世界》被誉为"中国儿童报刊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而且是郑振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主编的第一份杂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虽然郑振铎担任主编仅一年时间,但是在其精心培育下,《儿童世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并获得儿童读者的青睐,为日后跻身少儿"名刊"奠定了基础。文章试图从编辑视角对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情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何谓“鸳鸯蝴蝶派”》一文,说到“鸳鸯蝴蝶派曾创办过百余种报刊,如《小说月报》……。”一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说:该文说到的《小说月报》,应为茅盾等同志主编的进步刊物,怎么会是鸳鸯蝴蝶派呢? 《小说月报》能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刊物?我们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伯海同志撰文,简要介绍《小说月报》的始末,借以答复读者。  相似文献   

13.
《小说月报》(1910-1932),共分为两个时期,革新前的《小说月报》(1910~1920)时处清末民初,当时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都相当低下,社会上较普遍的反映是一般读者看不懂新文学,它一直是鸳鸯蝴蝶派文人和林译小说的地盘,以刊载娱乐性、消遣性文学作品为主。革新后的《小说月报》(1921~1932)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后者接受了前者的阵地,逐渐发展成为新文学杂志中的一支生力军。在这一过程中,沈雁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供给烦闷的人们去解闷,逃避现实的人们去陶醉;文学是有激励人心的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14.
1921年成立的世界书局,是旧中国经营规模仅次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很有影响和实力的民营出版机构。世界书局和商务、中华一样,也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刊行。抗战以前,书局出版了大量经史子集类古书,影印的《十三经注疏》、《经籍纂诂》、《说文解字段注》、《说文通训定声》、《四史》、《资治通鉴》、《昭明文选》、《诸子集成》、《元曲选》等。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科书的滥筋、发展与竞争》一文,看到:“书店之间教科书竞争激烈的程度,有时甚至闹得宣诸报章,对簿公堂。例如开明书店林语堂编著的《开明英文读本》一纸风行,世界书局推出《标准英语读本》,而其中材料,颇有与开明雷同之处。开明书店因此在报上指责世界书局,世界书局认为是中伤它,就向法院起诉,控告开明书店损害名誉,闹得满城风雨。但两家书店因此增添了知名度。法院判世界书局胜诉,但社会上多同情开明,可算是两胜俱利。”社会上人们知道这场官司世界书局胜诉的多,知道世界书局从此以后就不再发行《标准英语读本》的人却很少。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世界书局最近出版了大陆作家所写的《张爱玲传》和《林徽音传》。总经理严初表示,该书局今后将以出版人物传记和文史哲著作为主,希望能以此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林纾的古文,在其生前已被整理为三集:《畏庐文集》(商务印书馆1910年版)、《畏庐续集》(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畏庐三集》(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林纾去世后,其弟子朱羲胄在《贞文先生年谱》(世界书局1949年版)中辑佚了数篇。20世纪80年代,张俊才先生编辑《林纾著译编年》,对林纾文作了较为详细的揭示,不但较全面地列出了林纾文的篇目,还标注了具体的出处,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便利。1990年,林薇先生在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新文学期刊的出现 ,逐渐形成了新文学迅速冲击旧文学的浪潮 ,一些文学团体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 ,。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属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同时 ,文学研究会也通过该刊 ,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 1910年 8月 2 9日创刊于上海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2年 ,因商务印书馆遭“一·二八”战火而停刊 ,最后一期是 1931年 12月 10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 ,历时 2 1年有余 ,共出 2 5 8期 ,又另外 3…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远程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期.当时,我国的私营出版机构,充分凭借自身雄厚的人才智力资源、丰厚的纸质媒介资源的优势,兴办的术科函授教育格外引人瞩目.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3月创办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专门函授学校,首先开办英文一科,正式拉开了近代函授教育的序幕①.此后,文明书局、上海新中国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纷纷创办了颇具特色的函授学校.至此,近代私营出版机构开办的函授学校俨然已成为当时一支重要的函授教育办学力量②. 在上述的函授学校中,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及开明书店创办的函授学校均"有着显著的成绩和光荣的历史"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在中国早期远程教育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很显然,倘若把近代私营出版机构从事的函授教育事业作以专题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理价值,而且亦不乏较强的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社和中华书局附设函授学校的办学情况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已有数篇学术论文问世,对其办学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北部一个叫乌镇的水乡小镇上,本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后来在发表新文学作品时经常署用的笔名。之后,茅盾便逐渐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在阅读一代文豪茅盾生平时,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经历,特别是任《小说月报》主编的两年时间里对该杂志进行全面革新的业绩,对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的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习借鉴先辈编辑家编辑工作的成功经验,创新编辑思路,不断改进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正是本人撰写这篇文章的动因。1910年8月,商务印书馆的第5部杂志——《小说月报》在上海诞生了,1932年1月因“一·二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