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租界对中国民营报业影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租界的存在,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具体到中国民营报业的发展有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重要民营报刊的发祥地和栖息地;第二,它客观上为进步民营报刊提供了庇护;第三,它给民营报业带来了近代报业文明。  相似文献   

2.
张立勤 《新闻界》2012,(5):75-80
1927年至1937年中国民营报业的发展达到鼎盛期.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和审视这一时期民营报业的政治环境,试图从历史情境中还原当时民营报业与政治的多维关系,从而把握和洞悉中国民营报业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报刊整顿.明确和规范了办报主体及加强报刊资源的整合等措施。改变了报刊市场的无序状态。与此同时相继成立报业集团则明确了报业改革和媒介产业化的方向。我们认为,报业产业化的条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生产力支持,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二、政策和管理层的支持,这直接涉及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三、投资支持,中国报业发展至今主要是靠自身造血即广告或发行收入获得利润。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入中国报业受到限制,目前看来报业通过向银行贷款以及自身的有效经营基本能够解决报业发展中的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4.
左军 《报刊之友》2014,(2):52-53
报业托拉斯是当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一种垄断经营现象。在我国新闻史上,民营报业曾经出现短暂的托拉斯倾向,但由于发育不完整,只被学界称为“报业托拉斯雏形”。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及发展均能透视民国报业发展状况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中一些举措对我国现代报业经营管理也不失启迪。对此,笔者通过梳理十年来(2003~2012年)关于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现象研究的文献,试图在这些研究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邢瑞  范以锦 《传媒》2012,(3):72-73
本文针对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政策背景,论述了资本运营对于中国报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应对国际传媒集团挑战、盘活自身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化"和推动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重要性,其次结合具体案例描述了当前中国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报业在现有政策背景下进行资本运营实践必须把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报业经济这一概念是1992年由中国报协提出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主要交易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992年挂牌。经过8年的各自发展,报业与资本市场开始了互相渗透,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报业涉足资本市场能否使报业扩张驶入快车道?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1995种,分属约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其中日报约有900家,每日下午出版发行的晚报约120家。由于现代报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都市化的产物,我国报纸的读者主要集中在城区。有调查表明,我国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报业发行经营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并没有多大改善。但《申报》、《新闻报》等民营大报加大了自主发行力度,不断借鉴西方报纸发行理念的同时,结合本土报业实际,逐步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自主发行模式及其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广州报业零售市场调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升  罗雄 《新闻记者》2002,(12):53-55
零售状况是衡量报纸的读者拥有量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一个地区报业发展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参照。近年来 ,在广州地区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三大报”还是“新生代”的报纸 ,无不将零售作为开发本地市场的突破口。2001年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广州市现有的3026个报摊中 ,按各城区报摊多少的比例抽样选择90个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地区报刊零售市场的流通情况和读者的阅读取向 ,对广州报业市场开发不无启示意义。一、广州报摊零售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 ,广州市每个报摊零售报…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21)
报业实现战略转型,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然而当前受体制约束,报业只能采用剥离经营性资产的方式上市,采编资产则严禁上市。本文针对剥离上市给报业发展造成的诸多弊端及整体上市将成为报业上市的必然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就报业整体上市如何处理"资本"与"文化安全"之间的矛盾问题从政府监管方式的改革及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据重庆报刊管理处资料显示,重庆拥有正式报纸53家,全市报纸平均总期发量为250万份,全市报刊销售收益近5亿元。市场化运营的报业集团开始诞生,如《重庆日报》组建了八报合一的报业集团,全国电脑类报纸发行量最大的重庆《电脑报》也组建了报纸、杂志合一的《电脑报》集团。  相似文献   

11.
宿育海 《新闻知识》2000,(12):13-13
西安报业大战在经历了97、98、99年三年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大兵团作战.全线出击之后,进入2000年,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亮点,新的动向。大报竞争趋于缓和,中小报纸又掀波澜应该说,西安过去的报刊大战主要是在西安晚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这三大报刊之间进行的.再加上陕西日报,它们可以称得上是西安报业的大哥大,他们的发行量,他们的影响始终占着统治地位。但是进入2000年,西安的一些中小报刊、专业报刊,不甘寂寞,不甘落后,频频亮相,欲争西安报刊市场的一席之地,甚至想与大报…  相似文献   

12.
全行业危机来了,报刊仍然活着 正所谓:“报业生死一纸间”。从2004年开始。报纸也出现了衰退迹象,市场空间逐年缩小。到了2005年春天,全国报业市场出现拐点,内地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量平均跌幅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1986年到2005年,四川报业从单一党报体系发展到多种类多层次报刊体系,按照“三贴近”要求积极创新新闻业务,从传统的广告、发行、印刷向多种经营拓展,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研究蓬勃兴起,是四川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可以称作是南京媒体的“资本运作年”。一方面,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疯狂”投资南京媒体;另一方面,各家媒体也对巨额的业外资金抛出了“橄榄枝”。在电视领域,南京电视台体、生活、信息3个频道都已名花有主.其中信息频道被中外合资企业深圳金棕榈影视有限公司买断;在报业市场,先后有8家报刊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近2亿。  相似文献   

15.
张晋升  罗琼 《传媒》2012,(4):36-38
广东是中国报业版图中最不容忽视的省份之一,它有着良好的地缘优势,悠久的新闻传统。尤其是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其所拥有的优秀媒体堪称中国报业的翘楚。2011年,新闻出版业进入"十二五"时期,广深两地的报纸媒体不断发力,两地的报业竞争也已从低层次的发行、广告之争转向全媒体、新媒介的角力。为了宏观展示广深两地的报业图景,本期《报业观察》栏目策划了"广深两地报业市场扫描"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报业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特点、基本原则,以及在报业发展中的作用谈几点意见。 一、报业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在报业经营中的运用和发展 报业市场营销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决定因素:第一、报纸成为“商品”;第二、报业经营发展到市场营销阶段。 1、报纸作为“商品”的商业主义报业经营观念的形成 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是1656年诞生于德国,出版商蒂莫台斯·里兹在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然而,19世纪以前,报刊一直是上流社会垄断的精神特权。19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欧美出现了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激烈的重庆报刊市场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与机遇。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资产从小变大,实力由弱变强,报纸品种由少到多,多种经营从无到有。在国际资源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的形式下是不是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是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既是宣传媒体,也是经营实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空前红火,很多报业集团纷纷试图寻找机会上市,但太多的例子表明,上市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着重讨论一下报业集团上市的利与弊。报业上市之利1.有利于报业集团之间的兼并和收购,从而帮助其做大做强报业上市,无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融资,从而为以后的收购、兼并积聚大量资本。随着近年来中  相似文献   

19.
庞春燕 《传媒》2006,(12):9-12
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数字报业也将为传统报业带来无限生机.11月1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报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出的尝试、取得的成绩和对未来的展望.来自全国2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的负责人及关联产业的120多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数字报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报业的大变局之年,在这一年中,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产业定下发展蓝图,转企改制为非时政类报刊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报业的全媒体转型正在艰难破局,报纸广告经营高速增长等等都成为了2011年报业发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