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锐 《未来与发展》2006,25(3):45-49
科技发展是促进国家建设及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开创人类文明及丰富人生的源泉。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不但影响国家整体的科技发展及产业环境,更是形成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然而各国政府对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不同,对各国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产业竞争力亦有不同的影响。以日本为例,其早期以引进技术来发展其产业技术为主要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超过欧美的产业技术能力后,日本为建立创新自主的科学技术,在1986年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大纲》以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成为未来科技创新领先的支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不断学习国外的科技政策,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成长。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仍由政府所主导,某些科技领域已能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梳理总结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稳步提升,推动科技创新产出的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重点分析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创新资金存量与投入强度仍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有待加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将"自主创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增强我国国家和区域竞争能力的关键,对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等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必须引领未来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生存发展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科技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世界格局变迁和工业革命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科技赶超,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机遇。德国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机遇,赶超欧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本抓住第二三次工业革命交汇的机遇,成功加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从经济崛起到科技赶超,从技术引进到原始创新,从教育改革到科学发展,从自发创新到体系建设,德美日三国经过赶超,均形成了内生技术能力,持续性建设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注重发挥国立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据此,提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教融合、科技开放合作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科技大国。然而,引领性创新人才和成果的不足,成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有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文章提出,哲学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或可襄助一臂之力,通过参与营建有助于哲人科学家成长的土壤和氛围,哲学可以间接促进引领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创新成果的产出。这一任务对于哲学自身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并将为哲学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世界科技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不断蓄势,世界已经进入以创新为主题、以创新为主导的新时代,全球科技领域的、国家间的科技创新格局加速调整和重构,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对科技创新格局调整和重塑起到重要驱动作用。在归纳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现实,分析讨论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需求,提出了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主要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先进信息网络、清洁可再生先进能源、绿色智能制造、现代绿色生态可持续高效农业、"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保障、"美丽中国"人地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深空与深海探测等主要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竞争的本质是创新文化的的竞争,通过文化创新实现文化繁荣,进而带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任何社会发展而言,创新文化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首要价值和终极意义。中国正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创新和理念改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才实现了后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现代化。本文通过概括研究文化的内涵和创新文化的变迁历史,揭示了创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提出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精神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和环境文化创新,是促进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增加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首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区域科技管理兼具了社会管理的共同职能以及科技生产活动的独特职能,其目标是要提升促进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能力、体现区域的特色、促进相对优势行业的发展、满足国家整体创新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管理在科技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监督管理和评价以及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方面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协同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或者政府失灵的问题,区域政府需做好服务者、规制者和统筹者,强化稳定引领、分类统筹和多元协同等职能创新。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楚雄州近年来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业科技创新、科技惠民、知识产权工作、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提高全民科技素养,科技为支撑引领楚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公平竞争中创新——现行科技体制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新男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761-1762
从1985年开始,科技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产出不断提高。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的科技体制在短时期内经历了中国这样波澜起伏的变革,也没有哪个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经历了中国这样高速持续的增长。但是,当今中国的科技体制却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指责与批评。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推进新的改革?本刊编辑部特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界部分专家学者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笔谈,以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1985年开始,科技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产出不断提高。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的科技体制在短时期内经历了中国这样波澜起伏的变革,也没有哪个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经历了中国这样高速持续的增长。但是,当今中国的科技体制却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指责与批评。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推进新的改革?本刊编辑部特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界部分专家学者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笔谈,以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由创新驱动走向创新引领的发展态势下,建设新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国家和企业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位势与持续竞争力,成为创新治理的关键内容。整合式创新理论作为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是战略引领、协同创新、全面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综合体。结合整合式创新、生态位等理论,提出"科技创新生态位"的概念,阐述了其定义和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动力。展望2035,中国科技创新强国建设正步入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关键期,亟需以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导,从创新驱动迈向创新引领,从自主创新迈向基于自主的整合式创新;加快创新强国动力模式的根本性转型,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朝着四大核心目标进发。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作为创新主体之一的高校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迅猛,其中高校科技创新对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经过多方考证和探究,建立了一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发展历程,并简要分析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对促进科技创新、激励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心指标的比较分析中美在国家创新链关键环节的表现。研究表明,中国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规模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在经费投入强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影响力、核心技术能力以及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中国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双轮驱动,着力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努力提升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加强科技创新面向国家和经济需求的战略导向,要以全球视野布局和促进开放,稳步迈向创新型国家行列,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即将成立60周年。她的诞生是中国科技体制化历史的必然和延续,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需要。中科院不仅在中国现代科技体制与机制建设中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在中国当代科技体制与机制改革中也起着引领骨干作用。中科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后发国家科技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9.
基于构建中国自主创新体系,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增强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需要,系统分析和研究美国、日本和德国等高科技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主要特征,并结合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政策在马来西亚国家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公众意识引导体现在营造公众参与科技创新的氛围、培养公众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举措。马来西亚面向广大公众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分担不同角色。公众科技创新意识调查显示,马来西亚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以及对政策的知晓度较高,而对实施计划或行动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公众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应齐头并进,融会科技创新意识增强,达到创新引领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