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教学中"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因此他提出了变"教"为"学"、变"教"为"导"等具有全新理念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变"教"为"学"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变依赖学习为自主学习;第二层意思是变灌输学习为尝试学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利用学案导学,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通过近一学期的"学案导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广大教师要由"讲师"变成"导师",使"课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4.
厨师要善于调味,裁缝要巧于剪裁,画师要善于渲染,教师要善于诱导。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为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可见"导"是多么的重要。叶老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怎样多方设法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呢?现结合多年来的  相似文献   

5.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  相似文献   

6.
何谓"导"?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讲授之谓也."可见"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能"不待教师讲授"而"自求得之";而"导"的关键在于"多方设法".信息技术教师应学会善于"多方设法",懂得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为学生主体发展而服务,知道尊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上进的火花,扣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挥洒才能的殿堂,生成课堂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7.
"唯教之道在于导,唯学之道在于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才能有所悟,才能会悟。叶圣陶老先生曾明确指出:"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变授为导,将传授性的活动转变为引导性的活动,这应成为当代教师的核心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简而言之,即“教是为了不教。”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境界,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对此,叶圣陶如是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换而言之,要实现不要教的目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以达到让学生自学的目的,贴近“教为了不教”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燕萍 《教师》2013,(13):91-9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导者,多方多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是教学生会学知识。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与其给学生现成的猎物,不如教给学生掌握猎枪的本领"。这就是让学生从小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规律,养成习惯,能够自己学会,独立发展,那么,  相似文献   

10.
正"导"是生命课堂的体现,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催化剂。通过教师的"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精彩。一、"导",要求教师更加绽放生命的精彩一名好的"导师"要比一名好"教师"要求更高:一是教师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  相似文献   

1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现就如何优化课堂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教态亲切,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和教师的第一直觉是教师的教态。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言谈举止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总是能创造出和谐的氛围,这是链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感情,教师有一种关爱鼓励的心态给学生以启发诱导,学生在排除心理障碍的同时,便能自觉地接受他们的老师和自觉地热爱他们的老师所教的学科。例如: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导用"教学方法,是福建省宁化县适合教育的重要体现。"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总体分三步走: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本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学生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合理地利用本教学方法,能适应素质教育与适合教育的要求,体现"适合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善教者,必善问"。现在我们许多教师的提问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问不明确,随意提问;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提问  相似文献   

16.
正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排除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方法。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古语云:"好学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  相似文献   

18.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用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应变“讲”为“导”。“导”,规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的方向、性质、内涵、作用。“导”不是“灌”,也不是“抱”,也不是“牵”,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善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那么从何“导”起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尤为重要。何为"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入也",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学,去自主学习,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一、利"导"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曾说:"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既要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科思想,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更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与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