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奇  夏丹丹 《今传媒》2012,(8):12-15
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力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已成为共识。河南电视台《"十八谈"映象版》运用现代多媒体联动的传播优势,建构河南形象,打造城市名片,营造出奋发图强的舆论态势,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茹  苏蕾 《新闻知识》2007,(10):23-25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人注意。所谓"第一时  相似文献   

3.
解读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现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勇 《编辑之友》2006,(4):58-60
一、"栏目主持人":命名与意义 "栏目主持人"现象,作为高校学报进行栏目建设的实验地,最早是由《南京大学学报》(下引高校学报,皆指其哲学社会科学版或人文社会科学版)于2000年第1期开始实施的.当然,最初的四个栏目后边注明的并非现在的"栏目主持人"而是"本专栏特约主持人".此后几年,《南京大学学报》一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局面.从2004年、2005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求是学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复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十几家高校学报都先后推出了"栏目主持人"制度,开设了一个或几个由"栏目主持人"主持的"栏目".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颁布,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崛起"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平台。新闻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对中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1]新闻媒体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仅担负着新闻报道、信息服务、意见沟通等传统功能,同时还担负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诠释、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磊 《传媒》2014,(15)
正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保持活力的秘诀在于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拓展产业链条。河南电视台曾先后创办了戏曲擂台栏目《梨园春》、武术竞技栏目《武林风》等有着厚重文化韵味和河南元素的电视文化栏目,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土电视媒体的结合创新之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南电视台坚守"文化中国"定位,从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中寻找动力,从开发新内容上谋求发展机遇,以开放办台和内部革新战略,对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6.
1 高校档案与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是国家区域经济调整和发展的一件大事,在河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关键是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就这层意义而言,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高等学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全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开拓创新求实─—评郑州晚报《中原传真》新闻版陈金华郑州晚报《中原传真》新闻版问世一年多来,刊发了300多期,深受读者好评。究其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栏目较多,文章短小,以大量的信息服务于读者。其中有通过传真接收、新闻时效性很强的《热线传递》和...  相似文献   

8.
成茹  苏蕾 《军事记者》2007,(11):42-43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  相似文献   

9.
李攀 《今传媒》2015,(1):52-53
随着新媒体的发生与信息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传统新闻格局被打破。因传统公共新闻生产策略的日益失效,中国公共新闻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日益支离破碎,并且摇摆于联播新闻与民生新闻之间,且在具体生产中面临公信力丧失与日益碎片化的窘境。山西卫视的《民生大接访》在面对新媒体挑战时,转变生产策略,以栏目为媒介搭建社会话语平台,改变传统对大众话语"堵"、"泄"的应对策略,代之以"疏"的方式,栏目本身既获得了收视成功又为构建中国真正意义上公共空间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9,(12):38-49
话语与社会变迁理论认为话语能够投放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影响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和信仰,由此构成利益角逐的社会力量。研究选取主流媒体《人民日报》1949-2019年环境报道1254篇抽样样本为研究对象,以"话语包"和"价值观框架"研究中国在地性环境话语变迁与意义实践路径。主流媒体环境报道存在七种话语框架生产模式:环境卫生框架、国家主权框架、经济争夺框架、制度理性框架、技术治理框架、生存危机框架;框架签署矩阵显示环境话语生产存在变迁性、匹配性和修辞性,爱国、规范、文明构成意义实践系统的"纽结点";通过制造对立认同、价值定位、凝聚共识进行媒介动员。建议主流媒体环境话语传播从劝服到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转变,话语体现环境元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凭借对环境话语的价值定位、合法定性的话语供给和意义建构来共意动员。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为什么要推出这一栏目?该怎么看待这一栏目的价值和意义?当下的舆论场对主流媒体又有哪些新的考验?今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推出全新栏目《求证》。截至2月底,已经刊出6篇报道:《郑东新区是不是空城》、《钱云会之死——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宫小村调查——残害儿童硫酸泼脸不是事实》、《用工真的很荒吗?》、《网上热议上海一些居民1月电费翻番——电费为什么有变化》、《汉中天然气——强行收购还是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疆经济报》"经济生活"版的"创业路上"栏目推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稿件,在读者中间产生了良好反响,可以说,它是《新疆经济报》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和人本关切的较为典型的栏目之一。一2009年1月,《新疆经济报》"经济生活"版开设了新的栏目"创业路上",它是在全国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和《快乐男声》两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对比为例,采用话语研究的方法,融合传播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知识,在媒介经营的框架下,探讨中国现阶段"大片"式的电视综艺栏目媒介经营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河南日报》连续推出署名为"何平"的九篇大型政论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平常的新闻语境中,新闻话语总是一副客观、简洁、平实的硬性形象,它总是在有意地躲避叙述中情感的渗透与评判,新闻事实过滤掉了生活与情感的气息,新闻人物成了记者笔下的道具与材料,你听不到他内心悸动的真正颤音,对新闻真实感的追求遮掩了生活的灵性,新闻变得冷硬。《大河报》"都市倾诉"版,为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7.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科教栏目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使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栏目除了要保持应有的文化品位外,也要贴近寻常百姓,契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刚开始走精英路线的《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曾面临着不温不火的困境。之后,栏目进行了大胆改革,通过栏目定位大众化、讲述方式故事化、讲述风格平民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调整,更加把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与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让观众对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像娱乐节目版一样津津乐道,最终使《百家讲坛》成功转型为"大众讲坛"。在当前大多数电视文化类节目日趋式微的形势之下,《百家讲坛》的成功值得所有电视媒体探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彩红 《今传媒》2011,19(3):126
成就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必须面临的政治任务,过去,它通常以一种宏大而空洞的政治话语方式出现,以数字堆积、成绩罗列的枯燥特性,令众多媒体感到"吃力不讨好"。南宁电视台《南宁新闻》"喜拍南宁新变化"系列活动,积极探索成就报道使用大众日常话语方式表达的新途径,为时政新闻栏目如何做好成就报道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新浪法人微博为研究样本,对其三个评论栏目"你好,明天"、"人民微评"、"微议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微博进行抽样分析,探究其评论栏目的话语呈现特点。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话语呈现方面,呈现出权威的话语方式、"对话性"的话语空间、富有公信力与责任感的话语品质。同时,本文针对其存在与粉丝之间互动不足、一家媒体不同"面孔"的冲突、新闻评论的娱乐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增加评论反馈、寻求与母报的平衡、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等,以期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